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公今诗伯":平公如今是诗坛的杰出人物,
"秀发吾所羡":才华横溢是我所羡慕的。
"奉使三峡中":奉命出使到三峡之中,
"长啸得石研":在那里长啸着得到了一方石砚。
"巨璞禹凿余":这是大禹开凿后剩下的巨大石块,
"异状君独见":它奇特的形状只有您能发现赏识。
"其滑乃波涛":石研的光滑如波涛般细腻,
"其光或雷电":它的光泽有时像雷电般闪耀。
"联坳各尽墨":石研上的凹处都能很好地容纳墨汁,
"多水递隐现":注入很多水后,墨色在水中时隐时现。
"挥洒容数人":这方石研很大,可供好几个人一起在上面挥毫泼墨,
"十手可对面":大家甚至可以面对面地书写。
"比公头上冠":把它与您头上的冠冕相比,
# 头上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象征忠贞公正。
"贞质未为贱":它的坚贞品质并不低贱。
# 贞:一作正。
"当公赋佳句":在您吟赋佳句的时候,
"况得终清宴":更何况又能尽享清宴之乐。
"公含起草姿":您具有起草诏书的才华,
"不远明光殿":距离进入明光殿已不远了。
"致于丹青地":到了在朝廷施展才华的时候,
"知汝随顾眄":知道石研也会随着您被人眷顾看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石研诗》前四句:“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先赞美平公诗歌才华,后说明石研来历,为下文对石研的描写做铺垫。中间八句:“巨璞禹凿余,异状君独见。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从石研的来源、质地、光泽、用途等方面详细描写石研,突出其独特与珍贵。后六句:“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将石研与冠冕相比,表达对平公才华的肯定,认为平公会在朝堂施展才华,石研也会受重视,传达美好祝愿。
# 前四,叙得现。中八,就现实写。“禹凿余”,借映峡内。下言质之美,制之善,用之广。后八,四言现可配平公,四言乎公能重此现,文情互发。以法冠为比,言其有丰棱,然句颇费寻绎。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之四
# 朴矣,然自秀。一气奔放,比兴俱足。
南北朝刘濬《杜诗集评》卷三引李因笃曰
# 此诗未为尽致,要非老手,不能为也。
清鲁一同《鲁通甫读书记》
上一篇:唐·杜甫《楼上》
下一篇: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