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
fèng
jiāng
níng
mín
shàng
ré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jiàn
mín
gōng
sān
shí
nián
duì
shū
lèi
chán
yuán
jiù
lái
hǎo
shì
jīn
néng
fǒu
lǎo
xīn
shī
shuí
chuán
dòng
suí
xún
jiàn
zhú
jiā
shā
shàng
fàn
chuán
wén
jūn
huà
wéi
guān
zài
tóu
bái
hūn
hūn
zhǐ
zuì
mián

译文

不见旻公已有三十年,对着书信寄给你时,泪水不住流淌。从前那些投合的乐事,如今还能再有吗,年老之后新写的诗句,又能托付给谁流传。记得棋局常随着寻涧边青竹而设,也想起披着袈裟登上泛湖的游船。听闻你说起我如今还在做官,可我已满头白发,昏昏沉沉,只知醉后沉睡罢了。

逐句剖析

"不见旻公三十年":不见旻公已有三十年,

"对书寄与泪潺湲":对着书信寄给你时,泪水不住流淌。

"旧来好事今能否":从前那些投合的乐事,如今还能再有吗,

"老去新诗谁与传":年老之后新写的诗句,又能托付给谁流传。

# 与:一作为。

"棋局动随寻涧竹":记得棋局常随着寻涧边青竹而设,

# 寻:一作幽。

"袈裟忆上泛湖船":也想起披着袈裟登上泛湖的游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听闻你说起我如今还在做官,

"头白昏昏只醉眠":可我已满头白发,昏昏沉沉,只知醉后沉睡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全诗以三十年未见的怅惘开篇,追忆青年与旻上人寻竹弈棋、泛舟论禅往事,末联自嘲“头白昏昏只醉眠”,将困顿忧愤化为疏狂。诗以白描勾连往昔与当下,前四句直述久别情谊,中间“棋局”“袈裟”等意象含交往细节,末联转折显人生境遇变迁。围棋意象既映青年雅趣,亦象征从个人志趣转向家国关怀的精神轨迹,语言平实却透岁月积淀的孤寂感。后收入《杜诗详注》,为明代董其昌以草书演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任左拾遗,时肃宗排挤旧臣,他颇受压抑,虽心忧国家却难展抱负,满腹牢骚又无可奈何,遂作此诗寄旧友旻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描述了与旻公阔别三十年,见信落泪,追忆往昔共赏棋局、泛湖等雅事,感慨如今老境凄凉、诗作无人传,自叹为官却头白昏沉只知醉眠的境况。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及对当下处境的无奈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意向组合:“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句中“棋局”显文人雅趣,“袈裟”标举僧人身份,等意象组合暗含二人交往细节。白描:首句“不见旻公三十年”以直白的时间叙事,点出久别之隔;“对书寄与泪潺湲”以“泪”的细节,直露思念之切。“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用平实问句,道尽今昔变迁与知音难觅的怅然。

3. 分段赏析

首联:“不见旻公三十年,对书寄与泪潺湲”“三十年未面”的时间跨度直入主题,将久别重逢的怅惘推向眼前。“泪潺湲”三字以细节显深情,既写对友人的思念如流水难止,也暗含岁月流逝中物是人非的感慨。“对书寄与”点明“寄诗”的背景,让这份思念有了具体的寄托,为后文追忆往事铺垫了浓重的怀旧基调。颔联:“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由“不见”转入对往昔与当下的对照。“旧来好事”概指青年时与旻上人交往的雅趣(如后文的弈棋、论禅),“今能否”的反问,既流露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暗含对当下情谊是否依旧的怅然。“老去新诗谁与传”则转向自身处境:年老之后,诗作无人共赏、无人传递,既写知音难觅的孤独,也藏着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无奈,将个人命运的感慨融入平淡问句中。颈联:“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以“棋局”“袈裟”两个具象意象勾勒往昔交往细节,是全诗最富画面感的部分。“寻涧竹”“泛湖船”的场景,再现了青年时与僧人旻上人寻幽访胜、弈棋论禅的闲雅生活,围棋之趣显文人雅兴,袈裟之影含禅意清修,二者共同构建了一段超脱世俗的精神共鸣时光。意象平实却饱含对纯粹过往的珍视。尾联:“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以“闻君话我”回应“寄书”,形成巧妙的互动感。“为官在”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暗藏杜甫当时仕途困顿、抱负难伸的处境;“头白昏昏只醉眠”的自嘲,将理想落空的愤懑化为疏狂之语,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也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消极反抗。末句以衰老、醉眠的状态与前文青年雅趣形成强烈对比,尽显岁月磋磨后的孤寂与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看前辈诗,不专于景上观,当于无景言情处观。

宋方回《瀛奎律髓》

# 语极真素,如觌面寒温,结人调笑见情。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只五、六作景联,前后直是白话,而情致流溢、神韵绝尘,盖缘中有生气,又复运以婉笔,令读者徘徊不忍摒弃。

清学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九日曲江》

下一篇:唐·杜甫《南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