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应无地":弱水之远似无地面承接,
"阳关已近天":阳关之高已近天际云端。
# 阳关:古关名。西汉置,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与玉门关同为中原和西域分界的关隘。
"今君渡沙碛":如今你横渡沙漠戈壁,
# 沙碛:沙漠。
"累月断人烟":累月经年断绝人间烟火。
# 累月断人烟:意谓好几个月要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
"好武宁论命":尚武之心岂论生死性命,
# 宁论命:怎么能顾及个人的生命。,好武:征战。
"封侯不计年":封侯之志不计岁月长短。
# 不计年:不论迟早。
"马寒防失道":马匹畏寒需防迷失道路,
"雪没锦鞍鞯":大雪湮没华美的马鞍垫。
# 鞍鞯:马鞍及其衬垫。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整体借边塞送别场景,既抒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更扬壮士报国的豪勇,在送别诗的温情中注入家国担当的厚重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以夸张想象写塞外荒远,“弱水无地”“阳关近天”,勾勒出友人将赴之地的艰险,为下文征途难行铺垫,从空间上渲染送别时的不舍与对友人的担忧。颔联“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实写友人行程,“渡沙碛”“断人烟”,突出旅途孤寂、艰苦,进一步强化环境恶劣,体现诗人对友人的牵挂。颈联“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直抒胸臆,赞友人尚武精神,为报国不计个人命运、功名早晚,展现出豪迈的家国情怀,使情感由担忧转为激昂。尾联“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再写塞外严寒,以马的艰难,侧面衬出友人从军不易,收束全诗,余味悠长,将担忧之情隐于雪景描写,深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