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éi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hàn
shān
yuè
jiāo
yún
nán
fāng
zhàng
nóng
shì
fēng
nèi
xiá
zhōng
xuān
zhēn
lóng
jìng
gěng
kōng
lóu
jiē
gōng
bìng
shuì
liǎn
quē
lǎo
yǎng
miàn
chuāng
xiàng
shuí
shǔ
bào
wāng
huò
qián
wén
biān
fēi
qǐng
xiān
yǎn
jiǎ
bīng
chǔ
fèn
tīng
rén
zhǔ
wàn
bāng
dàn
xiū
jìn
shuǐ
hàn
shù
rán
yáo
tāng
miǎn
qīn
shàng
tiān
shuò
jīn
shí
qún
dào
luàn
chái
èr
zhě
cún
duān
qiān
yáng
yóu
zuó
xiāo
yīn
léi
fēng
guò
wàn
chuī
mái
sàn
jué
shén
líng
cháng
wèi
róng
hàn
cháng
shuāi
yóu
zhuō
shī
wàng
zhù
chǎng

译文

大旱之时山岳都被烧焦,浓密的云层却又不下雨。南方是瘴疠流行之地,又遭受这农事艰难的痛苦。境内必定举行舞雩祈雨仪式,峡谷中喧闹地敲着鼓。真正的龙竟然毫无反应,土偶白白地弯着身子。唉,公家和私人都陷入困境,税收不足无法弥补。老人仰面向天啼哭,身上的伤痛向谁诉说。暴晒巫尪的事或许以前听说过,鞭打巫师不符合古道。请先停止战争,各种安排听凭君主决定。各地只需让百姓各安其业,对一种事物不要全部索取。水旱灾害是自然的定数,尧和汤也难免亲身目睹。上天的干旱能熔化金石,成群的盗贼如豺虎般作乱。旱灾和盗贼两者存在其一,旱灾难道不比盗贼好些吗。昨夜雷声隆隆作响,风刮过像万箭齐发。又一阵风吹散了阴霾,空自感觉神灵聚集。天气炎热得肠胃像要融化,汗水浸湿了衣裳使之污秽。我年老了更是没有办法,对建造打谷场和菜圃感到失望。

逐句剖析

"大旱山岳燋":大旱之时山岳都被烧焦,

"密云复无雨":浓密的云层却又不下雨。

# 复无:一作覆如。

"南方瘴疠地":南方是瘴疠流行之地,

"罹此农事苦":又遭受这农事艰难的痛苦。

# 罹此:指遭遇旱灾。

"封内必舞雩":境内必定举行舞雩祈雨仪式,

# 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雩,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封内:辖境之内,指夔州。

"峡中喧击鼓":峡谷中喧闹地敲着鼓。

"真龙竟寂寞":真正的龙竟然毫无反应,

"土梗空俯偻":土偶白白地弯着身子。

# 俯偻:一作偻俯。,土梗:泥塑的偶像,指祭神求雨的偶像。土人也。

"吁嗟公私病":唉,公家和私人都陷入困境,

"税敛缺不补":税收不足无法弥补。

# 补:弥补。,税敛缺:欠下的税收。

"故老仰面啼":老人仰面向天啼哭,

# 故老:指老人。

"疮痍向谁数":身上的伤痛向谁诉说。

# 向谁数:向谁诉说。,疮痍:指创痛。

"暴尪或前闻":暴晒巫尪的事或许以前听说过,

"鞭巫非稽古":鞭打巫师不符合古道。

# 古:古事。,稽:考察。

"请先偃甲兵":请先停止战争,

# 偃:停止,停息。

"处分听人主":各种安排听凭君主决定。

# 听人主:听命于君主。,处分:处理。

"万邦但各业":各地只需让百姓各安其业,

# 万邦:指天下。

"一物休尽取":对一种事物不要全部索取。

"水旱其数然":水旱灾害是自然的定数,

# 其数:一作数至。数:运数。

"尧汤免亲睹":尧和汤也难免亲身目睹。

# 免亲睹:难免要亲自看到。

"上天铄金石":上天的干旱能熔化金石,

"群盗乱豺虎":成群的盗贼如豺虎般作乱。

"二者存一端":旱灾和盗贼两者存在其一,

# 存一端:必存其一。,二者:指上文天降大旱与群盗作乱。

"愆阳不犹愈":旱灾难道不比盗贼好些吗。

# 愈:胜,好一些。,愆阳:阳气过甚,言天旱酷热。愆,超过。

"昨宵殷其雷":昨夜雷声隆隆作响,

# 殷:震动声。

"风过齐万弩":风刮过像万箭齐发。

"复吹霾翳散":又一阵风吹散了阴霾,

# 霾翳:指空气中悬浮的细尘而产生的混浊现象。

"虚觉神灵聚":空自感觉神灵聚集。

"气暍肠胃融":天气炎热得肠胃像要融化,

# 融:腹泻。

"汗滋衣裳污":汗水浸湿了衣裳使之污秽。

# 污:弄脏。一作腐。,滋:一作湿。

"吾衰尤拙计":我年老了更是没有办法,

# 拙计:一作计拙。,尤:一作犹。

"失望筑场圃":对建造打谷场和菜圃感到失望。

# 场圃:即园场。场,打谷场地;圃,菜园,此亦指打谷场地。,筑:修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雷》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五言古诗,以生活中的旱灾为题材。诗中描绘了大旱致使山岳枯焦,南方瘴疠之地农事艰难的景象。通过描述人们祈雨的徒劳、公私的困境、税敛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百姓遭受旱灾痛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时政在应对灾害方面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大历元年(766年),彼时杜甫正寓居于夔州西阁。诗中着重描绘了当地极为严重的旱情,诗人由这一自然灾害引发联想,将思绪延伸至战乱,指出人祸相较于天灾更为可怖。诗人期望能够平息战乱,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安心从事各自的营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描绘大旱时山岳枯焦、密云无雨的景象,借干旱之景,抒发对百姓受灾的忧虑与同情。用典:“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暴尪”和“鞭巫”运用古代祈雨典故,表明这些传统祈雨方式不符合古道,批判了当时应对旱灾的不合理举措。对比:将“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中真龙(象征真正能解决旱灾的力量)的寂寥无为与人们用土偶(土梗)祈雨时的虔诚进行对比,突出祈雨行为的徒劳,反映出旱灾之下人们的无奈。

2. 分段赏析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开篇描绘大旱的严峻形势,山岳枯焦,密云不雨,南方瘴疠之地百姓深受其苦。接着描述人们为祈雨举行舞雩、击鼓等活动,然而真龙毫无反应,土偶空自俯偻,祈雨徒劳无功。“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诗人感叹旱灾致使公私皆陷入困境,税敛不足,老人仰天啼哭,伤痛无人诉说。批判暴尪、鞭巫等祈雨方式不符合古道,建议先停止战争,一切听从君主合理安排,体现对国家应对旱灾举措的思考。“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诗人认为应让各地百姓各安其业,不过度索取。虽水旱乃自然规律,但当下旱灾与盗贼乱象并存,令人忧虑。昨夜雷声虽响,却未缓解旱情,诗人对丰收感到失望,进一步表达对旱灾及国家现状的无奈与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下一篇: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