"夜醉长沙酒":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
"晓行湘水春":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 湘水:即湘江。
"岸花飞送客":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
"樯燕语留人":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我。
# 樯燕:船桅上的燕子。
"贾傅才未有":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
# 贾傅:即汉代贾谊 。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褚公书绝伦":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
# 绝伦:无与伦比。,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
"名高前后事":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但是都被贬抑而死,
# 名高:盛名,名声大。
"回首一伤神":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 回首:回想,回忆。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托古伤今的五言律诗。诗中描述了诗人离开潭州的行程,借岸花樯燕之景,抒发孤独寂寥之感;由贾谊和褚遂良的遭遇联想到自身,表达了对才士被贬的同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身世飘零的哀伤。
2. 写作手法
用典:颈联以贾谊和褚遂良的典故,借古人遭遇类比自身,含蓄表达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愤懑。托物言志:“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中,诗人将情感寄寓于岸花和樯燕。“岸花飞送”看似是写落花在春风中纷纷飘落,送诗人离开;“樯燕语留”描绘船桅上的燕子呢喃鸣叫,像是在挽留诗人。实际上,这是诗人借岸花与樯燕的“送”“留”,曲折表达自己漂泊无依、辗转流徙的孤寂落寞,以及对往昔安定生活的眷恋。直接抒情:“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写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尾联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
3. 分段赏析
首联“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开篇紧扣诗题《发潭州》。诗人点明自己昨夜在长沙沉醉于酒,借酒消愁,而清晨便迎着湘水两岸的春光启程。杜甫本就好酒,在这天涯漂泊、前途未卜的艰难处境下,借酒浇愁成为他排解内心苦闷的方式。这两句表面上看似在叙述行程,实则暗含着诗人四处奔波、居无定所,生活愈发窘迫的悲苦。“夜醉”与“晓行”的对比,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展露无遗,在这醉与行的交替间,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颔联“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紧承首联,细致描绘了诗人启程时的画面。当诗人扬帆起航,放眼望去,岸上的落花在春风中纷纷飞舞,好似在为他送别;船桅上的春燕叽叽喳喳,仿佛在亲切挽留。这原本是常见的春日景象,然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和春燕人的情感,让它们“送客”“留人”。这种独特的描写,强烈渲染出一种悲凉冷落的氛围,深刻反映出世态炎凉,连花、燕都似有情,人却冷漠疏离。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辗转漂泊、无处可依的身世之叹。相较于前人诗作,杜甫在此处的艺术创造更为精妙,他将花、鸟描绘得生动感人,借此寄寓自己的孤寂之情,艺术感染力更强。颈联“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诗人在行舟途中,思绪万千,不禁联想到与自己境遇相似的古人。身处湘地,他自然想起西汉才华横溢却遭大臣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又想到初唐书法卓绝,因谏阻立武则天为后而被贬为潭州都督的褚遂良。杜甫曾因疏救房琯,触怒朝廷,离开京城,仕途沉沦。贾谊和褚遂良的不幸遭遇,与杜甫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引发了他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诗人触景生情,借这两位古人的典故自比,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用典自然贴切,毫无晦涩之感,达到了“借人形己”的高妙境界。尾联“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诗人进一步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直接倾诉流落他乡、抱负无法施展的痛苦。贾谊、褚遂良在各自时代都声名远扬,却最终被贬抑郁而死。而诗人漂泊在荆、湘一带,居无定所,回望历史与自身遭遇,沉郁悲愤之情达到顶点。这里,诗人将身世之叹与忧国伤时的愁绪融为一体,如同悠悠湘水,绵绵不绝,余韵无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发潭州》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其沉郁顿挫的诗风。诗歌在艺术上颇为精妙,无论是拟人手法营造氛围,还是用典抒情的巧妙,都使情感表达委婉而深沉。诗人将自身的命运与历史上才士的遭遇相联系,拓宽了诗歌的内涵,展现出对人生遭际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虽无直白的怨愤之语,却处处弥漫着身世之叹与家国之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