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中宵动":巫峡之中,半夜里雷声突然震动,
# 动:指雷声震动。,中宵:半夜时分。
"沧江十月雷":十月的沧江之上响起了惊雷。
# 沧江:指长江。
"龙蛇不成蛰":这雷声强大得让龙蛇都无法蛰伏,
# 不成蛰:没有进人冬眠。
"天地划争回":整个天地好像都要被它争夺而回。
# 天地划争回:言电光从空中划过,天地如同争着返回了夏天。此句有冬行夏令之意。
"却碾空山过":雷声轰鸣着碾过空旷的山谷,
"深蟠绝壁来":又从深深的绝壁蟠曲而来。
# 深蟠:形容雷声威势强劲。
"何须妒云雨":雷啊,你何必去嫉妒那云雨呢,
# 妒:嫉妒。
"霹雳楚王台":你那霹雳之声在楚王台上响起,震撼无比。
# 楚王台:即阳台。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点明时间地点,巫峡深夜,沧江之上十月响雷,突出景象的罕见与奇特,营造出震撼氛围。颔联“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写雷声威力巨大,使龙蛇不能正常蛰伏,天地似乎都要被其改变,从侧面烘托雷的强大。颈联“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通过“碾”“蟠”等动词,生动描绘出雷声掠过空山、从绝壁蜿蜒而来的动态,展现其磅礴气势。尾联“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引用楚王台的典故,以反问语气,暗示雷无需嫉妒云雨,自有其震撼力,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