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hán
xí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nán
zhàng
jué
tài
lái
chǐ
xuě
mán
zhǎng
lǎo
yuàn
hán
kūn
lún
tiān
guān
dòng
yīng
zhé
xuán
yuán
kǒu
jìn
néng
xiào
bái
chì
chuí
yǎn
liú
xiě
ān
chūn
liè
wǎn
lái
jiāng
mén
shī
měng
fēng
zhōng
chuī
bái
tiān
bīng
zhǎn
duàn
qīng
hǎi
róng
shā
nán
xíng
dòng
zhóu
ěr
hán
tài
dōng
zhī
xiá
shēng
líng
cāng
huí
xuān
rén
zhī

译文

南方的巫庐地区瘴气连绵不断,从古至今,这里很少下过厚雪。当地的少数民族老人都在抱怨天气太过寒冷,就连那如昆仑天险般的关隘,恐怕都要被冻得崩裂。黑猿被冻得嘴巴紧闭,无法啼叫,白鹄冻得翅膀下垂,眼中仿佛要流出鲜血。怎样才能得到春天的泥土,来填补这因寒冷而干裂的大地呢。傍晚时分,江边的渡口一棵大树被吹倒,半夜里,狂风呼啸,吹打着贫寒人家的房屋。朝廷的军队正在讨伐青海一带的敌人,战争的肃杀之气向南蔓延,似乎连大地的轴心都在震动。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肃杀之气,这寒冷又怎么会如此严酷。巴东一带的峡谷里,水面都结起了薄冰,上天何时才能回转心意,让这酷寒的状况得以改变,而这又有谁能知道呢。

逐句剖析

"南纪巫庐瘴不绝":南方的巫庐地区瘴气连绵不断,

"太古以来无尺雪":从古至今,这里很少下过厚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当地的少数民族老人都在抱怨天气太过寒冷,

"昆仑天关冻应折":就连那如昆仑天险般的关隘,恐怕都要被冻得崩裂。

# 应:一作欲。

"玄猿口噤不能啸":黑猿被冻得嘴巴紧闭,无法啼叫,

"白鹄翅垂眼流血":白鹄冻得翅膀下垂,眼中仿佛要流出鲜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怎样才能得到春天的泥土,来填补这因寒冷而干裂的大地呢。

"晚来江门失大木":傍晚时分,江边的渡口一棵大树被吹倒,

# 门:一作边,一作间。,晚:一作晓。

"猛风中夜吹白屋":半夜里,狂风呼啸,吹打着贫寒人家的房屋。

# 吹:一作飞。

"天兵斩断青海戎":朝廷的军队正在讨伐青海一带的敌人,

# 斩断:一作新斩。

"杀气南行动地轴":战争的肃杀之气向南蔓延,似乎连大地的轴心都在震动。

"不尔苦寒何太酷":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肃杀之气,这寒冷又怎么会如此严酷。

# 太:一作其。

"巴东之峡生凌澌":巴东一带的峡谷里,水面都结起了薄冰,

"彼苍回轩人得知":上天何时才能回转心意,让这酷寒的状况得以改变,而这又有谁能知道呢。

# 轩:一作轲,一作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描绘了南方巫庐地区本少厚雪,却遭遇罕见苦寒,连昆仑般的天关仿佛都要冻折,玄猿、白鹄在严寒中痛苦不堪,大地干裂,狂风还吹倒树木、侵袭房屋。同时,诗中提及“天兵断斩青海戎”,将酷寒与战争相联系,认为战争的肃杀之气加重了寒冷。杜甫借恶劣的气候环境,反映了边疆战事下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隐忧,体现了其诗歌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与忧国忧民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描绘了“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巴东之峡生凌澌”等寒冷、恶劣的自然景象,通过这些苦寒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百姓在严寒和战争中受苦的同情,以及对动荡时代的忧虑。象征:以“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中的玄猿和白鹄象征,它们因寒冷而无法正常活动,象征着百姓在极端苦寒与战争环境下的艰难处境,烘托出一种压抑、悲惨的氛围。联想:“安得春泥补地裂”一句,诗人从大地因寒冷干裂展开联想,表达了对改善现实困境的渴望,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夸张:“昆仑天关冻应折”,夸张地描写天气寒冷,仿佛昆仑山的天关都要被冻折,突出苦寒的程度。情景交融:“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借玄猿、白鹄在苦寒中痛苦不堪的情景,将恶劣天气与动物的悲惨处境相融合,表达出环境的严酷。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四句“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点明南方巫庐地区向来瘴气不断,从未有过厚雪,如今却遭遇异常苦寒,连蛮夷长老都抱怨,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寒冷程度,仿佛昆仑天关都要冻折。后三句“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借玄猿因寒冷口噤无法啸叫、白鹄翅膀下垂眼中流血,以及渴望春泥补地裂,进一步渲染苦寒对万物的影响,表达对恶劣环境的无奈与感慨。第二首:前四句“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坤轴”,描绘傍晚狂风致使江门大树被吹倒,半夜吹翻百姓白屋,同时提及天兵征战青海戎,将自然的狂风与战争的杀气相联系,暗示战争与恶劣自然环境共同给百姓带来苦难。后三句“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彼苍回轩人得知”,强调若非战争影响,这苦寒不会如此残酷,巴东峡已生冰凌,期望上天能改变这种状况,表达出对百姓艰难处境的同情和对改变现状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下一篇:唐·杜甫《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