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柴门内":隐居者居住在柴门之内,
# 柴:一作荆。
"畦蔬绕舍秋":秋日里,菜畦环绕着屋舍。
"盈筐承露薤":满满一筐带着露水的薤菜送来了,
"不待致书求":您都不等我写信索求就慷慨相赠。
"束比青刍色":那一束束薤菜颜色碧绿,可与喂马的青饲料相比,
"圆齐玉箸头":根部圆润,恰似玉筷头那般齐整。
"衰年关鬲冷":我已到衰老之年,脾胃寒冷不适,
"味暖并无忧":好在这薤菜温热滋补,吃了便无需为此担忧。
# 并:一作腹。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白描:“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出隐者居住的环境,没有过多的修饰,便将隐者生活的质朴田园场景展现出来。比喻:“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把薤菜的颜色比作青刍,将薤菜根部的形状比作玉箸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薤菜的色泽和形态。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畦蔬绕舍秋”这句描绘了隐者屋舍周围菜畦在秋日里的景象,一方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质朴的田园氛围,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秋日的田园之景,衬托出诗人内心对这种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首联“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营造出宁静悠然的隐居氛围,描绘隐者生活的质朴与自在。“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生动呈现出阮隐居赠薤菜时的热情慷慨,凸显两人情谊深厚。“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用精妙的比喻将薤菜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最后“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既体现了诗人身体的状况,又因薤菜的温热特性,表达出对这份馈赠的感激。
上一篇:唐·杜甫《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