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高楼已被我捶碎了,
"黄鹤仙人无所依":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 无所依:无所依凭。
"黄鹤上天诉玉帝":黄鹤飞上天庭跟玉帝告状,
# 诉:告状。
"却放黄鹤江南归":玉帝却让黄鹤飞回江南。
# 放:流放。
"神明太守再雕饰":贤明的太守重新进行雕饰。
# 再:重建。,太守:《汉书》:黄霸为颍川太守,吏民咸称神明。
"新图粉壁还芳菲":新绘制的粉壁又焕发生机。
"一州笑我为狂客":全州的人都笑我是狂放之人,
"少年往往来相讥":年轻人常常来讥讽我。
# 讥:讥笑讽刺。
"君平帘下谁家子":我去严君平帘下打探过你是谁家的孩子,
# 君平:《汉书》: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云是辽东丁令威":他告诉我你姓丁,你家祖宗就是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是个神仙。
# 丁令威:此处喻丁十八为仙人之后。
"作诗调我惊逸兴":你竟然在我面前写诗调笑我,坏我酒兴,
# 调:嘲弄。
"白云绕笔窗前飞":瞧瞧我这把笔,那是笔尖生花儿,笔杆子绕着白云窗前飞的笔。
"待取明朝酒醒罢":等我明天酒醒了,
# 待取:待得。
"与君烂漫寻春晖":写一首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 烂漫:放浪形骸,无拘无束。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唱和诗。描绘了李白假想自己槌碎黄鹤楼后一系列奇幻之事,如黄鹤仙人无所依、上天诉玉帝等,又提及太守重新雕饰,还写丁十八作诗调侃自己,表达出诗人面对调侃的豁达及与友人唱和时的逸兴。
2. 写作手法
想象:“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诗人凭借奇特想象,营造出荒诞又奇幻的情境,展现独特的浪漫色彩。用典:“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引用丁令威典故,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与趣味性。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诗人开篇以大胆夸张想象,描述槌碎黄鹤楼后黄鹤仙人的遭遇,奇幻荒诞,尽显浪漫。中间四句“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写太守重新雕饰黄鹤楼,以及自己因槌楼行为被众人讥笑,引出友人丁十八的讥讽。用典点明丁十八,夸赞其诗才,描绘出其作诗时云绕笔端的奇妙场景。后六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点明友人丁十八作诗讥讽,而诗人以浪漫之语回应,表达出不受讥讽影响,待酒醒后与友人同寻春晖的豁达与豪放。
4. 作品点评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尽显李白浪漫豪放之风。开篇奇幻想象构建神话情境,又巧妙用典,面对讥笑,以豁达之语作结,质朴豪放的语言,尽显其超脱心境与独特魅力。
上一篇:唐·李白《杂题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