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入百里":苍翠山峦绵延百里,
# 苍山:青山。
"崖断如杵臼":断崖陡峭如杵臼交叠。
# 杵臼:春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杵,春米的棒槌臼春米的器具用石制成。
"曾宫凭风回":昔日宫阙依山而建,
# 回:远。一作迥。,曾:通“层”,重叠。
"岌嶪土囊口":高耸险峻如风口谷地。
# 囊口:谷口。
"立神扶栋梁":梁柱似有神灵支撑,
# 扶栋梁:护持着大梁。梁,一作宇。,立神:耸立的神像。
"凿翠开户牖":开凿青山翠绿之处开辟出门窗。
# 开户牖:打开窗户。,凿翠:凿开翠壁。
"其阳产灵芝":宫殿的南面生长着灵秀的芝草,
# 灵芝:种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瑞草。,阳:指山南。
"其阴宿牛斗":宫殿的北面仿佛能宿住牛斗星。
# 宿牛斗:宿着牛斗二星。,阴:山北。
"纷披长松倒":松柏倾颓纷乱,
# 倒:一作侧。,长松:高松。,纷披:散乱貌。披,一作扶。
"揭𡿗怪石走":怪石嶙峋如奔。
# 走:飞滚,有坠落之意。,揭�:高峻的山崖。𡿗:一作蘖。
"哀猿啼一声":哀猿一声啼鸣,
"客泪迸林薮":游客的泪水顿时洒落在山林草泽间。
# 林薮:山林水泽。薮,湖泽的通称。,迸:溅落。
"荒哉隋家帝":荒唐的隋朝帝王,
# 隋家帝:隋文帝。,荒:荒淫。
"制此今颓朽":营建此宫今已颓朽。
# 颓朽:毁坏、朽烂。
"向使国不亡":假使隋朝的统治不灭亡,
# 国不亡:指隋朝没有灭亡。,向使:假使。
"焉为巨唐有":怎会归属大唐所有。
# 巨唐:大唐王朝。
"虽无新增修":虽无再建新殿,
# 新增修:指新增修宫殿。
"尚置官居守":仍遣官吏驻守。
# 置官居守:设置官吏在此驻守。置;一作署。
"巡非瑶水远":这里并非像瑶池那样遥远,
"迹是雕墙后":隋炀帝留下的是奢侈华丽的遗迹。
# 雕墙:饰以浮雕,彩绘的墙壁,即指华美的墙壁。,迹:足迹。
"我行属时危":我行经乱世危途,
# 属:正值适值。,行:一作来。
"仰望嗟叹久":抬头仰望久久地叹息感叹。
# 嗟叹久:感叹良久。
"天王守太白":天子避居太白山下,
# 守:驻守。一作狩。
"驻马更搔首":驻马踌躇搔首难安。
# 搔:一作回。,驻马:停马不行。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杜甫此诗为五言古诗,以怀古讽今为核心,借隋唐九成宫的兴衰揭示历史教训。全诗分四段:开篇以“苍山断崖”“颓朽宫阙”的今昔对比,渲染遗迹荒凉;中段细描残殿破败之景(如“哀猿啼泪”“长松怪石”),暗喻隋朝奢靡亡国;后段直斥统治者“穷泰极侈”,警示“殷鉴不远”;尾段将个人漂泊(“我行属时危”)与唐肃宗避乱的时局并置,抒家国兴亡之痛。全诗融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以沉郁笔触展现历史沧桑,仇兆鳌评其“俯仰盛衰,寄慨无限”,张远赞为“记事触景”的典范,体现了杜甫“诗史”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厚重深远的艺术境界。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中段一以工笔细描残破殿宇(如“凿翠开户牖”)与荒凉自然(如“哀猿啼一声”),虚实结合,暗示历史动荡。对比:通过“灵芝”“牛斗”等自然永恒意象(“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与“颓朽”宫阙的衰败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王朝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立。象征:“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以猿啼象征乱世悲声,客泪暗喻百姓疾苦;“长松倒”“怪石走”的动态画面,象征隋唐政权更迭的暴力与动荡。借古讽今:表面写隋亡教训,实则借“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暗讽唐统治者重蹈覆辙,呼应“殷鉴不远”的警示。
3. 分段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依张远所注,首尾各四句抒情,中段两段各八句分述景物与史事,层次分明。首段:险峻山势,遗宫气象“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以磅礴笔力勾勒九成宫所处的险峻地势,山势如斧劈刀削,断崖形似杵臼;“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则描摹宫阙借山势而建,巍峨高耸,于风口处更显摇摇欲坠之势,为全诗奠定苍茫厚重的基调。中段一:殿宇残迹,今昔之变前四句“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聚焦建筑细节:雕梁画栋的恢宏殿宇与“凿翠”开窗的精巧工艺,展现隋唐盛世的营造之功;后四句“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突转笔锋,以哀猿悲啼、游子泪洒荒林的凄怆意象,渲染出遗迹的残破荒芜。松柏倾颓、怪石嶙峋(“纷披长松倒,揭蘖怪石走”)的动态画面,更暗喻历史洪流中王朝的崩塌。中段二:借古喻今,警世之思“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直指隋炀帝奢靡亡国之罪,“穷泰极侈”四字如史笔断案;继而以“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的反诘,揭示政权更迭的必然性。转而讽谏当朝:“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暗批唐廷耗费民力维系前朝废宫,呼应“殷鉴不远”的深意,将历史教训与现实忧患紧密勾连。末段:身世兴亡,沉郁顿挫结句“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将个人漂泊(安史之乱中杜甫自凤翔返家)与“天王守太白”(肃宗避乱凤翔)的时局并置,家国命运在此交汇;“驻马更搔首”以搔首踟蹰的动作细节,凝练传递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痛切与无奈。正如《杜臆》所析:帝王连蓬莱仙境般的当朝行宫(指肃宗暂居凤翔)尚且难保安稳,更遑论守护前朝遗迹?此间“故宫”与“新君”的对照,令兴亡之叹愈加深邃。
上一篇: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
下一篇:唐·杜甫《棕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