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yīng
jiāng
lóu
yàn
cuī
shí
sān
píng
shì
wéi
shào
zhí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á
xiǎn
jiāng
jīng
lóu
gāo
yuè
jiǒng
míng
shí
jīn
huì
wàn
xiāng
qíng
xīng
luò
huáng
zhǔ
qiū
bái
chéng
lǎo
rén
yīn
jiǔ
bìng
jiān
zuò
kàn
jūn
qīng
míng
yuè
shēng
zhǎng
hǎo
yún
jiàn
zhē
yōu
yōu
zhào
biān
sài
qiāo
qiāo
jīng
huá
qīng
dòng
bēi
zhōng
gāo
suí
hǎi
shàng
chá
mián
zhān
bái
bǎi
guò
luò
shā
duì
yuè
jiǔ
dēng
lóu
kuàng
yǒu
jiāng
tīng
jīng
bái
bìn
xiào
tuò
qiū
chuāng
zūn
tiān
xiāng
shā
ōu
bìng
shuāng
jǐn
lián
jūn
zuì
dào
gèng
jué
piàn
xīn
jiàng

译文

峡谷险峻,江水令人惊恐地湍急,高楼之上,月亮显得格外高远明亮。在这一时的今夜相聚之时,心中涌起对万里之外故乡的思念之情。星星落在牵牛星所在的小洲,在秋天告别白帝城。我这老人因为饮酒而患病,坚持坐着看你们尽情饮酒。明月一直以来都美好,薄薄的浮云渐渐将它遮住。月光悠悠地照着边塞,我悄悄地回忆起京华。清澈的杯中酒晃动,思绪如海上仙槎般高远。我彻夜未眠,抬头凝视着明月中的玉兔,以至于风吹多次,乌纱帽都掉落了。面对着明月,怎么能没有酒相伴呢?更何况此时登上高楼,眼前还有江水。听着歌曲,突然惊觉自己已生出白发,在宴饮中欢笑起舞,似乎拓宽了秋夜的窗户。酒杯中的酒泡不断泛起,接连不绝,江上有一双沙鸥相伴飞翔。十分怜惜你们都喝醉倒下,更让我觉得内心充满温暖与感动。

逐句剖析

"峡险江惊急":峡谷险峻,江水令人惊恐地湍急,

"楼高月迥明":高楼之上,月亮显得格外高远明亮。

# 迥:副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甚”。

"一时今夕会":在这一时的今夜相聚之时,

"万里故乡情":心中涌起对万里之外故乡的思念之情。

"星落黄姑渚":星星落在牵牛星所在的小洲,

# 黄姑渚:即天河。黄姑:即河鼓之讹,今称牛郎星。

"秋辞白帝城":在秋天告别白帝城。

"老人因酒病":我这老人因为饮酒而患病,

# 老人:作者自谓。

"坚坐看君倾":坚持坐着看你们尽情饮酒。

# 倾:即倾杯,指饮酒。,坚坐:相容久坐。因酒病不能饮酒,在此有“枯坐”意。

"明月生长好":明月一直以来都美好,

"浮云薄渐遮":薄薄的浮云渐渐将它遮住。

# 渐:一作“暂”。

"悠悠照边塞":月光悠悠地照着边塞,

# 边:一作“远”。

"悄悄忆京华":我悄悄地回忆起京华。

"清动杯中物":清澈的杯中酒晃动,

"高随海上查":思绪如海上仙槎般高远。

"不眠瞻白兔":我彻夜未眠,抬头凝视着明月中的玉兔,

"百过落乌纱":以至于风吹多次,乌纱帽都掉落了。

"对月那无酒":面对着明月,怎么能没有酒相伴呢?

"登楼况有江":更何况此时登上高楼,眼前还有江水。

"听歌惊白鬓":听着歌曲,突然惊觉自己已生出白发,

"笑舞拓秋窗":在宴饮中欢笑起舞,似乎拓宽了秋夜的窗户。

"尊蚁添相续":酒杯中的酒泡不断泛起,接连不绝,

"沙鸥并一双":江上有一双沙鸥相伴飞翔。

"尽怜君醉倒":十分怜惜你们都喝醉倒下,

"更觉片心降":更让我觉得内心充满温暖与感动。

# 片:一作“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为杜甫所作。诗作于秋季,彼时杜甫于江楼与苏五弟、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等人夜宴。首章开篇描绘夔峡险峻、江水湍急与高悬明月之景,将当下聚会与万里思乡情相融,又借星落典故及离开白帝城之事,强化漂泊之感,尾句体现对友人深情。次章以明月被浮云遮蔽起笔,借月联想边塞,勾起对京华的思念,巧用典故展现漂泊境遇与向往。末章直陈对月登楼应有酒,听歌惊觉白发,借酒杯泡沫、江上沙鸥,对比时间延续与自身孤独,以怜惜友人醉倒深化友情,全诗在描绘夜宴场景中,将思乡、叹时光、念友情等复杂情感交织,尽显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多处借助景色描写来抒发情感。“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通过描绘险峻的峡谷、湍急的江水以及高远明亮的月亮,营造出开阔又略带惊险的氛围,衬托出相聚的难得;“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明月被浮云渐渐遮蔽,此景暗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蕴含着对美好易逝的感慨,也为思乡之情增添了一抹愁绪。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联“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描绘出峡江的险要、江水的湍急,高楼之上明月格外明亮,在这江楼夜宴之时,诗人不禁涌起对万里之外故乡的思念之情,将眼前景与思乡情紧密相连。后两联“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提及星落牵牛渚,点明时间,又说在秋季离开白帝城,诗人自己因酒患病,却仍坚持坐着看友人尽情饮酒,展现出对友人的情谊。第二首:前两联“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写明月本一直美好,却渐渐被浮云遮蔽,月光悠悠洒向边塞,诗人借此悄悄回忆起京华,通过明月与浮云的变化,以及对边塞和京华的联想,表达内心复杂思绪。后两联“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描写宴饮时杯中酒晃动,联想如海上仙槎般高远,诗人不眠仰望明月,帽子多次落下,体现出宴饮时的沉醉与对明月的专注,也暗示了内心的不平静。第三首:前两联“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面对明月怎能无酒,何况登楼又有江水相伴,听歌时惊觉自己白发已生,宴饮时笑舞展开于秋窗之前,既有对宴饮环境的喜爱,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联“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写酒杯中酒如蚁般不断添加,看到沙鸥成双,尽显对友人醉倒的怜惜,更觉自己内心因友人之情而有所触动,深化了与友人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赠郑十八贲(云安令)》

下一篇:唐·杜甫《耳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