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i
xi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mén
shān
xíng
zhǎi
wēi
jìng
yuán
qiū
háo
zhàn
yún
lán
gān
jùn
shí
jié
gòu
láo
wàn
shū
lín
yīn
dài
bēn
tāo
hán
wài
dàn
cháng
fēng
zhōng
háo
xiē
ān
zài
shǐ
jué
suǒ
gāo
wǎng
lái
zuò
rén
tóng
láo
shēng
yǒu
dìng
fèn
bǎo
táo
tàn
wèi
suí
cáo

译文

土门山的道路狭窄难行,小径细得就像秋毫一样。栈道高悬,云雾缭绕,栏杆显得格外高峻,石梯的结构坚固牢靠。山谷中,倾斜的疏林遍布万壑,积聚的阴云仿佛带着奔腾的波涛。寒冷的阳光显得格外淡泊,长风在山谷中怒号。休息时,我仿佛置身于地底,这才意识到刚刚经历的路途是如此高险。来来往往的人们或坐或卧,人和马都疲惫不堪。人生有定数,饥饱无法逃避,我叹息着对妻子说,我为何要跟随你们来到这样的地方?

逐句剖析

"土门山行窄":土门山的道路狭窄难行,

# 土:一作出。

"微径缘秋毫":小径细得就像秋毫一样。

# 微径缘:一作径微上。

"栈云阑干峻":栈道高悬,云雾缭绕,栏杆显得格外高峻,

"梯石结构牢":石梯的结构坚固牢靠。

"万壑欹疏林":山谷中,倾斜的疏林遍布万壑,

# 林:一作竹。

"积阴带奔涛":积聚的阴云仿佛带着奔腾的波涛。

"寒日外澹泊":寒冷的阳光显得格外淡泊,

"长风中怒号":长风在山谷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休息时,我仿佛置身于地底,

"始觉所历高":这才意识到刚刚经历的路途是如此高险。

"往来杂坐卧":来来往往的人们或坐或卧,

"人马同疲劳":人和马都疲惫不堪。

"浮生有定分":人生有定数,

"饥饱岂可逃":饥饱无法逃避,

"叹息谓妻子":我叹息着对妻子说,

"我何随汝曹":我为何要跟随你们来到这样的地方?

# 汝:一作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飞仙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飞仙阁的险峻为背景,通过对山路狭窄、栈道高峻、山谷幽深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巴蜀山水的奇绝。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对旅途疲劳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最终以对妻子的叹息作结,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同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飞仙阁》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土门山、栈道、云雾和奔涛的描写,展现了飞仙阁的险峻与壮美。“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描绘了狭窄的山路和坚固的栈道。诗人通过“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等句,描写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诗的后半部分从描写自然景物转向抒情,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奈和旅途的疲劳。

2. 写作手法

拟人:“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山壑中的疏林和奔涛的动态景象拟人化,仿佛林木在倾斜,阴云带着奔腾的波涛,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险峻。对比:“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诗人通过描写人与马的疲劳,表现出旅途的艰难。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争。情景交融:“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诗人将自身的情感与旅途的险峻环境相结合,通过对妻子的叹息和自问,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旅途的疲惫,情景交融,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这两句开篇点题,描绘了飞仙阁附近的险峻山路。土门山的山路狭窄,仅容一人通行,小径如同秋毫般纤细。诗人用“微径缘秋毫。”生动地描绘出道路的险峻与狭窄,为全诗奠定了险峻的基调。第二联::“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这两句描写栈道的险峻与坚固。栈道高悬于山崖之上,云雾缭绕,栏杆显得格外高峻;而梯石的结构则十分坚固,显示出古代工匠的智慧。诗人通过对栈道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飞仙阁的险峻。第三联:“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这两句描绘了山谷中的景象。万壑之间,疏林倾斜,山谷中积聚的阴云仿佛带着奔腾的波涛。诗人通过对山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阴森、动荡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险峻。第四联:“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这两句描写天气与环境。寒冷的阳光显得格外淡泊,而长风在山谷中怒号。诗人用“外澹泊”和“中怒号”巧妙地描绘了阳光与风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险峻的氛围。第五联:“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这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诗人在休息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险峻之地,仿佛在地底。这种感受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反衬出飞仙阁的高峻。第六联:“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这两句描写旅途中的疲劳。人与马在险峻的道路上往来奔波,或坐或卧,都显得疲惫不堪。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辛苦。第七联:“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这两句转入抒情,诗人感叹人生的无奈。人生有定数,饥饱难以逃避,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尾联:“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这两句以诗人的叹息作结。诗人对妻子说,自己为何要跟随你们来到这样的险地。这种自问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也反映了对家人的愧疚。

4. 作品点评

《飞仙阁》历代诗评家的点评,从细节描写到整体布局,从自然景观到人生哲理,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二)》

下一篇:唐·杜甫《玩月呈汉中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