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眄细岑":出城眺望那小而高的山峰,
# 细岑:小山。,眄:看。,郭:秦州城的城郭。
"披榛得微路":拨开丛生的荆棘才找到一条小路。
# 榛:丛生灌木。,披:分开。
"溪行一流水":沿着溪水前行,
"曲折方屡渡":一条溪流曲折蜿蜒,因此多次渡河。
# 屡渡:沿溪水曲折往来,故云。
"赞公汤休徒":赞公您如同汤休一样,
"好静心迹素":喜好静心,心迹一向朴素。
# 素:素雅好静。,心迹:指存心与行事。
"昨枉霞上作":昨日承蒙您寄来如在云霞之上所作的诗篇,
# 霞上作:言赞公身伴云霞而作书相寄。,枉:敬词,指屈尊就卑。
"盛论岩中趣":盛赞那山中的情趣。
# 岩中趣:隐居山林的乐趣。
"怡然共携手":我们愉快地携手,
# 怡然:犹欣然。
"恣意同远步":尽情地一同漫步。
# 恣意:任意。
"扪萝涩先登":手抓藤萝艰难地先往上攀登,
# 萝:藤萝。,扪:抓住。
"陟巘眩反顾":登上山顶后头晕目眩,不禁回首顾望。
# 陟巘:登山。
"要求阳冈暖":一心想找那向阳温暖的山冈,
# 阳冈:向阳的山坡。
"苦陟阴岭沍":却苦于攀登那寒冷冰冻的阴岭。
# 沍:寒冷。,阴岭:山背阴处。
"惆怅老大藤":面对那粗大的老藤惆怅不已,
"沉吟屈蟠树":望着那屈曲盘绕的树沉吟良久。
"卜居意未展":想要择地定居的心意尚未实现,
# 展:达到。,卜居:古人用占卜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定居。
"杖策回且暮":手持拐杖返回时,已是暮色降临。
# 杖策:拄着拐杖。
"层巅余落日":山顶上还残留着落日的余晖,
# 层巅:重峦叠嶂。巅,全诗校:“一作天。”
"早蔓已多露":蔓草上早已布满了露水。
"天寒鸟已归":天气寒冷,鸟儿已经归巢,
"月出人更静":月亮升起,四周显得更加宁静。
"土室延白光":月光洒进土室,
# 白光:月光。,延:迎。
"松门耿疏影":松门上映着稀疏的影子。
# 耿:清晰。
"跻攀倦日短":因攀登而疲倦,只觉得白昼短暂,
# 跻攀:登攀。
"语乐寄夜永":交谈的欢乐让我们寄情于这漫长的夜晚。
# 永:长。,语乐:谈兴。
"明燃林中薪":在林中点燃明亮的薪火,
"暗汲石底井":摸黑从井底汲水。
"大师京国旧":大师您曾是京城的旧人,
# 旧:老朋友。,京国:京城。,大师:佛十尊号之一。见《瑜咖论》卷八二。后因用为僧徒的尊称。
"德业天机秉":秉持着天赋的品德和功业。
# 秉:持,握。,天机:天赋的悟性。,德业:德行和道业。
"从来支许游":您向来如支遁、许询一般交游,
# 许:许询,字玄度,东晋名士,与支遁善,好游山水。事见《世说新语·栖逸》。
"兴趣江湖迥":志趣与江湖之人截然不同。
"数奇谪关塞":命运不佳被贬谪到关塞之地,
# 关塞:指秦州。,谪:贬谪。,数奇:命运不好。
"道广存箕颍":心怀广阔的志向,存有归隐箕山、颍水的意愿。
# 道广:道业广大。
"何知戎马间":怎会想到在战乱之中,
"复接尘事屏":还能再次与您相遇,避开尘世的纷扰。
# 尘事屏:屏除尘事,超然世外。
"幽寻岂一路":探寻幽境岂止一条路,
# 幽寻:即寻幽,寻找幽雅的住地。
"远色有诸岭":远处还有诸多山岭。
"晨光稍曚昽":晨光微微亮,
# 稍曚昽:天色微明。
"更越西南顶":又要翻越西南的山顶继续探寻。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其一:“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诗人出城后眺望小而高的山峰,拨开荆棘才找到小路,沿着溪流前行,因溪流曲折多次渡河。“眄”“披”“行”“渡”等动词,生动呈现寻地起始的艰难,为全诗奠定基调。“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将赞公比作南朝宋名僧汤休,赞其心性好静、心迹平素,还提及收到赞公诗,诗中盛赞山中乐趣,体现二人文字之交与赞公高雅志趣。“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诗人与赞公携手漫步、随意前行,登山时手抓藤萝艰难攀登,登顶后头晕目眩回首顾望。“怡然”“恣意”体现相处融洽,动作描写展现登山情景。“要求阳冈暖,苦陟阴岭沍。惆怅老大藤,沈吟屈蟠树。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诗人想找向阳温暖山冈,却苦登寒冷阴岭,看到老藤、屈蟠树心生惆怅,因选址未得手持拐杖傍晚返回。借景抒情,将寻地未得的惆怅融入景物描写。“层巅余落日,早蔓已多露。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先写黄昏山顶余晖、蔓草露水,再写夜晚天寒鸟归、月出宁静,月光洒进土室、松门疏影。从黄昏到夜晚,细腻景物描写营造清幽宁静氛围,烘托诗人心境。其二:“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诗人因攀登疲惫觉白昼短,与赞公交谈欢乐寄托于长夜,在林中燃薪照明、摸黑汲水。展现夜宿土室生活场景与二人融洽关系。“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赞美赞公曾在京城,天赋品德功业高,志趣如支遁、许询,虽命运不佳被贬但心怀归隐志,没想到战乱中能相遇避开尘世纷扰。表达对赞公敬重与感慨。“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诗人表示探寻幽境不止一条路,远方还有诸多山岭,晨光微明时又要翻越西南山顶继续寻找,体现坚持探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