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谁家薄媚郎":坐在马上的不知是谁家的公子哥儿,
# 薄媚:犹今云风流酒。,马上:一作骑马。
"临阶下马坐人床":到了台阶下了马就直接坐在人家的床上。
# 床:指胡床,即今椅子。,坐:一作踏。,阶:一作轩。
"不通姓字粗豪甚":也不告诉人家自己的姓名,
# 粗豪:豪横、蛮横。豪:一作疏。
"指点银瓶索酒尝":身粗鲁豪爽就像主人一样指点着银瓶子要酒喝。
# 索酒尝:一作酒未尝。,银瓶:盛酒之器。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少年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偶遇一位少年的情景,展现了少年的奔放、天真和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诗中,少年下马坐在他人门前,毫不拘谨,不问诗人姓名,也不在意诗人相貌,直接指向银瓶索酒品尝。诗人借此情景,表达了对年轻人自然、直接、率真交往方式的欣赏,以及对这种天真烂漫性格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通过简洁的描写,直接勾勒出少年的形象和行为。“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指点银瓶索酒尝”,这些句子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少年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生动地展现了其轻狂放纵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 分段赏析
首句:“马上谁家薄媚郎。”开篇点题,诗人以“马上”起笔,描绘了一位衣冠华丽、风姿绰约的少年驰马而来。通过“马上”二字,既突出了少年的轻狂与张扬,又引出了读者的好奇——“谁家薄媚郎”?“薄媚”一词暗示了少年的轻薄与风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二句:“临阶下马坐人床。”这句进一步描写了少年的行为举止。他驰马直至阶前,才下马径直进入堂上,随意坐在逍遥椅中。这种行为表现出少年的目空一切和旁若无人的轻狂之态,一副大少爷的派头跃然纸上。诗人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少年的放纵与不羁。三句:“不通姓氏粗豪甚。”诗人通过“不通姓氏”这一细节,进一步揭示了少年的粗俗与傲慢。他不仅不通报自己的身份,还表现出一种“认酒不认人”的态度,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他的恃财傲世和放荡不羁。诗人用“粗豪甚”来形容少年,突出了其行为的过分与轻薄。四句:“指点银瓶索酒尝。”这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指点银瓶索酒尝”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少年的恣情放荡。他毫不客气地索要美酒,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服务。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了少年的轻薄,也暗示了他背后的财富和特权。诗人通过对这一细节的描写,深刻地讽刺了这种贵介子弟的轻薄放肆。
4. 作品点评
《少年行》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轻薄少年的鲜明形象。诗中“临阶下马,径坐胡床,不通姓氏,指瓶索酒”的描写,如同电影画面般生动,将人物的神情与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人通过“不通姓字”和“指点银瓶索酒尝”等细节,细腻地捕捉了少年的举止,生动地展现了其放纵不羁、目中无人的性格。这种写生手法不仅生动传神,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一些贵族子弟的骄纵与放荡。白居易凭借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诗歌语言的通俗性和写实性,更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 杜《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指点银瓶索酒尝”,殊有古意,然自是少陵绝句,与乐府无干。
明胡应麟《诗薮》
# 此首是真咏少年者,然亦恶少。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少年行》直书所见,不求语工,但觉格老。
《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
# 予初赋《侠客行》曰:……,此结亦如爆竹而无余音。……子美《少年行》,结句与前首相类。
明谢榛《四溟诗话》
#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杜子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周珽曰:他人呕血枯髯不能得者,少陵辄谈笑得之,如此与《花卿》真胸有圆镜,手有慧笔者。谁谓绝句非其所长?此诗全副精神,在“不通姓氏粗豪甚”七字上见出。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真。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有旁若无人之状。其写生之妙,尤在“不通姓氏”一句。胡夏客云:此盖贵介子弟,恃其家世,而恣情放荡者。既非才流,又非侠士,徒供少陵诗料,留千古一噱耳。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略似太白。
唐杜甫《杜诗镜铨》
# 二十八字,全写少年孟浪之状,与王摩诘“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意境迥不相同。王言少年策功于沙场,杜言少年肆志于落拓也。[品]:豪放。
唐皎然《诗式》
上一篇:唐·杜甫《建都十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