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òng
quán
xiàn
shǔ
hòu
xuē
shào
bǎo
huà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uē
gōng
shí
jiē
xiě
qīng
tián
zhēn
huà
jiǔ
jìn
cāng
rán
yóu
chū
chén
áng
yǒu
lěi
luò
cháng
rén
jiā
zhì
yuǎn
wéi
fěn
xīn
wàn
qún
yóu
sēn
huì
shén
wēi
chí
bái
fèng
tài
fēi
shì
cāng
gēng
lín
gāo
táng
wèi
qīng
cháng
wèi
jiā
bīn
qiáng
wài
zhōng
jiē
fēng
pín
chì
xiāo
yǒu
zhēn
chǐ
yǐn
洿
chí
jīn
míng
míng
rèn
suǒ
wǎng
tuō
lüè
shuí
néng
xùn

译文

薛少保笔下的十一只仙鹤,只只都描绘出青田仙鹤的神韵。壁画色彩虽已几乎褪尽,但仙鹤苍劲的姿态仍超凡出尘。它们或低头或昂首,各有神态,姿态磊落,就像高大的人。这画妙在鹤有着高远的志气,哪里只是因为色彩新鲜呢。仿佛不需用力就能翱翔万里,群鹤遨游时神情凝聚,气势森然。它们的姿态如同白凤般优雅,绝非与仓庚之类的凡鸟相近。从前高堂未倒塌时,这些仙鹤常让嘉宾们感到宽慰欢欣。如今壁画暴露在墙壁之外,终究只能感叹风雨太过频繁。但仙鹤本有直冲云霄的真骨,耻于饮用浑浊池沼的污水。它们在冥冥天际任意飞往想去的地方,洒脱不羁,谁又能将它们驯服囚禁。

逐句剖析

"薛公十一鹤":薛少保笔下的十一只仙鹤,

"皆写青田真":只只都描绘出青田仙鹤的神韵。

# 青田:今属浙江。《太平御览·羽族部》引《永嘉郡记》:“沐溪野青田中有双白鹤,年年生子,长大便去,只余父母一双在耳,精白可爱,多云神仙所养。”

"画色久欲尽":壁画色彩虽已几乎褪尽,

"苍然犹出尘":但仙鹤苍劲的姿态仍超凡出尘。

"低昂各有意":它们或低头或昂首,各有神态,

"磊落如长人":姿态磊落,就像高大的人。

"佳此志气远":这画妙在鹤有着高远的志气,

"岂惟粉墨新":哪里只是因为色彩新鲜呢。

"万里不以力":仿佛不需用力就能翱翔万里,

"群游森会神":群鹤遨游时神情凝聚,气势森然。

"威迟白凤态":它们的姿态如同白凤般优雅,

"非是仓庚邻":绝非与仓庚之类的凡鸟相近。

"高堂未倾覆":从前高堂未倒塌时,

"常得慰嘉宾":这些仙鹤常让嘉宾们感到宽慰欢欣。

# 常:一作幸。

"曝露墙壁外":如今壁画暴露在墙壁之外,

"终嗟风雨频":终究只能感叹风雨太过频繁。

"赤霄有真骨":但仙鹤本有直冲云霄的真骨,

"耻饮洿池津":耻于饮用浑浊池沼的污水。

"冥冥任所往":它们在冥冥天际任意飞往想去的地方,

# 往:一作“适”。

"脱略谁能驯":洒脱不羁,谁又能将它们驯服囚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当时,诗人避乱梓州,偶然在通泉县署看到初唐书画名家薛稷所绘的鹤壁画。薛稷擅长画鹤,其鹤图在当时颇负盛名。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四句,诗人先总写壁画中的鹤群,即便历经漫长岁月,色彩即将褪去,却依然保持着超凡脱俗的气质;中间八句,诗人用“低昂各有意”等诗句,细腻描绘群鹤的姿态神情,又借白凤意象,突出鹤的高洁品格;最后的八句,笔锋一转,由鹤的神韵转向壁画本身,写其因岁月侵蚀而残损的现状,借此隐喻现实困境。诗中“赤霄有真骨”等句,将写实与抒情巧妙结合,既赞美薛稷高超的绘画技艺,又以鹤“耻饮洿池津”的孤傲,暗喻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充分展现出杜甫题画诗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薛少保名稷,因在睿宗时期担任太子少保,故而被称为薛少保。据《历代名画录》记载:“稷尤善花鸟人物杂画,画鹤知名。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正如《宣和画谱》所言“言鹤必言薛”,这就如同人们谈论画马必定会提及曹霸、韩干一样,“薛鹤”堪称当时一绝,杜甫的这首题画诗也生动地描绘出了其中神韵。此诗创作于杜甫五十一岁时。彼时,杜甫为躲避战乱,在川北一带辗转,奔波至梓州。而通泉县位于梓州东南一百三十里处,这让杜甫有机会怀着崇敬之情凭吊薛稷遗迹,并写下这首饱含深沉人生感慨的题画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绘薛稷所绘鹤图的神韵,借鹤的高洁形象表达对画艺的赞美、对时光侵蚀的惋惜,以及自身不与世俗同流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诗人未见过青田鹤,却借《晋永嘉郡记》中青田鹤的传说(虚),称赞薛稷画鹤之逼真(实),将想象与现实相联。“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从眼前画壁之鹤(实),联想到鹤飞越万里之景(虚),拓宽境界。“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借想象中鹤自由翱翔的画面(虚),抒发自身追求个性、渴望挣脱束缚的理想(实),虚实相生,深化诗歌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总写薛稷画鹤之妙。诗人用“真”字评价画作,此字颇具匠心。在绘画理论中,李白曾多次提及“笔写天真”“图真像贤”,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也提出“搜妙创真”,并阐释“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真”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生活的真实,需用艺术形象的“真”去表现;二是指对象的本质,即对象的精神状貌,艺术要用“以形写神”的要求去呈现。杜甫的“皆写青田真”同样涵盖这两层意义,是对薛稷画作的高度赞誉。这里的十一鹤再现了青田鹤的“神”。据《晋永嘉郡记》记载,沐溪野离青田九里,此地有双白鹤,年年生子,幼鹤长大便离去,只留父母一双,羽毛精白可爱,人们多认为是神仙所养。杜甫虽未见过青田鹤,却以虚写实,将画鹤与理想中的仙鹤融为一体,引发读者无限遐想。“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进一步描绘画鹤的仙质。中国画的色彩并非为表现景物逼真或作为造型手段,而是为营造意境,融入画的意蕴与情致。薛稷画鹤的色彩虽几乎褪尽,但意境犹存,其苍劲姿态依然超凡脱俗,达到这般境界实属不易。中八句具体描绘画中之鹤。“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四句摹写鹤的形体,每只鹤神态各异,极为逼真。可以想象,有的鹤警觉地观察四方,有的低首寻觅食物,一派悠然自得之态,充满自然天趣。李白在《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中写“昂昂伫眙,霍若惊矫”,也是描摹鹤的形神,只是逼真展现白鹤高逸之性;而杜甫却将鹤的高逸之性人格化,赋予鹤远大志向,相比之下,二者虽都写出鹤的形真,所传之神却有层次差异。“万里不以力”四句,浓墨重彩描绘鹤的精神。“万里不以力”紧扣前句“志气远”,“群游森会神”照应前句“岂惟粉墨新”,从尺幅画壁延伸到万里云水,境界极为渺远。群鹤神采飞扬,给人带来飘飘欲仙的动态美感。同时,诗人用白凤、黄鹂作为仙境与世俗、高洁与卑下的典型意象进行对比,一正一反,使鹤的精神特质全然展现,这正是“将画作真”的描写方法。至此,想象中的仙境与现实的画境,一虚一实两个空间重叠交叉,相互映衬,虚实相生。后八句由画壁引发感慨。诗人感叹高堂即将倾塌,却无人修复。画壁历经风雨,白天暴晒,夜晚露湿,终有消失之日。诗人爱画惜才,感慨万千。这无疑是当时社会现实的高度形象凝缩。当时,诸多志高品洁的忠贞之士被埋没、遭摧残,杜甫自己虽满腹经纶、心怀报国之志,却不被重用。诗人对画的慨叹中,融入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杜甫只能借助想象,以高洁之鹤不饮污浊池水来自慰。“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这是诗人对理想的高歌,对未来的期盼,彰显了诗人追求个性的愿望。在当时,这虽只是空想,但无疑具有进步意义。对比宋之问《咏省壁画鹤》结句“骞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意思是仙鹤虽气宇轩昂有高飞之势,却因贪恋皇家恩泽不忍离去。同样是咏鹤,二者格调高下立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咏画鹤,以真鹤结之,犹之咏画鹰而及真鹰,咏画鹘而及真鹘,咏画马而及真马也。公诗格往往如是。

明末清初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卷九

# 少陵诸禽兽草木诗,皆有一种峻骨厉响,引人幽入,见于画亦然。

明末清初李长祥《杜诗编年》卷八

# 写马得其神俊,写鹤得其高逸,皆绝构也。

清刘濬《杜诗集评》卷二引李因笃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

下一篇:唐·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