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o
liǎo
chéng
gāo
shǐ
使
jūn
chéng
huí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àng
lái
jiāng
shàng
shǒu
fēn
fēn
sān
chéng
gōng
shì
chū
qún
chuán
tóng
qīng
zhú
zǒng
qiáo
dōng
dài
shǐ
使
jūn

译文

从前在江边建桥时,工匠们的手忙个不停,大家齐心协力,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桥建成了,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已经传来孩童骑着青竹欢快玩耍的消息,大家都打算在桥东等待高使君归来。

逐句剖析

"向来江上手纷纷":从前在江边建桥时,工匠们的手忙个不停,

"三日成功事出群":大家齐心协力,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桥建成了,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已传童子骑青竹":已经传来孩童骑着青竹欢快玩耍的消息,

# 竹:一作马。

"总拟桥东待使君":大家都打算在桥东等待高使君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围绕李司马建桥成功,迎接高使君从成都归来展开。开篇“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描绘建桥时众人忙碌,仅三日便大功告成,突出建桥速度与成就非凡。后两句“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化用“仙童驭竹”典故,想象孩童骑竹马来,众人在桥东等候高使君的情景。运用用典、想象手法,语言质朴明快。前两句写建桥成果,后两句绘迎接场景;作品将建桥之事与迎接之情融合,体现杜甫诗歌关注现实又富有意趣的特点,是理解唐代社会生活与诗歌艺术的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向来江上手纷纷”,描绘出过去在江边建桥时,工匠们忙碌不停的景象,“手纷纷”生动地表现出建桥工程的繁杂和人们的辛勤劳作,为后文写建桥成功做铺垫。第二句“三日成功事出群”,承接上句,写出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建桥工程就顺利完成,“事出群”强调了这件事的不寻常,突出了李司马的领导才能和建桥团队的高效,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叹之情。第三句“已传童子骑青竹”,化用“仙童驭竹”的典故,描绘出孩童们骑着青竹(或竹马)欢快玩耍的情景,一方面营造出一种活泼欢乐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人们对高使君归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尾句“总拟桥东待使君”,写众人打算在桥东等待高使君归来,直接表达了人们对高使君的欢迎之意,同时也体现出高使君在当地的威望和受欢迎程度,收束全诗,将建桥之事与迎接之情紧密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白沙渡》

下一篇:唐·杜甫《鹦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