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íng
zhōu
shǐ
使
jūn
rè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wáng
shì
duō
nán
gāo
guān
jiē
chén
yōu
yān
tōng
shǐ
使
zhě
yuè
yòng
rén
guó
dài
xián
liáng
jūn
dāng
zhuó
xīn
pèi
dāo
chéng
xiàng
xíng
gài
chū
fēng
chén
zhàn
qián
kūn
chuāng
pín
zhòng
liáo
jié
bái
wàn
dàn
píng
jūn
xiāo
hàn
zhān
jiā
shì
rèn
shēn
qiū
tiān
zhèng
yáo
luò
huí
shǒu
jiāng
bīn

译文

近来朝廷面临重重困难,高官多为武将充任。幽燕之地与朝廷仍有使者往来沟通,州郡长官开始启用文人。眼前国家急需贤良之才,而你恰好就首批得到提升。您佩刀英姿尽显不凡气象,出行的车盖也超脱尘世的纷扰。连年战争国家破败,人民困苦府库赤贫。大家做官应该廉洁,各种徭役务必做到公平合理。看你扶摇青云直上,我在草野任度平生。秋天草木凋残零落,记住江边送别之情。

逐句剖析

"王室比多难":近来朝廷面临重重困难,

# 多难:安史之乱。,比:近来。一作此。,王室:朝廷,指国家。

"高官皆武臣":高官多为武将充任。

# 高官皆武臣:时多以武将领刺史。

"幽燕通使者":幽燕之地与朝廷仍有使者往来沟通,

# 通使者:朝廷使命能够通行。,幽燕:指古幽州、燕国一带,即今河北省北部,这里曾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岳牧用词人":州郡长官开始启用文人。

# 词人:文人,这里专指路使君。,岳牧:泛称封疆大吏。相传尧、舜时期分了四岳十二牧的官职,后来泛指州郡官为岳牧。

"国待贤良急":眼前国家急需贤良之才,

"君当拔擢新":而你恰好就首批得到提升。

# 拔擢:选拔提升。

"佩刀成气象":您佩刀英姿尽显不凡气象,

# 佩刀:《晋书·王祥传》:“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聊有公辅之量,故可相与。”吕虔时为徐州刺史,这里用其事,意在暗点路使君的郡守身份及威仪。

"行盖出风尘":出行的车盖也超脱尘世的纷扰。

# 出风尘:谓蜀乱频仍,风尘未息,其赴任将出入风尘之间。,行盖:车盖。

"战伐乾坤破":连年战争国家破败,

"疮痍府库贫":人民困苦府库赤贫。

# 疮痍:民生凋敝。

"众僚宜洁白":大家做官应该廉洁,

# 洁白:廉洁清白。,僚:同僚。

"万役但平均":各种徭役务必做到公平合理。

# 役但:一作物役。

"霄汉瞻佳士":看你扶摇青云直上,

# 佳士:一作家事。,霄汉:谓高空。霄,云霄。汉,天河。

"泥途任此身":我在草野任度平生。

# 泥途:犹言草野,比喻低下的地位,诗人以此自指。

"秋天正摇落":秋天草木凋残零落,

# 摇落:凋残,零落。

"回首大江滨":记住江边送别之情。

# 大江:此指梓州涪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是盛唐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充分展现了杜甫始终心系百姓、为国担忧的政治理想,也真实描绘了安史之乱后国家刚刚平定的社会状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价值。​整首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回顾了安史之乱前后国家局势的巨大变化,同时解释了友人此前未受重用,如今却获任用的缘由。第二层从第五句到第八句,指出国家在动荡后急需贤才治理,表达了对友人不辞辛劳赴任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第三层九至十二句是全诗的关键,杜甫先是描述了国家在战乱后满目疮痍、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的景象,随后诚恳地告诫友人,为官要清正廉洁,合理安排赋税徭役,话语恳切,字字千钧。最后四句为第四层,通过对比体现朝廷对友人的器重,借此传达自己对友人的期望,最后点明送别时间和地点,呼应诗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秋天,杜甫流寓四川阆中。当时他虽仕途不顺,仍心系家国。看到路使君即将赴任,杜甫写下此诗,既阐述重用文人的重要性,也勉励路使君坚守正道,施展抱负,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后朝廷由武臣主政转向简用文人的政局变化,刻画了友人路使君赴任陵州刺史的使命与责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疮痍的深切忧虑、对友人清廉治世的殷切期望,以及自身身处乱世却无力回天的悲怆情怀。

2. 分段赏析

“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词人。”诗人回望战乱时期“武臣骤贵”的特殊局势,指出朝廷为平息叛乱不得不重用武将,地方军政大权多由带兵将领把持。这种“以战止战”的权宜之计虽收效于一时,却埋下藩镇割据的隐患。如今战火渐熄,肃宗朝廷开始“简用词人”,这种从武治到文治的转变,既体现着统治者对文化治理的重视,也暗含着对武将专权的警惕。诗人特意点明“新”字,既凸显新政的时代特征,又以“古人期”的典故激励友人把握历史机遇。“​​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佩刀成气象,行盖出风尘。”转入对友人的政治嘱托。诗人以“疮痍需良臣”的紧迫感,强调中兴大业亟需文治支撑。面对“领郡辄无色”的普遍现象——文人普遍缺乏治理实缺的勇气,诗人反其道而行之,用“应须速荐贤”的明快节奏,既是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也暗含对朝廷用人机制的期待。这种“扬清激浊”的笔法,与《洗兵马》中“攀龙附凤势莫当”的讽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诗人对政治清明的向往。“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僚宜洁白,万役但平均。”​​​​笔锋陡转直击现实。在“哀哀寡妇诛求尽”的惨痛图景后,诗人犀利指出“豪右相逢各问年”的阶级对立。这种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批判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此将批判矛头同时指向官吏豪强,既延续了《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民间视角,又展现出超越个人遭遇的济世情怀。“霄汉瞻佳士,泥途任此身。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以超然姿态收束全篇。诗人自嘲“穷途潦倒”却以“诗酒尚堪驱使在”自持,这种“穷且益坚”的精神境界,与《登高》“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沉郁。结尾“秋天正摇落”的描写,既暗合安史之乱后“万国尽征戍”的肃杀气象,又以“回首大江滨”的苍茫意象,将个人际遇升华为时代挽歌。这种“篇终接混茫”的处理,恰如《秋兴八首》以“彩笔昔曾干气象”收束全篇,留下无尽的历史沉思。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以开篇四句引出主题,结尾四句收束升华,中间八句作为核心部分充实内容。“众寮宜洁白”两句更是诗眼所在,提纲挈领。其布局精巧严密,语言平实无华,对仗工整精妙,却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营造出深远宏阔的意境,彰显出浑然天成的气韵与深刻的思想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吴农祥:词严义正,不粉饰一笔。引查慎行:以史笔为诗,醒快夺目。审时地以立言,忠君爱友之诚,蔼然流露。一篇有韵之文,感事策勋,托意深厚。

清刘濬《杜诗集评》卷十三引

# 杜此种诗不必尽有警句,要是深浑难到。

清邵长蘅《杜工部集五家评》卷十一

# 风骨老重,语亦沉着,然尚非杜之极笔。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四

# 前四句以初用儒者为喜,实论时也;次四句,美路使君也;又四句,教之以为政也;选同僚、平庶役,则乾坤之破尚可救也。尾四句又感慨之,不得已也。

宋方回《瀛奎律髓》

# “众僚”一联,友朋之忠告,亦救乱之良方。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起四句,述简用之由,一往一今,综括玄、肃、代三朝之局,令千载了然。读史历数册,不如此四语也。中八句,正告使君,是诗腹。上四,作其锐,壮其行;下四,剀切恳到,时弊政经,字字金石。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亦诗史,言之慨然(“王室”句下)。写得气色。此正文臣抚绥弭乱之道,语不嫌质(“众僚”句下)。结到自己(“泥途”句下)。邵云:杜此等诗,不必尽有警语,要是深浑难到。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查慎行:一篇有韵之文,感时策勋,托意深厚。纪昀:风骨老重,语亦沉着。然尚非杜之极笔。无名氏(乙);以史笔为诗,醒快夺目。辞严义正,不粉饰一笔。审时事以立言,忠君爱友之诚,霭然流露。

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黄草》

下一篇:唐·杜甫《卜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