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bié
xiá
zèng
nán
qīng
xiōng
ràng
西
guǒ
yuán
shí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tái
zhú
suǒ
hào
píng
péng
dìng
yuǎn
yóu
zhǎng
ér
bié
lín
ruǐ
hóng
xiāng
duì
shí
jǐn
zhōu
jiāng
chū
xiá
xún
niàn
xié
chú
zhēng
yuè
xuān
yīng
chén
fàng
chū
xuě
méi
zhé
fēng
xiè
liǔ
wēi
shū
tuō
zèng
qīng
jiā
yǒu
yīn
xìng
shū
cán
shēng
dòu
jiāng
hàn
chù
xiá
qiáo

译文

青苔覆盖的竹林向来是我喜爱的,像浮萍蓬草般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长久带着长子在外漂泊,在多个地方告别山林中的房舍。各种花蕊绽放,红花相互映衬,那时比锦绣还要绚丽。准备好船只即将离开三峡,巡视果园时想着带着锄头劳作。正月里黄莺喧闹的时节已经过去,此时才刚刚扬起画鹢的船帆启程。覆雪的篱笆边梅花正可折取,风中的亭台旁柳枝微微舒展。托付赠送给你这处果园,因而作诗,郊野的兴致已渐稀疏。余生只能在长江汉水间漂泊停留,不知何处能再亲近打柴捕鱼的生活。

逐句剖析

"苔竹素所好":青苔覆盖的竹林向来是我喜爱的,

"萍蓬无定居":像浮萍蓬草般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 :一作不。

"远游长儿子":长久带着长子在外漂泊,

"几地别林庐":在多个地方告别山林中的房舍。

"杂蕊红相对":各种花蕊绽放,红花相互映衬,

"他时锦不如":那时比锦绣还要绚丽。

"具舟将出峡":准备好船只即将离开三峡,

"巡圃念携锄":巡视果园时想着带着锄头劳作。

"正月喧莺末":正月里黄莺喧闹的时节已经过去,

# 末:一作未。

"兹辰放鹢初":此时才刚刚扬起画鹢的船帆启程。

"雪篱梅可折":覆雪的篱笆边梅花正可折取,

"风榭柳微舒":风中的亭台旁柳枝微微舒展。

"托赠卿家有":托付赠送给你这处果园,

"因歌野兴疏":因而作诗,郊野的兴致已渐稀疏。

"残生逗江汉":余生只能在长江汉水间漂泊停留,

"何处狎樵渔":不知何处能再亲近打柴捕鱼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约作于大历三年(768年)诗人即将离开夔州之时 。此诗既抒发了杜甫对瀼西果园的眷恋之情,又蕴含着漂泊羁旅的深沉慨叹,如“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等诗句便是明证。诗中记述了杜甫将瀼西四十亩果园赠予友人南卿兄一事,从中可窥见诗人晚年生活境况与创作背景 。学者张炜研究认为,果园作为杜甫物质生活的重要依托,恰处于“安居”与“游走”之间的特殊状态,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大历三年(768年)新春之际,杜甫在夔州瀼西的寓居岁月已近尾声。此前他于此垦殖果园,如今却因生计所迫决意离蜀东下。行前特将瀼西四十亩果园馈赠友人南卿兄,此次离别之际创作的诗作,既深蕴着与故友话别的怅惘,更渗透着对自身漂泊无依的感怀,“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这般凝练的词句,恰是诗人动荡生涯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介绍了杜甫晚年漂泊至夔州瀼西经营果园的经历,又描绘了离夔出峡前将果园赠予友人的具体事件;既体现了诗人对瀼西生活的不舍与对友人南卿兄的深厚情谊,又表达了自身如萍蓬般漂泊无定的深沉感慨,营造出萧瑟而怅惘的离别氛围。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先写诗人本爱苔竹的清幽,却一生漂泊如“萍蓬”(浮萍与蓬草,均喻无定所),因四处远游,与家人多次分离,连儿子也跟着辗转多地,告别了旧居。“萍蓬”“几地别”等词,道尽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无奈。中间四句“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具舟将出峡,巡圃念携锄”转向对果园的描写:园中杂花绽放,红红相对,未来即便有锦绣也不及此刻鲜活;诗人即将乘船出峡,却仍念叨着曾在园中扶锄劳作的时光。这里用“杂蕊红”的鲜活对比“锦不如”,突出果园的美好;“念携锄”则暗含对田园生活的眷恋。接下来四句“正月喧莺末,兹辰放鹢初。雪篱梅可折,风榭柳微舒”描绘春日离别时的景象:正月里黄莺的鸣唱渐歇,今日船正扬帆启程(“放鹢”指船首画鹢鸟启航);雪色篱笆边的梅花正可攀折,风过亭榭时柳枝轻摇。“喧莺末”“放鹢初”“梅可折”“柳微舒”,用具体的景物渲染出春日的生机,也暗衬离别的不舍。最后四句“托赠卿家有,因歌野兴疏。残生逗江汉,何处狎樵渔”点明赠园缘由:因园中野趣曾激发诗兴,故将果园赠予兄长;而自己余生漂泊江汉,不知何处能再亲近樵夫渔翁的闲适生活。“残生”“何处”二词,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也以兄弟间的赠予,传递出战乱中亲情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舟前小鹅儿》

下一篇:唐·杜甫《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