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zuō
fèng
wèi
wá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西
běi
lóu
chéng
xióng
chǔ
yuǎn
kāi
shān
yuè
sàn
jiāng
èr
qīng
zhuó
hái
gāo
xià
sān
yán
zhēng
dìng
yǒu
tuī
nián
wéi
zhèn
jìng
zhōng
shèng
wén
bái
tóu
shòu
jiǎn
yān
néng
kuì
xiàng
wéi

译文

西北方的高楼建成后,使楚都显得更加雄伟,它仿佛能将远处的山峦推开,让江水湖水四处流散。天地间清浊之气依然有高下之分,三伏天的炎热酷暑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多年来卫王像推动车轮一样,使地方保持着安宁平静,每日都有众多文人雅士在其门下。我已满头白发,即便接到写文章的指令,又怎能写出好赋呢?惭愧自己不像司马相如那样能成为称职的大夫。

逐句剖析

"西北楼成雄楚都":西北方的高楼建成后,使楚都显得更加雄伟,

# 雄楚都:雄立楚都。江陵古时为楚国郢(音颖)都。

"远开山岳散江湖":它仿佛能将远处的山峦推开,让江水湖水四处流散。

# 远开山岳散江湖:这句写登楼所望的景色,用所见景色的广阔来衬托楼之高。艺术手法同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明朝颜廷榘《杜律意笺》:山岳分峙曰开,江湖流别曰散。

"二仪清浊还高下":天地间清浊之气依然有高下之分,

# 还高下:在楼的上下可以分“二仪清浊”,意思是楼高得顶天立地。,二仪:指天地。《列子》: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

"三伏炎蒸定有无":三伏天的炎热酷暑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 三伏炎蒸定有无:定,犹言莫定、无法定。这句写楼高清凉。胡应麟:杜七言句壮而闳大者,“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诗薮》内编卷5)。

"推毂几年唯镇静":多年来卫王像推动车轮一样,使地方保持着安宁平静,

# 推毂几年唯镇静:毂(音鼓),车轮中间的圆木,泛指车。推毂,推车前进。这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后因此就用“推毂”来自指任命将帅的礼节。这句称卫伯玉身居高官,但仍以平常心待之,即所谓“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一说镇静指在韦伯玉的镇守下,其辖区安定,亦通。

"曳裾终日盛文儒":每日都有众多文人雅士在其门下。

# 曳裾终日盛文儒:曳:拉;裾(音居),衣服的大襟,亦指衣服的前后部分。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语出汉朝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这句形容卫伯玉门下文人骚客众多。

"白头授简焉能赋":我已满头白发,即便接到写文章的指令,又怎能写出好赋呢?

# 白头授简焉能赋:白头,杜甫自谓。授简,指卫伯玉请杜甫做诗,典出南朝谢惠连《雪赋》:梁王游兔园,授简于司马大夫曰:“为寡人赋之”。

"愧似相如为大夫":惭愧自己不像司马相如那样能成为称职的大夫。

# 愧似相如为大夫:相如,即司马相如。《汉书·司马相如传》:“赋奏,天子以为郎”。杜甫也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说“似相如为大夫”。大夫指代两人担任的官职。在其他诗中,杜甫曾自比于司马相如,见“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但两句是自谦文才不如司马相如,而且年纪大了,已经写不出诗赋了。但其中也有自负的成分。司马相如是前代大文豪,而杜甫的诗作当时还远远没有被人承认。这里虽然自己说“愧似相如”,言下之意,和司马相如也有一定的可比性。对于一般人来说,连“惭愧”的资格都没有。杜甫在称赞曹霸书法时,也用过这种艺术手法,说曹霸的水平还不能超过王羲之。暗含之意是,曹霸的水平并不比王羲之差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作此奉卫王》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诗为应酬之作,主题围绕对卫王及相关新楼的描述。开篇描绘新楼使楚都更显雄伟,能远望山川江湖。接着借天地清浊、三伏炎凉,暗示卫王治理之功。又写卫王多年使地方安宁,门下文人众多。最后自谦才不如相如。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用典。全诗沉郁蕴藉,展现杜甫高超诗艺及对卫王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由杜甫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在江陵(今湖北荆州)时创作。当时杜甫57岁,卫伯玉为纪念新楼落成,邀请杜甫和一位姓严的侍御判官作七言诗。杜甫应此邀请,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这首诗,虽为应酬之作,但尽显其诗歌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登楼所见的广阔景色,以“西北楼”暗指楼高,展现出楼雄立楚都江陵的景象,借景抒情,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某种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运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将自己与相如对比,表达自己才学不及,是自谦之辞,同时也侧面烘托出对卫王的敬意。衬托:“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以新楼建成后让楚都更显雄伟,能远望山川江湖的广阔景色,衬托出楼的高大,突出新楼的不凡气势。

3. 分段赏析

首联“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诗人开篇描绘新楼建成后,让楚都更显雄伟,从楼上能远望山川,让江湖之景尽收眼底,以壮阔之景突出楼的高大。颔联“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诗人借天地清浊、三伏炎凉,暗示卫王治理有方,使地方秩序正常,百姓免受极端天气之苦。颈联“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直接夸赞卫王多年来使地方安宁,且门下有众多文人雅士,彰显其治理能力与文化影响力。尾联“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诗人自谦,说自己虽年迈接到写赋指令,却自愧不如司马相如,以谦逊之语表达对卫王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下一篇:唐·杜甫《呀鹘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