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huǎng
hán
shān
wēi
bái
hūn
shān
fēng
luò
shí
lóu
jìng
yuè
qīn
mén
tuò
lián
chù
cūn
shí
wēi
guān
bǎi
dào
zéi
ěr
yóu
cún

译文

傍晚时分,寒山模糊不清,白雾蜿蜒曲折,一片昏暗。山中空旷,山风使石头滚落,楼阁静谧,月光照进门内。打更的人多么可怜啊,缺少御寒衣物,不知道您是哪个村子里的人?时局危急,心中忧虑万千,盗贼啊,依然还存在。

逐句剖析

"恍惚寒山暮":傍晚时分,寒山模糊不清,

# 恍惚:迷离。

"逶迤白雾昏":白雾蜿蜒曲折,一片昏暗。

# 逶迤:曲折绵延的样子。

"山虚风落石":山中空旷,山风使石头滚落,

"楼静月侵门":楼阁静谧,月光照进门内。

"击柝可怜子":打更的人多么可怜啊,

# 击柝:指敲梆子巡夜或战事。

"无衣何处村":缺少御寒衣物,不知道您是哪个村子里的人?

# 何处村:为不知何处村落传来哭声也。,无衣:谓贫民无冬衣也。

"时危关百虑":时局危急,心中忧虑万千,

"盗贼尔犹存":盗贼啊,依然还存在。

# 盗贼:泛指安史之乱以来此起彼落之叛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独特视角,借景与叙事相结合,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情感。首联描绘山间雾气,营造迷离氛围,展现白雾绵延,奠定基调。颔联进一步渲染,强化山村静谧与荒凉,让读者感受其萧索。颈联聚焦击柝巡更之人,刻画他们困苦无助的生活,从景过渡到对人的关注,凸显民生艰难。尾联点明时代背景,直抒对动荡时局的忧虑及对盗贼横行的愤慨。整首诗自然景色描绘细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深刻揭示人民疾苦。诗人情感深沉真挚,借景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使意境悠远,引发对时代与民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西阁夜晚的景色与所见之人,展现当时的社会状况。首联和颔联描绘寒山、白雾、风声、落石、月光等自然景象,勾勒出西阁夜的清冷寂静。颈联和尾联则由景及人,关注到击柝巡更之人的可怜处境,以及无衣村民的艰难,进而感慨时局危急,盗贼横行。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动荡时局的忧虑,体现出杜甫诗歌关注现实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描绘西阁外傍晚到夜晚的景色,通过寒山、白雾、风落石、月侵门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阴森的氛围,借此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沉重。以小见大:“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从夜中打更人的可怜,推及不知何处村庄百姓无衣的困苦,以个别现象反映普遍的百姓疾苦,体现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直抒胸臆:“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直接表达对时局危急的忧虑,点明盗贼未除,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直白地抒发内心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描绘傍晚时分,寒山在暮色中显得模糊不清,白雾蜿蜒曲折,弥漫在四周,营造出一种朦胧、昏暗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明朗。颔联:“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进一步描写夜晚西阁周围的环境。山中空旷,山风使得石头滚落,楼阁静谧,月光照入门内。“山虚”“楼静”突出环境的寂静,而“风落石”又增添了一丝阴森之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颈联:“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由景及人,听到打更人的梆子声,想到打更人的可怜处境,进而联想到不知何处村庄的百姓连衣服都没有。此联从个人感受延伸到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尾联:“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诗人直抒胸臆,感慨时局危急,心中忧虑万千,而盗贼依然存在,国家不得安宁。这两句点明了诗人忧虑的根源,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下一篇:唐·杜甫《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