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儿黄似酒":鹅黄似酒的颜色,
"对酒爱新鹅":人们在舟中对酒观幼鹅,别有一番情趣。
"引颈嗔船逼":鹅儿嗔怪船只靠得太近而引颈高声鸣叫,
# 逼:一作过。,嗔:生气。,引颈:此写鹅之真怒态。
"无行乱眼多":群鹅散乱不成行列,让人看了感到眼花缭乱。
# 乱眼:乱人眼目。,无行:无行列。
"翅开遭宿雨":翅膀刚刚展开,却被隔夜之雨打湿,
# 宿雨:隔夜之雨。
"力小困沧波":力量太小,在水面上显得很吃力,被困在洪波之中。
# 沧波:洪波。
"客散层城暮":天已傍晚,暮色苍范,人们已散去,
# 层城:高城。
"狐狸奈若何":较滑而凶残的狐狸,会对你们怎么样呢?
# 奈若何:把你怎么样呢。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舟前小鹅儿》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舟前小鹅儿》是杜甫在广德元年(763年)春,赴房琯之召至汉州(今四川广汉)时创作的。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诗人以鹅黄酒为喻,称赞小鹅儿毛色的可爱,语言通俗却充满意趣。“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生动地描写了小鹅儿的各种姿态,展现了它们的可爱与活泼。:“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表达了诗人对小鹅儿命运的关切,同时也隐喻了对友人房琯的担忧。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诗中通过对小鹅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友人房琯的关切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首联“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中,诗人将小鹅儿的毛色比作酒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鹅儿的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小鹅儿的喜爱之情。拟人:颔联“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中,诗人用“嗔”字赋予小鹅儿以人的情感,生动地描写了小鹅儿被船逼迫时的可爱模样,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动静结合:颈联“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中,诗人既描写了小鹅儿静态的羽毛被雨打湿,又描写了它们动态的挣扎,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鲜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双关:尾联“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中,“狐狸”一词既指自然界中的动物,也隐喻社会中的群寇,与颈联中小鹅儿的困境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小鹅儿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情景交融:“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全诗通过对小鹅儿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它们的可爱与灵动,还隐喻了诗人自身在动荡时代的命运。诗人将自身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首联以“鹅儿黄似酒”开篇,用俗语“鹅儿黄”形容小鹅儿的毛色,生动形象且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将鹅儿的毛色与酒色相比,不仅突出了小鹅儿的可爱,还巧妙地引出“对酒爱新鹅”的情感。这种以俗语入诗的手法,不仅使语言贴近生活,更增添了诗意。颔联:“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颔联描写了小鹅儿在舟前的形象。小鹅儿被船逼得引颈鸣叫,显得有些“嗔怒”,而它们拥挤无行,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嗔”字用得极为传神,赋予了小鹅儿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活泼与可爱。同时,“无行乱眼多”也表现了小鹅儿的灵动与生机。颈联:“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颈联写小鹅儿在雨中的情状。小鹅儿刚刚展开翅膀,却被宿雨打湿,显得力不从心,困于沧波之中。这里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小鹅儿的弱小与无助,也隐喻了诗人自身避乱而致羁穷的境遇。诗人通过小鹅儿的困境,抒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尾联:“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尾联以“客散层城暮”收束全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凄凉。而“狐狸奈若何”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这里的“狐狸”暗指群寇,与颈联中小鹅儿的困境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小鹅儿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爱屋及乌”的情感也贯穿其中,诗人对小鹅儿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4. 作品点评
《舟前小鹅儿》是杜甫笔下的一首细腻之作,通过对小鹅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它们的活泼与可爱。诗中语言通俗却充满意趣,如“鹅儿黄似酒”一句,以酒喻鹅,既描绘了鹅儿的毛色,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颔联和颈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如“引颈嗔船逼”“翅开遭宿雨”,赋予小鹅儿以人的情感,使它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诗人不仅展现了小鹅的灵动,更通过“狐狸奈若何”隐喻了对弱小生命的关怀与担忧。全诗在描写小鹅的可爱形象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怜惜与对动荡时代的感慨,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细腻。
# 杜诗有用俗字而反趣者,如“鹅儿”、“雁儿”,本诊语也,一经韵手点染,便成佳句。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