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héng
xìng
yuè
西
jiǔ
jiā
jué
rén
liǎng
wàng
shēn
zài
shì
wài
lái
yuè
xià
xǐng
huā
yǐng
líng
luàn
mǎn
rén
jīn
xiù
zhuó
bīng
lóu
yuè
bái
qiū
huà
píng
lán
shēn
shì
fēi
dòng
fēi
jiǔ
wàng
xìng
?
tóu
měng
měng
shì
shū
néng
biàn
shēng
wèi
zhī

译文

趁着兴致,踏着月色,向西走进了一家酒馆。不知不觉间,人和周围的事物都忘却了,仿佛自己超脱于尘世之外。夜晚,在月光下躺着醒来,看到花儿的影子零乱地洒下,布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感觉就好像自己的灵魂在晶莹的冰壶中被洗涤过一样澄澈。楼阁空寂,月光洁白,秋天的天地万物仿佛都融化在了这空灵的境界之中。在此时倚靠着栏杆,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要飞起来了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喝酒而沉醉,这种兴致又怎么会达到如此极致呢?我的头脑昏昏沉沉的,试着写下这些文字后自己都难以辨认,请贺生为我读一读这些文字吧。

逐句剖析

"乘兴踏月":趁着兴致,踏着月色,

"西入酒家":向西走进了一家酒馆。

"不觉人物两忘":不知不觉间,人和周围的事物都忘却了,

"身在世外":仿佛自己超脱于尘世之外。

"夜来月下卧醒":夜晚,在月光下躺着醒来,

"花影零乱":看到花儿的影子零乱地洒下,

"满人衿袖":布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

"疑如濯魄于冰壶也":感觉就好像自己的灵魂在晶莹的冰壶中被洗涤过一样澄澈。

# 濯:洗。

"楼虚月白":楼阁空寂,月光洁白,

"秋宇物化":秋天的天地万物仿佛都融化在了这空灵的境界之中。

"于斯凭阑":在此时倚靠着栏杆,

"身势飞动":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要飞起来了一样。

"非把酒自忘":如果不是因为喝酒而沉醉,

"此兴何极?":这种兴致又怎么会达到如此极致呢?

"吾头懵懵":我的头脑昏昏沉沉的,

# 懵懵:糊里糊涂。

"试书此不能自辨":试着写下这些文字后自己都难以辨认,

"贺生为我读之":请贺生为我读一读这些文字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题四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风格与独特魅力。全诗共四则。第一则写乘兴踏月入酒家,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第二则描绘夜来月下卧醒,见花影满襟,觉灵魂如在冰壶中洗涤;第三则写秋夜凭栏,在月白楼虚之景中,身有飞动之感,饮酒兴致达到极点;第四则以自己头脑懵懵,写了文字需贺生读之结尾,增添了生活的真实与趣味。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白描、情景交融、想象、直抒胸臆等手法。语言自然流畅,简洁而富有韵味,如日常话语却又意境深远。风格上兼具自然与浪漫,既有对生活场景的自然描绘,又有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与感受,展现出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诗人开篇便展现出随性洒脱的一面,趁着兴致,在月色下漫步,而后走进西边的酒家。“乘兴”凸显出行动的毫无拘束,尽显其率真性情。进入酒家后,沉浸在饮酒的乐趣中,达到了“人物两忘,身在世外”的境界,忘却了周围的人和事,仿佛置身尘世之外,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也传达出他对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的享受。“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此段描绘了夜晚的独特情景,诗人在月光下睡觉醒来,看到零乱的花影布满了自己的衣襟和衣袖。“花影零乱”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而“疑如濯魄于冰壶也”,将自己此时的感受比作灵魂在冰壶中洗涤,形象地表达出花影与月光交织的美好画面,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净化,传递出一种宁静、澄澈的心境。“楼虚月白,秋宇物化。于斯凭阑,身势飞动。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描写在秋夜中,空旷的楼阁在洁白月光的照耀下,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融入了这空灵的境界。诗人倚靠栏杆,竟产生了“身势飞动”的奇妙感觉,仿佛要乘风而起。这夸张的感受展现出他完全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最后一句“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点明,若不是饮酒让自己沉醉,这样的兴致又怎么会达到极点,进一步强调了此刻的陶醉与喜悦,以及对眼前秋夜之景的极度喜爱。“吾头懵懵,试书此不能自辨,贺生为我读之。”结尾处诗人说自己头脑昏沉懵懂,试着写下这些文字后却自己都难以辨认,希望贺生能为自己读一读。看似随意的结尾,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侧面体现出前文所描述的情景,或许是在饮酒微醺状态下的经历与感受,使整首诗更具真实感与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寄远十一首 其六》

下一篇:唐·李白《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