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zhǔ
mià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ǎn
dàn
fēng
yún
huì
chéng
shí
yǒu
rén
móu
fēn
shè
zhì
yǎn
jīng
lún
hàn
liú
cháng
zhōng
yuán
zhàng
lǎo
chén
gēng
xīn
wèi
ǒu
xuè
shì
suān
xīn
西
nán
xiē
xióng
shù
tún
jǐn
jiāng
yuán
guò
chǔ
jiàn
tōng
qín
jiù
cún
miào
kōng
shān
guǐ
shén
yán
jiāo
niǎo
dào
bàn
lóng
lín
zhú
sòng
qīng
yuè
tái
zuò
chūn
yán
ér
huàn
suì
shí
xīn
jué
guī
zhōu
yuǎn
huāng
chéng
pín
duì
yáo
luò
kuàng
nǎi
jiǔ
fēng
chén
shú
guān
zhāng
bìng
gōng
lín
gěng
dèng
qīn
yìng
tiān
cái
xiǎo
shì
lín
chí
kān
wéi
piāo
líng
qiě
diào
mín
xiàng
lái
yōu
guó
lèi
jīn

译文

刘备与诸葛亮风云际会之时景象惨淡,各方豪杰乘势而起,各有一番作为。他们的力量足以与他人抗衡,分割天下社稷,可惜壮志难酬,只能暂时收起治国的谋略。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留下了长远的谋略,兴复中原的大业还得仰仗像诸葛亮这样的老臣。他在渭南与魏军杂耕,想要实现北伐的心愿从未停止,可惜最终呕心沥血,壮志难酬,令人心酸。如今刘备的霸气在西南地区已经消散,他的宏图大业也因命运不佳而受挫。锦江的水原本就流淌过楚地,剑阁险要,也曾连通着秦地。当地旧有的风俗还留存着对先主的祠庙,空寂的山中仿佛还立着先主及功臣们的神灵。庙宇的屋檐与险峻的鸟道相交,庙中的枯木上,树皮脱落,露出的纹理仿佛龙鳞一般。竹林中洒下清溪水边的月色,苔藓蔓延,仿佛给先主的玉座带来了春意。时光流转,闾阎间的儿女都换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祭祀时的歌舞却依旧年年如新。我从遥远的边地乘舟归来,多次在这荒城之中系马,前来拜谒先主庙。在这草木凋零的时节,我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更何况这世道长久以来都动荡不安。刘备的功绩和威望,又有谁能与关羽、张飞相比呢,他的功勋可与东汉的耿弇、邓禹相媲美。刘备顺应天命,才能非凡,得到贤士的辅佐,情谊深厚无比。可惜他到了晚年才能够运筹帷幄,可惜最终还是飘零半生,未能实现大业,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去钓鱼。想起从前为国家命运而担忧的泪水,如今只能在寂寞中洒落在自己的衣巾之上。

逐句剖析

"惨淡风云会":刘备与诸葛亮风云际会之时景象惨淡,

# 风云会:言英雄际会。,惨淡:悲惨凄凉,此含有悲壮感激之意。

"乘时各有人":各方豪杰乘势而起,各有一番作为。

# 各有人:各有其人。,乘时:趁机会。

"力侔分社稷":他们的力量足以与他人抗衡,分割天下社稷,

# 分社稷:指魏、蜀、吴三分割据的形势。,力侔:力量相等。

"志屈偃经纶":可惜壮志难酬,只能暂时收起治国的谋略。

# 偃:偃息。,志屈:谓征吴未遂不能统一天下。

"复汉留长策":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留下了长远的谋略,

# 长策:广远的谋略。,复汉:恢复汉室。

"中原仗老臣":兴复中原的大业还得仰仗像诸葛亮这样的老臣。

# 老臣:指诸葛亮。,仗:依靠。,中原:指统一中原。

"杂耕心未已":他在渭南与魏军杂耕,想要实现北伐的心愿从未停止,

# 杂耕心未已:旧注:杂耕、呕血皆诸葛亮事。杂耕: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时,领军屯田渭南,军队杂于渭滨居民之间。心未已:言壮心未已。

"欧血事酸辛":可惜最终呕心沥血,壮志难酬,令人心酸。

# 欧血:呕血,指诸葛亮呕血而病卒。欧:旧注:呕同。

"霸气西南歇":如今刘备的霸气在西南地区已经消散,

# 歇:衰落。,霸气:霸王之气。

"雄图历数屯":他的宏图大业也因命运不佳而受挫。

# 屯:艰难。,历数:天历运行之数,意指朝代更替的次序。,雄图:伟大的谋略。

"锦江元过楚":锦江的水原本就流淌过楚地,

"剑阁复通秦":剑阁险要,也曾连通着秦地。

# 剑阁:谓剑阁为由秦人蜀之道。

"旧俗存祠庙":当地旧有的风俗还留存着对先主的祠庙,

# 祠庙:指先主庙。,存:保留。

"空山立鬼神":空寂的山中仿佛还立着先主及功臣们的神灵。

# 鬼神:指庙中的塑像。,立:一作泣。

"虚檐交鸟道":庙宇的屋檐与险峻的鸟道相交,

# 鸟道:鸟飞之道,形容山路险峻。道:一作过。,交:相交;一作扶。,虚檐:凌空的屋檐。

"枯木半龙鳞":庙中的枯木上,树皮脱落,露出的纹理仿佛龙鳞一般。

# 龙鳞:形容古木苍老如龙,言庙之古远。

"竹送清溪月":竹林中洒下清溪水边的月色,

# 清:一作青。

"苔移玉座春":苔藓蔓延,仿佛给先主的玉座带来了春意。

# 玉座:对先皇刘备神座的敬称。

"闾阎儿女换":时光流转,闾阎间的儿女都换了一代又一代,

# 闾阎:泛称民居。闾,里门。阎,里中门。

"歌舞岁时新":每年祭祀时的歌舞却依旧年年如新。

# 歌舞:指祭祀的歌舞。

"绝域归舟远":我从遥远的边地乘舟归来,

# 绝域:此指绝远的峡中。

"荒城系马频":多次在这荒城之中系马,前来拜谒先主庙。

# 系马频:言常常骑马来到庙中。

"如何对摇落":在这草木凋零的时节,我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

"况乃久风尘":更何况这世道长久以来都动荡不安。

# 久风尘:战乱长久不息。

"孰与关张并":刘备的功绩和威望,又有谁能与关羽、张飞相比呢,

# 孰:一作势。

"功临耿邓亲":他的功勋可与东汉的耿弇、邓禹相媲美。

"应天才不小":刘备顺应天命,才能非凡,

# 应:一作断。

"得士契无邻":得到贤士的辅佐,情谊深厚无比。

# 士:一作土。

"迟暮堪帷幄":可惜他到了晚年才能够运筹帷幄,

# 帷幄:运筹帷幄之中,此指用世。,迟暮:谓年老,诗人自谓。

"飘零且钓缗":可惜最终还是飘零半生,未能实现大业,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去钓鱼。

# 钓缗:钓丝,钓竿上的线,这里指垂钓。,且:苟且。

"向来忧国泪":想起从前为国家命运而担忧的泪水,

# 向来:一向。

"寂寞洒衣巾":如今只能在寂寞中洒落在自己的衣巾之上。

# 寂寞: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据考证,此诗创作于大历元年(766)的秋天。诗中所提及的先主庙,实际上有两处,一处位于成都,另一处则在夔州,也就是如今的重庆奉节县,而杜甫在这首诗里所谒拜的是夔州的先主庙。整首诗的首段,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全面地勾勒出了刘备与诸葛亮从相识到携手共创大业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他们之间非凡的君臣际遇。第二段主要描绘了庙中的各种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腻描写,巧妙地烘托出了后人对刘备等先主的崇敬与仰止之情。至于末段,诗人则笔锋一转,借古讽今,以历史为镜,既流露出对当时动荡不安的时局的深深忧虑,又尽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壮情感,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谒先主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属于怀古诗。杜甫通过拜谒先主庙,回顾历史,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现实的思考。​诗的开篇首段,杜甫以凝练的笔触,完整地勾勒出刘备与诸葛亮相遇、相知并携手成就一番大业的全过程,展现出这段千古佳话的起始与发展。第二段则聚焦于先主庙内的景物,通过对庙宇景象的描绘,侧面烘托出后人对刘备等人的尊崇与敬仰之情。而末段是全诗的情感升华部分,杜甫借古喻今,在对历史的追思中,融入对当下时局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沧桑紧密相连,尽显沉郁顿挫的诗风。

2. 写作手法

用典:运用了诸多与三国相关的典故,“杂耕心未已”,化用诸葛亮在渭南与魏军杂耕的典故,展现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精神,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借典故来深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也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借古讽今:杜甫通过回顾刘备的创业历程以及蜀汉的兴衰,将往昔的辉煌与当下的衰败进行对比。诗中描述刘备得诸葛亮相助成就霸业,而如今世事变迁,唐王朝却陷入困境,借此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昏暗,表达对时局的深切担忧,“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直接赞美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强调其忠诚和奉献。情景交融:在描写先主庙的景物时,融入自身情感。“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庙中的竹子、清溪、明月、苔藓等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不仅体现出庙宇的冷清,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先主功业的追思,情与景相互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3. 分段赏析

“惨澹风云会”至“中原仗老臣”句:诗人开篇“惨澹风云会,乘时各有人”,描绘了风云变幻的乱世,各路英雄豪杰乘时而起。接着指出刘备与曹操、孙权势力相当,三分天下,但他兴复汉室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诸葛亮等老臣身上。这几句诗高度概括了刘备的一生,展现了他在乱世中崛起的英雄气概,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霸气西南歇”至“歌舞岁时新”句:“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写刘备的霸业在西南地区终结,他的雄图大业因命运的坎坷而停滞。随后诗人描写了先主庙的景象,锦江、剑阁等地依旧存在,祠庙在旧俗中得以保存,空山之中仿佛有鬼神存在。庙中虚檐与鸟道相交,枯木有着半龙鳞般的形状,竹影摇曳,月光洒在清溪上,苔藓爬上了玉座,时光流转,闾阎儿女不断更换,而歌舞在岁时中依旧如新。这部分通过对先主庙周围环境和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绝域归舟远”至“寂寞洒衣巾”:“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诗人联想到自己漂泊远方,归舟遥远,在荒城频繁系马,漂泊无依。“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面对草木凋零的景象,诗人心中充满了忧伤,更何况自己长久以来在风尘中漂泊。“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诗人认为刘备的才能与关张不同,他应天顺时,才能非凡,与诸葛亮等贤士契合无间。最后“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诗人感慨自己已到迟暮之年,虽有帷幄之才,却只能飘零在外,只能以钓鱼来打发时光,不禁为国家的命运流下忧国之泪,寂寞地洒在衣巾上。这部分将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情感融入其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流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下一篇:唐·杜甫《寒食夜苏二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