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适已过":三伏天刚刚过去,
# 三伏:我国古代认为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共约三十日。
"骄阳化为霖":炽热的太阳变成了霖雨。
"欲归瀼西宅":想要回到瀼西的住宅,
"阻此江浦深":却被这深深的江浦阻挡。
"坏舟百版坼":坏了的船只木板破裂,
"峻岸复万寻":陡峭的江岸又高耸万丈。
# 万寻:约八千尺。诗中以此夸张地形容江岸高峻。
"篙工初一弃":船夫一开始就弃船而去,
# 一弃:指放弃渡江之行。
"恐泥劳寸心":担心陷入泥泞,徒然劳费苦心。
"伫立东城隅":长久站立在东城角,
# 东城隅:指夔州城的东门城角。,伫:一作倚。
"怅望高飞禽":惆怅地望着高飞的鸟儿。
"草堂乱悬圃":家中草堂如仙境悬圃般错乱,
"不隔昆仑岑":与昆仑小山仿佛没有间隔。
"昏浑衣裳外":衣裳外一片昏暗浑浊,
# 衣裳:这里指自己身上穿的衣裳,借代诗人自己。
"旷绝同层阴":空旷隔绝如同处在层层阴云之中。
# 旷绝:远远隔绝。
"园甘长成时":园子里的柑橘长成的时候,
"三寸如黄金":三寸大小如黄金般。
"诸侯旧上计":过去诸侯向上汇报政绩时,
"厥贡倾千林":他们进贡的柑橘使千万片柑林都被采光。
"邦人不足重":百姓不被看重,
"所迫豪吏侵":受到强横官吏的逼迫侵害。
"客居暂封殖":客居此地暂时种植培育,
# 封殖:意思就是培植。
"日夜偶瑶琴":日夜与瑶琴相伴。
# 偶:伴。
"虚徐五株态":从容欣赏五株甘树的姿态,
"侧塞烦胸襟":却因诸多烦恼填满心胸。
"焉得辍两足":怎样才能迈开双脚,
# 两:一作雨。,得:一作能。
"杖藜出岖嵚":拄着藜杖走出这崎岖之地。
# 岖嵚:山势高峻、不平。
"条流数翠实":沿着枝条细数翠绿的果实,
# 条流:指顺着枝条寻求。
"偃息归碧浔":休息时回到碧绿的水边。
# 浔:水边。
"拂拭乌皮几":擦拭黑色皮面的小桌,
"喜闻樵牧音":欢喜地听着樵夫牧童的声音。
"令儿快搔背":让儿子快快给我搔背,
"脱我头上簪":摘下我头上的簪子。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坏舟百版坼,峻岸复万寻。篙工初一弃,恐泥劳寸心。”叙述时令变化,由骄阳转霖雨,自己归宅受阻于江浦,且船坏岸险,篙工弃船,体现出归程艰难,表达诗人无奈之情。“伫立东城隅,怅望高飞禽。草堂乱悬圃,不隔昆仑岑。昏浑衣裳外,旷绝同层阴。”诗人伫立怅望飞鸟,想象家中草堂如同悬圃仙境,虽与昆仑岑不隔,却因雨昏浑、天地同阴,进一步渲染内心的惆怅与迷茫。“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客居暂封殖,日夜偶瑶琴。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联想到园甘成熟,回忆诸侯上计贡甘之事,为百姓受豪吏逼迫而感慨,借园甘之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内心烦忧。“焉得辍两足,杖藜出岖嶔。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浔。拂拭乌皮几,喜闻樵牧音。令儿快搔背,脱我头上簪。”表达渴望摆脱困境,回到家中,通过对回家后闲适生活细节的想象,展现对宁静家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