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zhī
cūn
xún
zhì
cǎo
táng
宿
zàn
gōng
shì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chū
guō
miǎn
cén
zhēn
wēi
xíng
liú
shuǐ
zhé
fāng
zàn
gōng
tāng
xiū
hào
jìng
xīn
zuó
wǎng
xiá
shàng
zuò
shèng
lùn
yán
zhōng
rán
gòng
xié
shǒu
tóng
yuǎn
mén
luó
xiān
dēng
zhì
yǎn
xuàn
fǎn
yāo
qiú
yáng
gāng
nuǎn
zhì
yīn
lǐng
chóu
chàng
lǎo
téng
chén
yín
pán
shù
wèi
zhǎn
zhàng
huí
qiě
céng
diān
luò
zǎo
màn
duō
tiān
hán
niǎo
guī
yuè
chū
rén
gèng
jìng
shì
yán
bái
guāng
sōng
mén
gěng
shū
yǐng
pān
juàn
duǎn
yǒng
míng
rán
lín
zhōng
xīn
àn
shí
jǐng
shī
jīng
guó
jiù
tiān
bǐng
cóng
lái
zhī
yóu
xìng
jiāng
jiǒng
shù
zhé
guān
sài
dào
guǎng
广
cún
yǐng
zhī
róng
jiān
jiē
chén
shì
píng
yōu
xún
yuǎn
yǒu
zhū
lǐng
chén
guāng
shāo
méng
lóng
gèng
yuè
西
nán
dǐng

译文

出城眺望那小而高的山峰,拨开丛生的荆棘才找到一条小路。沿着溪水前行,一条溪流曲折蜿蜒,因此多次渡河。赞公您如同汤休一样,喜好静心,心迹一向朴素。昨日承蒙您寄来如在云霞之上所作的诗篇,盛赞那山中的情趣。我们愉快地携手,尽情地一同漫步。手抓藤萝艰难地先往上攀登,登上山顶后头晕目眩,不禁回首顾望。一心想找那向阳温暖的山冈,却苦于攀登那寒冷冰冻的阴岭。面对那粗大的老藤惆怅不已,望着那屈曲盘绕的树沉吟良久。想要择地定居的心意尚未实现,手持拐杖返回时,已是暮色降临。山顶上还残留着落日的余晖,蔓草上早已布满了露水。天气寒冷,鸟儿已经归巢,月亮升起,四周显得更加宁静。月光洒进土室,松门上映着稀疏的影子。因攀登而疲倦,只觉得白昼短暂,交谈的欢乐让我们寄情于这漫长的夜晚。在林中点燃明亮的薪火,摸黑从井底汲水。大师您曾是京城的旧人,秉持着天赋的品德和功业。您向来如支遁、许询一般交游,志趣与江湖之人截然不同。命运不佳被贬谪到关塞之地,心怀广阔的志向,存有归隐箕山、颍水的意愿。怎会想到在战乱之中,还能再次与您相遇,避开尘世的纷扰。探寻幽境岂止一条路,远处还有诸多山岭。晨光微微亮,又要翻越西南的山顶继续探寻。

逐句剖析

"出郭眄细岑":出城眺望那小而高的山峰,

# 细岑:小山。,眄:看。,郭:秦州城的城郭。

"披榛得微路":拨开丛生的荆棘才找到一条小路。

# 榛:丛生灌木。,披:分开。

"溪行一流水":沿着溪水前行,

"曲折方屡渡":一条溪流曲折蜿蜒,因此多次渡河。

# 屡渡:沿溪水曲折往来,故云。

"赞公汤休徒":赞公您如同汤休一样,

"好静心迹素":喜好静心,心迹一向朴素。

# 素:素雅好静。,心迹:指存心与行事。

"昨枉霞上作":昨日承蒙您寄来如在云霞之上所作的诗篇,

# 霞上作:言赞公身伴云霞而作书相寄。,枉:敬词,指屈尊就卑。

"盛论岩中趣":盛赞那山中的情趣。

# 岩中趣:隐居山林的乐趣。

"怡然共携手":我们愉快地携手,

# 怡然:犹欣然。

"恣意同远步":尽情地一同漫步。

# 恣意:任意。

"扪萝涩先登":手抓藤萝艰难地先往上攀登,

# 萝:藤萝。,扪:抓住。

"陟巘眩反顾":登上山顶后头晕目眩,不禁回首顾望。

# 陟巘:登山。

"要求阳冈暖":一心想找那向阳温暖的山冈,

# 阳冈:向阳的山坡。

"苦陟阴岭沍":却苦于攀登那寒冷冰冻的阴岭。

# 沍:寒冷。,阴岭:山背阴处。

"惆怅老大藤":面对那粗大的老藤惆怅不已,

"沉吟屈蟠树":望着那屈曲盘绕的树沉吟良久。

"卜居意未展":想要择地定居的心意尚未实现,

# 展:达到。,卜居:古人用占卜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定居。

"杖策回且暮":手持拐杖返回时,已是暮色降临。

# 杖策:拄着拐杖。

"层巅余落日":山顶上还残留着落日的余晖,

# 层巅:重峦叠嶂。巅,全诗校:“一作天。”

"早蔓已多露":蔓草上早已布满了露水。

"天寒鸟已归":天气寒冷,鸟儿已经归巢,

"月出人更静":月亮升起,四周显得更加宁静。

"土室延白光":月光洒进土室,

# 白光:月光。,延:迎。

"松门耿疏影":松门上映着稀疏的影子。

# 耿:清晰。

"跻攀倦日短":因攀登而疲倦,只觉得白昼短暂,

# 跻攀:登攀。

"语乐寄夜永":交谈的欢乐让我们寄情于这漫长的夜晚。

# 永:长。,语乐:谈兴。

"明燃林中薪":在林中点燃明亮的薪火,

"暗汲石底井":摸黑从井底汲水。

"大师京国旧":大师您曾是京城的旧人,

# 旧:老朋友。,京国:京城。,大师:佛十尊号之一。见《瑜咖论》卷八二。后因用为僧徒的尊称。

"德业天机秉":秉持着天赋的品德和功业。

# 秉:持,握。,天机:天赋的悟性。,德业:德行和道业。

"从来支许游":您向来如支遁、许询一般交游,

# 许:许询,字玄度,东晋名士,与支遁善,好游山水。事见《世说新语·栖逸》。

"兴趣江湖迥":志趣与江湖之人截然不同。

"数奇谪关塞":命运不佳被贬谪到关塞之地,

# 关塞:指秦州。,谪:贬谪。,数奇:命运不好。

"道广存箕颍":心怀广阔的志向,存有归隐箕山、颍水的意愿。

# 道广:道业广大。

"何知戎马间":怎会想到在战乱之中,

"复接尘事屏":还能再次与您相遇,避开尘世的纷扰。

# 尘事屏:屏除尘事,超然世外。

"幽寻岂一路":探寻幽境岂止一条路,

# 幽寻:即寻幽,寻找幽雅的住地。

"远色有诸岭":远处还有诸多山岭。

"晨光稍曚昽":晨光微微亮,

# 稍曚昽:天色微明。

"更越西南顶":又要翻越西南的山顶继续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枝邨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组诗主题围绕杜甫在西枝村寻找建造草堂之地及夜宿赞公土室的经历。第一首诗着重写寻地过程,从出城寻路、登山选址到最终未得而返,借景抒情展现寻地惆怅;第二首诗写夜宿土室,从夜晚环境描写到与赞公交谈,再到对赞公的赞美及表达继续探寻的决心。善用借景抒情,像“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营造出静谧氛围,烘托诗人心境。这组诗体现杜甫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反映其在特定时期寻求安居之所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西枝邨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创作于唐乾元二年(759年)秋末,彼时杜甫身处秦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诗人出城后眺望小而高的山峰,拨开荆棘才找到小路,沿着溪流前行,因溪流曲折多次渡河。“眄”“披”“行”“渡”等动词,生动呈现寻地起始的艰难,为全诗奠定基调。“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将赞公比作南朝宋名僧汤休,赞其心性好静、心迹平素,还提及收到赞公诗,诗中盛赞山中乐趣,体现二人文字之交与赞公高雅志趣。“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诗人与赞公携手漫步、随意前行,登山时手抓藤萝艰难攀登,登顶后头晕目眩回首顾望。“怡然”“恣意”体现相处融洽,动作描写展现登山情景。“要求阳冈暖,苦陟阴岭沍。惆怅老大藤,沈吟屈蟠树。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诗人想找向阳温暖山冈,却苦登寒冷阴岭,看到老藤、屈蟠树心生惆怅,因选址未得手持拐杖傍晚返回。借景抒情,将寻地未得的惆怅融入景物描写。“层巅余落日,早蔓已多露。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先写黄昏山顶余晖、蔓草露水,再写夜晚天寒鸟归、月出宁静,月光洒进土室、松门疏影。从黄昏到夜晚,细腻景物描写营造清幽宁静氛围,烘托诗人心境。其二:“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诗人因攀登疲惫觉白昼短,与赞公交谈欢乐寄托于长夜,在林中燃薪照明、摸黑汲水。展现夜宿土室生活场景与二人融洽关系。“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赞美赞公曾在京城,天赋品德功业高,志趣如支遁、许询,虽命运不佳被贬但心怀归隐志,没想到战乱中能相遇避开尘世纷扰。表达对赞公敬重与感慨。“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诗人表示探寻幽境不止一条路,远方还有诸多山岭,晨光微明时又要翻越西南山顶继续寻找,体现坚持探寻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下一篇: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