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nán
lín
zhū
shān
rén
shuǐ
tí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xiāng
jìn
zhú
cēn
xiāng
guò
rén
zhī
yōu
huā
mǎn
shù
xiǎo
shuǐ
tōng
chí
guī
cūn
fēi
yuǎn
cán
zūn
gèng
kàn
jūn
duō
dào
cóng
shù
zhuī
suí

译文

邻近的竹林高低错落,我们时常相互往来却无人知晓。幽静的花朵盛开满树,枝条轻轻垂下,细小溪流蜿蜒流淌,最终汇入池塘。归家的客人离村庄并不遥远,余下的酒樽被移换位置,宴席仍在继续。看您身上透着超凡脱俗的气质,自今日起我愿时常追随您的脚步。

逐句剖析

"相近竹参差":邻近的竹林高低错落,

# 参差:高低不齐。

"相过人不知":我们时常相互往来却无人知晓。

"幽花欹满树":幽静的花朵盛开满树,枝条轻轻垂下,

"小水细通池":细小溪流蜿蜒流淌,最终汇入池塘。

"归客村非远":归家的客人离村庄并不遥远,

"残樽席更移":余下的酒樽被移换位置,宴席仍在继续。

"看君多道气":看您身上透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 道气:徐陵《天台山馆碑》云,萧然仙才,卓矣道气。

"从此数追随":自今日起我愿时常追随您的脚步。

# 追随:相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与朱山人居所的邻近及探访的清幽氛围。流露对这种静谧邻里关系的欣悦。颔联描绘水亭周边的自然景致。蕴含对清幽景致的欣赏与陶醉,流露对恬淡生活环境的向往。颈联写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及不舍之情。流露轻松愉悦的交往之乐,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在乱世中对这种安稳相聚的珍惜。尾联直抒对朱山人的赞赏与亲近之意。表达对友人品格的敬佩及愿常相往来的期盼。整首诗中既体现了邻里交往的淳朴,也暗含着他对动荡时局的隐忧和对安稳生活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重返成都时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探访邻人水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亲近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以景物描写贯穿,将情感融入景致之中。如“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通过描绘水亭周边幽花满树、细水通池的清幽景致,既展现了朱山人居所的雅致环境,也暗含诗人对这种宁静自然之境的喜爱与向往,景与情交融,不着痕迹地流露对闲适生活的珍视。

3. 分段赏析

首联“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写与朱山人居所的邻近及探访的清幽氛围。流露对这种静谧邻里关系的欣悦。“相近竹参差”以竹林错落的景致点明居所环境的清雅,且距离很近;“相过人不知”则突出探访时的随意自然,不事张扬,无人惊扰,暗含诗人对这种远离喧嚣、淳朴交往的喜爱,也为全诗奠定了宁静闲适的基调。颔联“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描绘水亭周边的自然景致。蕴含对清幽景致的欣赏与陶醉。“幽花欹满树”写幽僻的花朵斜倚枝头、遍布全树,透着自然野趣;“小水细通池”描细小的水流缓缓通入池塘,静谧灵动。两句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又清幽雅致的画面,既是诗人眼中所见的实景,也暗含他对这种远离尘俗的自然之美的倾心,流露对恬淡生活环境的向往。颈联“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写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及不舍之情。充满与友人相处的融洽和意犹未尽的兴致。“归客村非远”点明自己虽为“归客”(杜甫当时暂居成都,有漂泊感),但此处村落不远,暗含对这份近邻情谊的珍视;“残樽席更移”则写宴饮至酒将尽时,仍意犹未尽地移席续谈,可见与朱山人相处的投契,流露轻松愉悦的交往之乐,也侧面反映出诗人在乱世中对这种安稳相聚的珍惜。尾联“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直抒对朱山人的赞赏与亲近之意。表达对友人品格的敬佩及愿常相往来的期盼。“多道气”点明朱山人身上有超脱尘俗的隐逸气质,这正是历经漂泊的杜甫所向往的;“数追随”则直白表达了希望今后常来拜访、亲近友人的心意,既含对友人的欣赏,也寄托了诗人在动荡生活中对安宁心境和精神寄托的渴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下一篇:唐·杜甫《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