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áng
shí
rèn
xiǎn
huì
qiū
zhì
zhé
fēn
míng
zòng
bèi
wēi
yún
yǎn
zhōng
néng
yǒng
qīng
hán
xīng
dòng
shuāng
què
bàn
yuè
zhào
biān
chéng
niú
nián
nián
céng
fēng
làng
shēng

译文

天河平时有显有晦,但到秋天则格外分明。即使被微小的云朵遮挡,也能保持整夜的清澈。星辰闪烁,照亮了宫殿的双檐,伴随着月亮照亮边疆的城池。每年牛郎织女相会,从未经历过风起浪涌。

逐句剖析

"常时任显晦":天河平时有显有晦,

# 晦:晦暗不明。,显:明显,清晰。,任:随意,任意。,常时:通常。

"秋至辄分明":但到秋天则格外分明。

# 分明:清楚明显。,辄:一作最,一作转,秋至:秋季到来。

"纵被微云掩":即使被微小的云朵遮挡,

# 掩:遮蔽。,微云:细微的云彩。,纵:即使,尽管。

"终能永夜清":也能保持整夜的清澈。

# 永夜:整夜。,能:一作当,一作输

"含星动双阙":星辰闪烁,照亮了宫殿的双檐,

#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故称双烟。这里的“双阙”指长安。,动:移动。,含星:指银河及其附近有不少灿烂的群星。

"伴月照边城":伴随着月亮照亮边疆的城池。

# 边城:指泰州。,伴月:与月同行。

"牛女年年渡":每年牛郎织女相会,

# 年年渡:传说天上织女每年七月七日渡过银河会见牛郎。,牛女:牵牛星和织女星。也就是牛郎和织女。

"何曾风浪生":从未经历过风起浪涌。

# 风浪生:产生风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收录于《全唐诗》。诗中前四句写了秋夜天河横空、格外明晰,后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天河的璀璨与恒久,同时又有对牛郎织女的虚写,虚实之间,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又反衬人间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事清明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河》是杜甫在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写的,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四年。当时杜甫弃官西行,流寓至秦州,时值七夕,杜甫有感于时局动荡、民生多艰,借天河之象抒发了对乱世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天河》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天河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诗人借天河之象,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以及对人间离乱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秋至辄分明”“纵被微云掩”描写了天河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借天象抒发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政治清明的期盼,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对比:诗中“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将天河的平静与人间战乱进行对比,以天河的永恒安宁反衬人间的动荡不安,突出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天河》首句“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天河常态下的隐现不定,而在秋夜则格外明亮,这不仅展现了天河的自然之美,也寓含了世事虽多变,但总有拨云见日之时。“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通过天河即便被微云遮掩,也终能照亮漫漫长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政治终归清明的坚定信念。“含星动双阙,伴月照边城”,此句描绘了天河与星辰、月亮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其中“双阙”可能指代宫廷或高楼,象征着天河之光不仅照耀自然,也照亮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给予边城以安宁与希望。“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则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天河的平静安宁反衬人间的动荡不安。

4. 作品点评

《天河》通过描绘秋夜星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借天河和牛郎织女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送人从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