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日已长":冬季末尾白昼已经渐长,
# 季冬:一作冬季。
"山晚半天赤":山间的傍晚,半边天空一片赤红。
"蜀道多早花":蜀地的道路旁有许多早早开放的花朵,
# 早:一作草。
"江间饶奇石":江水中有众多奇特的石头。
"石匮曾波上":石匮阁建在层层波浪之上,悬空而立,
# 匮:一作柜。
"临虚荡高壁":下面是陡峭高峻的石壁。
"清晖回群鸥":清亮的光辉中群鸥来回飞翔,
"暝色带远客":暮色笼罩着我这个远方的来客。
"羁栖负幽意":羁旅栖身辜负了幽居的心意,
"感叹向绝迹":面对这前人的遗迹不禁感叹。
"信甘孱懦婴":确实甘愿承受这懦弱带来的忧患,
"不独冻馁迫":不只是因为受冻挨饿的逼迫。
"优游谢康乐":像谢康乐那样悠闲自在,
"放浪陶彭泽":像陶彭泽那样放浪不羁。
"吾衰未自安":我已衰老内心难以安宁,
# 安:一作由。
"谢尔性所适":感谢这里能让我暂适性情。
# 所:一作有。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点明时节为季冬,傍晚时分天空半边泛红,描绘出冬日傍晚的独特天色,奠定全诗氛围。“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以质朴语言写出蜀道早花开放、江间奇石众多的景象,展现出地域特色。“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生动刻画石柜阁临江而立、悬空高耸、下临绝壁的险要地势。“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回群鸥”是动态画面,“暝色”渲染暮色,一静一动,既展现出自然生机,又烘托出诗人作为远客的孤寂。“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直接道出诗人羁旅漂泊未能实现幽居理想的无奈与感慨。“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进一步抒发自身不仅受冻馁之苦,更有壮志难酬的哀伤。“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借谢灵运、陶渊明的旷达洒脱,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最后表明自己虽年老未安,却对石柜阁带来的心境变化心怀感激,深化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 杜子美秦中纪行诗,如“江间饶奇石”,未为极胜;到“暝色带远客”,则不可及已。
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
# “蜀道多草花”,以在季冬,故奇。“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风致奕奕动人。二句五平五仄作对,偶然得之亦奇。公之奔走亦多矣……然公之游,自发秦州以来而始奇。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言山水幽异处,不能停息往探其奇;虽由行李催迫,亦因吾身孱懦,无济胜之具耳。所以深有愧于陶、谢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暝色带远客”造语入妙,《光禄坂行》云“暝色无人独归客”,隽致减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
# 此亦临江之栈也,又言“幽”,不言险,所谓相间成章者也。……“回鸥”、“带客”,亦是画句。“羁栖”四句,转若深幸此来者;“优游”四句,仍以“不自由”为谢,则境虽幽,亦聊自遣耳。
不详浦起龙《读杜心解》
# 入画似小谢佳句。蒋曰:二句(按指“清晖回群鸥”等),亦见“清晖犹在水,暝色已在山”意,写水间道上,傍晚时景宛然。
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
# 渔洋以五平、五仄体,近于游戏,此特指有心为之者言。若杜之“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至于“山形藏堂皇,壁色立积铁”,于五平五仄之中,出以叠韵,并属天成,非关游戏也。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上一篇:唐·杜甫《万丈潭》
下一篇:唐·杜甫《园官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