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pià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wén
tiān
zhī
zǒu
qiān
jīn
zhī
huà
nǎi
shì
shì
tài
xióng
qiě
jié
jùn
wěi
xiāo
shāo
shuò
fēng
máo
wéi
绿
piāo
liǎng
ěr
huáng
yǎn
yǒu
yàn
shuāng
tóng
fāng
jiǎo
jiǎo
lóng
xìng
biàn
huà
zhuó
tiān
sēn
kāi
zhāng
tài
zhāng
jǐng
shùn
jiān
gōng
yuè
qīng
jùn
suì
lìng
shǒu
tiān
bié
yǎng
lián
shén
jùn
dāng
shí
shí
wàn
zhāng
gōng
tàn
cái
jìn
xià
xiě
zhēn
chuán
shì
rén
jiàn
zhī
zuò
yòu
jiǔ
gēng
xīn
nián
duō
huà
kōng
xíng
yǐng
jiàn
yóu
chěng
jīn
yǎo
niǎo
huá
liú
shí
wáng
liáng
xiū

译文

我曾听说天子有匹千里马,如今这幅图上画的莫非就是它。这是何等雄杰的神态啊,骏尾一甩朔风便呼啸而起。它毛色淡青两耳微黄,双瞳带棱带角眼睛闪着紫光。像龙一样的桀骜不驯神态干变万化,卓然而立伸张着伟岸的骨架。当年身任太仆的张景顺,在监牧驯练时发现了这匹清峻的马。于是命令大奴看守天育厩,另外饲养良马,怜惜其神俊。当时有四十万匹马,张公却感叹它们的才能都低下。所以唯独把这匹良马的真容画下传给世人,把它挂在座位右边,长久如新。年深日久,物换星移,空留形影,唉,它健步如飞却无法驰骋。如今难道没有騕褭和骅骝这样的良马,只是当今没有王良、伯乐,它们也只能老死罢了。

逐句剖析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我曾听说天子有匹千里马,

# 天子之马:指周穆王的八骏。

"今之画图无乃是":如今这幅图上画的莫非就是它。

# 乃是:只怕的意思,推测词。

"是何意态雄且杰":这是何等雄杰的神态啊,

# 意态:犹神态。

"骏尾萧梢朔风起":骏尾一甩朔风便呼啸而起。

# 萧梢:摇尾之态。

"毛为绿缥两耳黄":它毛色淡青两耳微黄,

# 两耳黄:即黄耳,千里马的一种。,缥:淡青色。一作“膘”。

"眼有紫焰双瞳方":双瞳带棱带角眼睛闪着紫光。

# 双瞳方:两眼瞳仁呈方形。

"矫矫龙性合变化":像龙一样的桀骜不驯神态干变万化,

# 矫矫龙性:一作“矫龙性逸”。矫矫,雄桀貌。一作“矫然”。龙性,古代有骏马为龙种之说。合:一作“含”。

"卓立天骨森开张":卓然而立伸张着伟岸的骨架。

# 森开张:耸立展开。,天骨:非凡的骨骼。

"伊昔太仆张景顺":当年身任太仆的张景顺,

# 张景顺:开元年间为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监牧都副使。唐玄宗曾称赞他说“吾马蕃息,卿之力也”(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碑序》)。,太仆:官名,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伊:语助词。

"监牧攻驹阅清峻":在监牧驯练时发现了这匹清峻的马。

# 监牧攻驹:一作“考牧攻驹”,一作“考牧神驹”。攻,攻治,即训练。驹,马二岁为驹。

"遂令大奴守天育":于是命令大奴看守天育厩,

# 守:一作“字”,即养育。,大奴:牧马人头目。

"别养骥子怜神俊":另外饲养良马,怜惜其神俊。

# 俊:一作“骏”。,骥子:即骠骑。

"当时四十万匹马":当时有四十万匹马,

"张公叹其材尽下":张公却感叹它们的才能都低下。

# 材尽下:都是凡庸的马。

"故独写真传世人":所以唯独把这匹良马的真容画下传给世人,

# 写真:画像。

"见之座右久更新":把它挂在座位右边,长久如新。

# 久更新:百看不厌,日久弥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年深日久,物换星移,空留形影,

# 空形影:徒留画像。,物化:化为异物,即已死去。,年多:马为开元时物,至天宝来,已历多年。

"呜呼健步无由骋":唉,它健步如飞却无法驰骋。

# 无由骋:不能驰骋。

"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如今难道没有騕褭和骅骝这样的良马,

# 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色如华而赤。,騕褭:古骏马名,日行千里。

"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只是当今没有王良、伯乐,它们也只能老死罢了。

# 伯乐:春秋时秦人,善相马。,王良:春秋时赵人,善御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育骠骑歌》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题画诗。此诗先描绘画中之马意态雄杰,毛绿耳黄,眼有紫焰,具矫矫龙性、卓立天骨;次叙画马之由,提及太仆张景顺监牧,因四十万马材尽下,故独写真传世人;最后抚图兴叹,感慨年多物化,健步无由骋,如今虽有良马,却时无王良伯乐。诗中借画马抒怀,将对马的描写与自身怀才不遇之感结合。全诗摹写传神,借物抒怀,尽显讽刺之意,体现了诗人对人才埋没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宝十三载(754年),杜甫当年春天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秋冬之际,又流浪到长安东北二百四十多里的奉先县,寄寓在县署公舍里,境况凄凉,但伏枥之志未泯,于是作此激昂慷慨的诗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题画、咏物诗。介绍了画中马的英姿,描绘了马意态雄杰、毛眼独特、具龙性天骨的形象,叙写了太仆监牧及画马的缘由,体现了对马的赞美,营造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全诗借对画中马的描写,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如“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借马空有健步却无法驰骋,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用典:“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句巧用王良、伯乐的典故,王良是春秋时善驾马者,伯乐是春秋时善相马者,作者在此用这一典故,感叹如今没有识才之人,良马只能埋没,自己也怀才不遇。对比:将过去张景顺监牧时对马的重视与如今良马无人赏识进行对比,突出了人才埋没的现状。比喻:“眼有紫焰双瞳方”将马的眼睛比作紫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眼的有神。

3. 分段赏析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开篇以听闻天子之马能走千里,引出对画图中马是否就是此等良马的疑问,引发读者兴趣,为后文描写画中马做铺垫。“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用疑问句式,突出画中马意态的雄杰,写其骏尾萧梢如朔风起,生动展现出马的英姿飒爽。“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具体描写马的毛色和眼睛,毛为绿缥色,两耳黄,眼睛有紫焰,双瞳方,细致刻画出马的独特外貌,突出其神骏。“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写马有矫矫龙性,能合变化,卓立之时天骨开张,体现出马的非凡气质和骨相。“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回顾过去太仆张景顺监牧的情况,攻驹阅清峻,说明对马的挑选严格,引出后文对马的重视。“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因重视马,所以令大奴守天育厩,别养骥子,体现对良马的怜惜和重视。“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当时有四十万匹马,张公却叹其材尽下,形成对比,突出此画中马的出众。“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说明因马出众,所以独写真传世人,置于座右久更新,表达对马的珍视。“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感慨年多物化,马空有形影,健步无由骋,借马抒发自己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的无奈。“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以反问句指出如今并非没有良马,而是时无王良伯乐,良马只能埋没,直接表达对识才之人缺乏的感叹,深化怀才不遇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诗人借物抒怀,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对当时缺乏识才之人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讽刺。全诗风格沉郁,用典恰当,对比鲜明,体现了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少陵马诗多矣,此二篇(《天育骠骑歌》《题韦偃马》)及曹霸《丹青引》尤老苍,一洗万古。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此起亦奇突。……束语换韵,激昂顿挫,总是抒其垒块。老杜最善咏马,而此篇妙在“卓立天骨森开张”,分明描出豪杰模样。末四句无限悲感,前二句悲既往,如孔明辈;后二句悲见在,而己亦在其内矣。总根“卓立”句来。

明王嗣奭《杜臆》

# 此言岂为马而发哉,足使千古英雄一齐堕泪。“清峻”二字说马亦奇(“监牧攻驹”句下)。

清黄周星《唐诗快》

# 前记画中之马,首提天子之马,此图为天育设也。“骏尾”以下,皆写其意态之雄杰。次叙画马之由,再提太仆监牧,盖图起于张公也。末乃抚图兴叹,盖伤知马者难逢,而自慨不遇也。曰“年多物化”,知作诗时,去开元间远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画马徒存,而真马老死槽枥,不得为天子用,公诗盖寓“叶公画龙”之叹乎!……“矫矫龙性合变化”二句,是“健”字精神。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此跨出局外结法。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杜甫善作马诗、画马诗,篇篇入妙。支道林爱其神骏,少陵当亦尔耶。末语一转,抚物自伤,感慨无限。

清宗敕编《唐宋诗醇》

# 画出神骏。结处云:无限感慨,一句尽之。万纲按:此西樵评。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

# 首从写真作意,中述作画之由,末就今昔有无寄慨,自是题旧画体也。……起二句一提,下六句都将真马出色写生,却用“是何”两字领起,则句句说真马,即句句是画马也。“伊昔”以下,乃叙事体。以“阅清峻”三字作提,阅之既审,遂将“四十万匹”付之“大奴”,独取“别养骥子”状其“神骏”。觉此马此画,俱横绝千古,而此图来历,更极明悉。至其筋脉灵动,则“写真传世”,应还首段;“座右更新”,挑动末段也。结更从画马空存,翻出异材常有来。既为画马转一语,亦为奇士叫一屈,又恰与篇首呼应。其寓意也悲矣,其运法也化矣!

浦起龙《读杜心解》

# 王西樵云:入手揭清题目,以“是何”唤起全神。先赞骠骑之雄俊,再叙牧养之始末。起笔突兀而高老(首四句下)。摹写入神(“矫矫龙性”二句下)。横绝之笔(“当时四十”二句下)。张云:见画马不及真马有用,即起下文、又转到有真材而无知遇,结处寄托深远(末四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以九字长句起,便有奔放之势(首句下)。尤妙在上句先用“呜呼”二字顿宕其气,以引起之,赶出末两长句,乃愈觉酣畅漓淋,极情尽致矣(末句下)。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吴北江曰:“年多”以下句句顿,句句咽,乃大家笔意,凡手所无也。旧评曰:杜公马诗篇篇尽善,尤妙在无一借凑之语,而意自超然,凡咏物当以此为法。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忆昔行》

下一篇:唐·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