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何寂寞":老朋友为何如此寂寞,
# 故:一作“古”。
"今我独凄凉":如今只有我独自感到凄凉。
# 独凄凉:指自己独受凄凉。
"老去才难尽":年纪老了但才华难以穷尽,
# 难:一作“虽”。,老去:指年纪老迈。
"秋来兴甚长":秋天到来兴致格外悠长,
# 兴:兴致。
"物情尤可见":世态人情尤其可以看见。
# 尤:尤其,特别。,物情:指世情,人情。
"辞客未能忘":而我始终无法忘记你们这些善于诗文的友人。
# 客:指高适、岑参二位诗友。
"海内知名士":你们都是在天下享有盛名的贤士,
# 知名士:知名人士。
"云端各异方":如今却如在云端般,各自身处不同的地方。
# 云端各异方:云天之外天各一方。
"高岑殊缓步":高适和岑参的诗歌创作稳步推进且风格独特,
# 缓步:指漫步于诗坛。,殊:犹,尚。
"沈鲍得同行":你们的才华可以与南朝的沈约、鲍照相媲美。
# 得同行:可与之(指沈约、鲍照)比肩同名。同:一作“周”。,鲍:鲍照。,沈:沈约。
"意惬关飞动":当你们诗意畅快时,笔下的文字灵动飞扬,
# 关:通“贯”意为融会贯通。,意惬:诗意惬当。惬,惬当,称意。
"篇终接混茫":诗篇结尾意境深远,与那茫茫天地相接。
# 混茫:广居无涯的境界,意谓篇势将终而意蕴无穷。,篇终:篇势将终。
"举天悲富骆":普天下的人都为初唐的富嘉谟、骆宾王的命运悲伤,
# 悲富骆:富(富嘉谟)、骆(骆宾干)、卢(卢照邻)、王(王勃)都是初唐著名学士、诗人。,举天:整个天下。
"近代惜卢王":也为近代的卢照邻、王勃感到惋惜。
# 卢王:卢照邻、王勃。
"似尔官仍贵":像你们如今官位显贵,
# 仍贵:仍然尊贵。,似尔:像你们二位。
"前贤命可伤":相比之下,前代贤才的命运实在令人感伤。
"诸侯非弃掷":地方长官没有轻视埋没你们,
# 诸侯:唐武德年间废郡设州,太守改为刺史。
"半刺已翱翔":如今你们身为州郡长官的副手,仕途顺遂。
# 半刺:半个刺史。长史任在刺史之下,职务权力较大,故称“半刺”,此指岑参。
"诗好几时见":你们写的好诗什么时候能让我看到呢,
"书成无信将":你们写的书信也一直没有寄来。
# 将:送。,信:信使,指传递书信的使者。一作“使”。,书成:书信写成。
"男儿行处是":男子汉大丈夫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安身立命,
"客子斗身强":我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只能努力让自己身体强健。
# 身强:身体强壮。,斗:一作“问”。,客子:诗人自谓。
"羁旅推贤圣":漂泊异乡的生活中,我常推崇圣贤的处世之道,
# 贤圣:此指孔子。,推:推崇。
"沈绵抵咎殃":却长久地被疾病缠身,遭受这样的灾祸。
# 咎殃:灾祸,灾难。,抵:至到。
"三年犹疟疾":疟疾已经折磨我三年了,
# 犹疟疾:言疟疾未愈。犹,还是。疟疾:原注:时患疟疾。
"一鬼不销亡":这病魔就像恶鬼一样始终不肯离去。
# 不销亡:不肯消广。不:一作“未”。
"隔日搜脂髓":每隔一天就发作,好像要把我的脂髓都搜刮殆尽,
# 搜脂髓:搜刮脂髓,指折磨得使人瘦损。,隔日:谓疟疾常隔日发作。
"增寒抱雪霜":发作时只觉得更加寒冷,仿佛置身于冰雪寒霜之中。
# 增寒抱雪霜:言疟疾发作突然倍增寒冷,如抱雪霜一般。
"徒然潜隙地":我白白地潜藏在这偏僻之地,
# 徒然潜隙地:二语皆时俗避疟事。
"有靦屡鲜妆":没脸去见那些衣着光鲜的人。
"何太龙钟极":为什么我如此衰老龙钟,
# 龙钟:衰老。,何:怎么。
"于今出处妨":到如今连出仕和退隐都受到阻碍。
# 出处妨:出仕归隐都很难。
"无钱居帝里":没有钱财在长安居住,
# 帝里:阜帝居住的地方,即京城长安。
"尽室在边疆":如今全家人都住在这偏远的边疆之地。
# 边疆:指秦州。,尽室:尽室全家。
"刘表虽遗恨":我就像刘表遗憾没能请出庞公一样,空有抱负却难以施展,
"庞公至死藏":而只能像庞公那样,一直隐藏自己。
"心微傍鱼鸟":我的心志渐渐变得只愿与鱼鸟为伴,
# 傍:依傍。,微:小弱。
"肉瘦怯豺狼":身体瘦弱,害怕遇到如豺狼般的坏人。
"陇草萧萧白":陇上的草在风中萧萧作响,已经变得枯白,
# 萧萧:风声。,陇:陇坂。
"洮云片片黄":洮水上的云一片片呈现出昏黄之色。
# 洮:洮水,在今甘肃天水市西部。
"彭门剑阁外":彭州在剑阁之外,
#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其地有大剑山、小剑山,三国时诸葛亮于山上开凿阁道(栈道),叫剑阁。,彭门:一作“天彭”。
"虢略鼎湖旁":虢州靠近鼎湖之旁。
#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乘龙升天之处。,略:疆界。,虢:虢州。
"荆玉簪头冷":彭州的玉石做的簪子带着寒意,
# 荆玉:荆山之玉。
"巴笺染翰光":巴地的纸张在你们挥毫书写时闪耀着光彩。
# 光:生光。,染翰:指写作诗文。翰,毛笔。,巴笺:蜀地产的一种优质纸。
"乌麻蒸续晒":你们那里的乌麻可以蒸晒后食用,
# 乌麻:自注:即胡麻。黑芝麻,可入药。
"丹橘露应尝":带露的丹橘也应该品尝品尝。
# 尝:品尝。,丹橘:红橘。
"岂异神仙宅":你们所在的地方难道和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 神仙宅:神仙宅府,比作高、岑所居之地。
"俱兼山水乡":都是兼具山水美景的好地方。
# 山水乡:指山乡和水乡的特征。,俱兼:一同兼有。
"竹斋烧药灶":在竹斋中有烧药的炉灶,
# 烧药灶:指宅中炼丹炉灶。,斋:房舍。
"花屿读书床":在花团锦簇的小岛上有读书的床榻。
# 床:坐床。
"更得清新否":你们最近还能写出清新的诗作吗?
# 清新:指清新的诗作。
"遥知对属忙":我遥想你们一定在忙于作诗属对。
# 对属:诗句对付。对指词语对付;属指意义类属。
"旧官宁改汉":你们任职之地的官职设置难道和汉代不同吗?
# 汉:旧注:刺史本汉官。,宁:岂难道。
"淳俗本归唐":当地的淳朴风俗本来就和大唐是一致的。
# 淳俗本归唐:指岑参任职之地虢州民俗淳朴,人心归向大唐。淳俗:淳朴的习俗。本归:一作“不离”。
"济世宜公等":能够济世救民的应该是你们这些贤才,
# 公等:指高、岑。,济世:指成就世事。
"安贫亦士常":而安于贫困也是读书人常见的操守。
# 士常:读书人的常情。,安贫:安于贫困,诗人自谓。
"蚩尤终戮辱":叛军就像蚩尤一样最终会遭受惩罚和羞辱,
# 终戮辱:终被杀。
"胡羯漫猖狂":那些胡羯叛军只是暂时猖狂罢了。
# 漫:休,不要。,胡羯:此指史思明。
"会待袄氛静":等到战乱的凶气消散,
# 袄氛静:指安史之乱彻底平息。静:一作“灭”。,会:应当。
"论文暂裹粮":我就带上干粮去和你们一起谈诗论文。
# 裹粮:带上干粮。,论文:研讨诗文。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诗中介绍了诗人杜甫自身的悲苦状况以及对友人高适、岑参的怀念之情。通过“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等句体现了诗人虽年老但诗兴不减的状态,描绘了“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的凄凉景色,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自己羁旅他乡、疾病缠身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欣慰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如“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等句,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高岑的仕途“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翔”与前贤命运“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作对比,突出对人生境遇差异的感慨。用自己“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的病痛处境衬托友人相对顺遂的仕途,强化情感表达。用典:“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运用刘表与庞德公的典故,借庞德公拒绝刘表邀请,隐居至死,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直抒胸臆:如“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直接点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当下的孤独凄凉;“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直接表达出对友人济世的期望,以及自己安于贫困的态度。
3. 分段赏析
开头至“云端各异方”:诗人开篇感慨故人寂寞,自己独感凄凉,点明对友人的思念。强调虽年老但才不尽,秋季兴致悠长,引出对友人的回忆,表达海内名士各在一方的遗憾。“高岑殊缓步”至“前贤命可伤”:高度赞扬高岑二人的文学才华,认为他们的诗作意境动人,结尾意境混茫。将高岑与富骆、卢王等前贤对比,感慨前贤命运多舛,突出对高岑仕途顺利的欣慰与对前贤命运的哀伤。“诸侯非弃掷”至“沈绵抵咎殃”:称高岑受诸侯重视,仕途顺遂,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同时诉说自己羁旅他乡,疾病缠身,疟疾三年不愈,痛苦不堪,展现自己艰难处境。“三年犹疟疾”至“于今出处妨”:详细描述自己疟疾发作的痛苦,如隔日受折磨,身体虚弱怕冷。因疾病只能藏身一隅,自觉狼狈,感慨疾病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与前途。“无钱居帝里”至“肉瘦怯豺狼”:说明自己因无钱住在京城,全家身处边疆。借庞德公典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描绘边疆环境,暗示自己处境危险,身体瘦弱,连豺狼都害怕。“陇草萧萧白”至“遥知对属忙”:描绘彭州、虢州的景色与物产,想象友人在当地簪荆玉、用巴笺,晒乌麻、尝丹橘,有竹斋药灶、花屿书床,推测友人忙于创作,表达对友人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旧官宁改汉”至结尾:认为地方官制应遵循旧制,当地风俗淳朴归唐。期望高岑等友人能济世,相信战乱终会平定,表达对国家平定战乱的期盼以及战乱后与友人论文的愿望。
# 诗人赞美同志诗篇之善,多比珠玑、碧玉、锦绣、花草之类;至杜子美则岂肯作此陈腐语邪?《寄岑参诗》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皆惊人语也。视余子其神芝之与腐菌哉!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刘云:物情往往见弃,惟词客未忘耳(“物情”二句下)。刘云:即子美自道,可为悟人(“意惬”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杜用事门目甚多,姑举人名一类……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并用者也;“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单用者也……锻炼精奇,含蓄深远,迥出前代矣。
明胡应麟《诗薮》
# 富、骆、卢、王俱才子而穷,遂疑“文章憎命达”,似尔之才,不减四子,而官仍贵,则前贤之穷,其命可伤已。公伤前贤,实自伤也。
明王嗣奭《杜臆》
# 凡排律,多在首联扼题。若作长排,必在首段总挈。如此篇:用四语标眼,而后用四段分应。下篇用两语提纲,而后用两扇对承。细心体玩,方见杜诗脉络之精密。用意惬当,则机神飞动,此诗思之妙。篇势将终,而元气混茫,此诗力之厚。二句极推高,岑,实少陵自道也(“意惬”二句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整齐中带错综,势局便不板,此全是力大。“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论诗妙诀。
《茧斋诗谈》
# (此诗)只分三段。首大段,总以怀人意,摄起高、岑之文章官职,起法便妙,似以“故人”侧到“今我”,却仍以老兴呼起词客,宾主互用,笔如游龙……“诗好”、“书成”,一笔顿住。中大段,自叙在秦病疟;随以道远、身羁意,拖起高、岑。“男儿”、“客子”,提掇耸拔。本欲自说凄凉,偏能着此健笔。……妙在“刘表”四句,随借“羁旅”,钩搭到“高、岑”。……末大段,深致健羡,……随手以“旧官”、“淳俗”,借表国运绵昌,使其勉建功名。又复插入自己。然后尽情说兴头话……仍嵌论文字,令首尾一线,洵神工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邵云:“意惬”二句,杜诗实有此境地,他人不能到。反跌波澜横溢,亦是自家一肚皮牢骚,反借前人触发耳。李云:顿挫处妙不容言,此法公当独步(“举天”二句下)。入主,接得健(“男儿”二句下)。苦句(“肉瘦”句下)。衬渡有神(“陇草”句下)。李云:高岑伟人,兼公夙契,故其诗浑雄沉着,冠绝古今。此诗只开手两句,喝尽通篇大意:前后说高、岑文章、官职及致羡所居,应上“故人何寂寞”;中段自言边方远客,贫病交攻,应上“今我独凄凉”。叙法却用彼此错综,条理中正极其变化。高、岑特以词客见怀,故只于结末略及世事,篇中带定言诗处,脉理一丝不走。蒋云:琐屑怪幻,一一俱能写出。
清杨伦笺《杜诗镜铨》
# 似悲似慰,亦羡亦嘲,流动变化之极,真大手笔也。
清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评说
上一篇:唐·杜甫《送人从军》
下一篇:唐·杜甫《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