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dào
jīn
huá
shān
guān
yīn
shí
chén
gōng
xué
tá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yòu
zhòng
shān
nèi
jīn
huá
cuī
wéi
shàng
yǒu
wèi
lán
tiān
chuí
guāng
bào
qióng
tái
zhōu
jiē
jué
zhàng
qióng
yíng
huí
céng
diān
dàn
rán
chuān
kāi
xuě
lǐng
shuāng
hóng
鸿
yǒu
āi
fén
xiāng
guì
xiān
rén
lái
chén
gōng
shū
táng
shí
zhù
qīng
tái
bēi
fēng
wèi
liè
shāng
xióng
cái

译文

在涪江西面的万山丛中,高耸的金华山发出紫色的光彩。上面的天空是蔚蓝色的,环抱着红色玉台。我把船系泊在山谷的绝壁上,扶着手杖,沿着曲折的山路一直向上攀登纤回。从高山顶峰往四面俯视,河川、山谷模糊地在眼前展开。积雪的山岭上反射的日光苍白,霜空有鸿雁飞鸣,声音多么悲哀。看那山峰,就像跪拜焚香的玉女,好像云雾里还有位仙人正在飞来。我看见了陈公往昔读书的厅堂,石柱上斜生着一道道青苔。一阵悲风似乎是特为我卷起,我怀着激愤的心情向这位伟大诗人致哀。

逐句剖析

"涪右众山内":在涪江西面的万山丛中,

"金华紫崔嵬":高耸的金华山发出紫色的光彩。

"上有蔚蓝天":上面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垂光抱琼台":环抱着红色玉台。

# 琼:赤玉。

"系舟接绝壁":我把船系泊在山谷的绝壁上,

"杖策穷萦回":扶着手杖,沿着曲折的山路一直向上攀登纤回。

"四顾俯层巅":从高山顶峰往四面俯视,

"澹然川谷开":河川、山谷模糊地在眼前展开。

# 澹然:指看到的只是淡淡的山川轮廓,因山高,距离远,故视觉模糊。

"雪岭日色死":积雪的山岭上反射的日光苍白,

# 色:一作光。

"霜鸿有余哀":霜空有鸿雁飞鸣,声音多么悲哀。

"焚香玉女跪":看那山峰,就像跪拜焚香的玉女,

"雾里仙人来":好像云雾里还有位仙人正在飞来。

"陈公读书堂":我看见了陈公往昔读书的厅堂,

"石柱仄青苔":石柱上斜生着一道道青苔。

# 仄:倾侧,斜行。

"悲风为我起":一阵悲风似乎是特为我卷起,

"激烈伤雄才":我怀着激愤的心情向这位伟大诗人致哀。

# 激烈:指作者想起陈子昂的被诬害所产生的激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是唐代杜甫创作的诗。此诗为杜甫访陈公学堂遗迹有感而发,追忆陈公之德才,抒发自身感慨。诗中描绘了金华山的冬日景象,以及陈公学堂的遗迹,透露出对前贤的敬仰与怀念。运用对比与联想,将金华山的自然美景与陈公的高尚品德相融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陈公学堂的昔日辉煌。语言质朴而含蓄,情感深沉而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四句点明地点,描绘了涪江右侧群山的雄伟景象。“金华紫崔嵬”以色彩渲染山峰的高峻与绚丽,蔚蓝的天空与阳光交相辉映,仿佛拥抱着琼台仙境。此段写景壮丽,为全诗奠定了高远、神秘的基调。第二段四句写登高的过程。诗人系舟于绝壁之下,拄杖攀登,曲折迂回,最终登上层巅。四顾之下,川谷开阔,景色一览无余。“澹然”二字既写景色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第三段四句转入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并融入神话色彩。“雪岭日色死”写雪岭上日光的暗淡,营造出一种苍凉氛围;“霜鸿有馀哀”借鸿雁的哀鸣,抒发诗人的悲情。后两句引入神话元素,玉女焚香、仙人驾雾,为诗增添了神秘与超脱之感。第四段四句怀古抒情,点明陈公读书堂的遗迹,石柱上长满青苔,显得沧桑而古朴。“悲风为我起”以风喻情,抒发了对陈公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悲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烈悲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