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瑚琏器":郑公如宗庙重器瑚琏般贵重,
# 郑公:郑国公严武。
"华岳金天晶":如同华岳金天般光彩照人。
# 金天晶:玄宗先天二年(713)封华岳神为金天王。严武是华阴人,华阴在华山附近,故言严武钟爱华山之灵秀。晶,精光。,华岳:华山。
"昔在童子日":昔日还是孩童之时,
# 童子日:儿童时代。
"已闻老成名":就已听闻他年少成名。
# 老成:少年而有成人之风节。
"嶷然大贤后":他卓然不凡,是贤能之后,
# 大贤后:其父严挺之官中书侍郎,故称大贤之后。,嶷然:形容幼年聪慧。
"复见秀骨清":又展现出清朗秀美的气质。
# 秀骨清:骨秀神清。
"开口取将相":言谈间有将相之才的气度,
"小心事友生":待人接物却谦逊谨慎、真诚重情。
# 事:对待。
"阅书百纸尽":读书过目成诵,
# 纸:一作“氏”。
"落笔四座惊":下笔文惊四座,才思敏捷非凡。
"历职匪父任":任职全凭自身才学,而非依赖父荫,
# 匪:不。
"嫉邪常力争":嫉恶如仇,常据理力争。
"汉仪尚整肃":朝廷仪制本庄严肃穆,
# 汉仪:指《汉官仪》,是记汉官朝仪的书,此借指唐室官仪。
"胡骑忽纵横":安史叛军却突然猖獗犯境。
# 胡骑:指安史乱生。
"飞传自河陇":严武从河陇地区快马传讯,
# 河陇:指河西、陇右。当时河陇两地无恙,故军情可从河陇传到蜀中。,飞传:传驿的车马急递。指严武急赴行在。
"逢人问公卿":沿途打听公卿动向,急赴国难。
# 公卿:指离散的公卿。
"不知万乘出":未料皇上已仓皇出逃,
# 万乘:一作乘舆。
"雪涕风悲鸣":他痛哭流涕,悲风呼啸似其心境。
# 雪涕:谓拭泪。
"受词剑阁道":他在剑阁道接受君令,
"谒帝萧关城":又奔赴萧关城谒见肃宗。
# 萧关城:今宁夏东南。萧关与灵武相接,肃宗在灵武。
"寂寞云台仗":朝廷仪仗冷落寂寞,
"飘飖沙塞旌":边塞旌旗在风中飘摇,尽显战乱苍凉。
# 沙塞旌:指肃宗旌旗。肃宗临时政府在灵武,故称沙塞。,飖:一作“摇”。
"江山少使者":山河间信使稀少,
"笳鼓凝皇情":唯有军中笳鼓声凝聚着对君主的忠诚。
"壮士血相视":壮士们以热血相对,
# 血相视:不惜洒血相视。视,一作见。
"忠臣气不平":忠臣们义愤填膺,立志报国。
# 气不平:激愤之气难平。不,一作未。
"密论贞观体":与肃宗密议贞观之治的方略,
# 体:体制。,密论:秘密建言。
"挥发岐阳征":筹划在岐阳出兵征讨叛军。
# 征:东征。指收复大计。,岐阳:即凤翔。凤翔在岐山西,故称。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从灵武迁至凤翔。
"感激动四极":此举震撼天下,
"联翩收二京":接连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 二京:指长安、洛阳。
"西郊牛酒再":西郊再次用牛酒犒劳将士,
# 再:一作“至”。
"原庙丹青明":皇家宗庙重见光明,社稷复安。
# 原庙:正庙之外别立之庙。收京后祭祀原庙。原,一作“九”。
"匡汲俄宠辱":严武如匡衡汲黯般经历仕途起伏,
"卫霍竟哀荣":又似卫青、霍去病般享尽哀荣。
# 竟哀荣:言死后丧葬得到极大荣耀。
"四登会府地":四次任职会府的要职,
# 会府地:省会之府,指京都(首都与陪都)。严武已收长安,拜京兆少尹,宝应元年(762)拜京兆尹,两镇剑南、皆兼成都尹,故言“四登”。
"三掌华阳兵":三次执掌巴蜀兵权。
# 华阳:指蜀地。属古梁州。严武初为东川节度使,后又两充剑南节度使,故云“三掌”。
"京兆空柳色":他离开京兆时,官署空留柳色,
# 空柳色:空余柳色,言人去物在。色,一作“市”。
"尚书无履声":不再尚书任上,朝堂不闻其脚步声。
"群乌自朝夕":乌合之众再难猖獗,
"白马休横行":叛军从此不敢横行。
# 休横行:停止勇谏行为。
"诸葛蜀人爱":严武治蜀如诸葛亮般受百姓爱戴,
"文翁儒化成":又如文翁般以教化治民。
# 儒化成:儒学教化推行。
"公来雪山重":他镇守时,吐蕃如重负,
# 雪山重:使雪山变得凝重。
"公去雪山轻":他离去后,边患似减轻。
# 雪山:一名雪宝顶,即岷山主峰,在今四川松潘县东。
"记室得何逊":他聘贤若渴,以何逊为记室,
# 记室得何逊:武尝延甫为参谋,故以何逊自比。记室:官名。
"韬钤延子荆":延揽孙楚般的人才。
# 韬钤:古代兵书《六韬》与《玉钤篇》的合称,此借指兵法韬略。
"四郊失壁垒":治下太平,四郊无需壁垒防御,
# 壁垒:军队御敌工事。
"虚馆开逢迎":开设馆舍,广迎天下贤士。
# 开逢迎:指延聘人才。开:一作閒。
"堂上指图画":在堂上指点军事地图,
# 图:一作书。
"军中吹玉笙":军中奏起玉笙。
"岂无成都酒":并非没有成都美酒,
"忧国只细倾":却因忧国忧民,只能浅酌解愁。
# 细倾:稍加饮酒,指宴饮有所节制。
"时观锦水钓":常到锦水边观察百姓垂钓,
"问俗终相并":始终与民众亲近,了解民间疾苦。
"意待犬戎灭":一心期待消灭吐蕃,
# 犬戎:此指叶蒂。
"人藏红粟盈":让百姓粮仓充实,生活富足。
# 盈:丰盈。
"以兹报主愿":以兹报君主知遇之恩,
# 报主愿:报答君主的心愿。
"庶或裨世程":希望能裨补世事,推行治世之道。
# 世程:世人的轨范或法式。,裨:补益。,或:一作获。,庶:幸。
"炯炯一心在":忠肝义胆犹存,
# 炯炯:指耿耿忠心。
"沉沉二竖婴":却遭病魔缠身。
# 婴:纠缠。,沉沉:形容沉重。
"颜回竟短折":如颜回般短命早逝,
# 短折:短命夭折飞族魂幡。严武死于成都,其灵柩由长江转荆州北上葬于华阴祖坟。
"贾谊徒忠贞":似贾谊般空有忠贞,未能尽展抱负。
"飞旐出江汉":灵旗飘飘从江汉出发,
"孤舟轻荆衡":孤舟轻泛,护送灵柩经荆楚衡山而去。
"虚无马融笛":再无马融的笛声可闻,
# :一作为,一作横。
"怅望龙骧茔":唯有怅然遥望其墓地。
"空余老宾客":只剩我这老宾客,
"身上愧簪缨":身佩官缨却无所作为,愧对严公知遇之恩。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述了严武的生平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严武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同时表现出严武德卓越才能和对国家的重要贡献以及二人之间深厚的情意。
2. 分段赏析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称赞严武的才华与品格。诗人将严武比作瑚琏之器,是华岳金天的精灵,赞誉他自幼成名,气质卓异,才华出众,且不靠父荫,凭借自身能力任职,嫉恶如仇。“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寂寞云台仗,飘飘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叙述安史之乱时严武的表现。这段描述了安史之乱时,朝廷动荡,严武积极打听消息,得知皇上出京后悲痛万分,随后接受君令,在平乱中与众人讨论策略,感奋激发,为收复两京立下功劳。“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讲述严武的仕途经历与治蜀成就。这里说严武的仕途如匡衡、汲黯般宠辱无常,但也似卫青、霍去病一样备极哀荣。他多次任职尚书省,三次执掌巴蜀兵权。在蜀地,他深受百姓爱戴,如同诸葛亮、文翁一般,治理有方,使蜀地安定,人才汇聚。“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表达对严武早逝的悲痛与惋惜。严武一心报国,希望消灭犬戎,让百姓富足,却不幸被病魔缠身,英年早逝。诗人以颜回、贾谊作比,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感慨自己作为老宾客,对严武的离世感到愧疚和遗憾。
# “无柳色”、“窄履声”。谓武之死也。……“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最善形容。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武于甫最为知己,故极写其忠勤大略。《诸将》诗云:“军令分明数举杯”。亦同此意。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考严武生平,所为多不法。其在蜀中,用度无艺,峻掊亟敛,闾里为之一空。唯破吐蕃、收盐川为当时第一功。诗云:“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诚实录也。至比之为“诸葛”、“文翁”,不免誉浮其实。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严公一生事业,惟镇蜀为大。诗先举履历始终,撮叙梗概,然后用追叙法,详写在蜀之事及相知哀感之情,制局又变化有法……末六语,以哀意作结,语极凄怆。严系知己中第一人,自尔情至。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不知万乘出”四句密圈,“终相并”三字抹:“多冗长句”。……(按)其所摘累句,则渔洋于诗,以妙语超逸为至,与杜阴阳霅帅、利钝并用者,本不可同语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
# 首叙其家世才品,次段及末段专检大处详叙,至严生平履历,但用数语总叙中间,又一章法。蒋云:奇造亦从《生民》、《崧高》等诗脱出(“华岳”句下)。二句转接无痕(“汉仪”二句下)。开写处俱极淋漓(“江山”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下一篇:唐·杜甫《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