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刬却君山好":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
# 君山:在洞庭湖中,又名洞庭山、湘山。,刬却:削去,铲掉。
"平铺湘水流":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 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巴陵的美酒饮不尽,
#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醉杀洞庭秋":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 醉杀:醉倒。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纪游抒怀题材的诗。诗的前两句“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诗人突发奇想,想要铲去君山,让湘水能够毫无阻碍地流淌,表面写对自然景观的改造想法,实则抒发对世间不平的愤懑;后两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想象巴陵有喝不完的美酒,能让自己与洞庭之秋同醉,既描绘出一种旷达不羁的情境,又表达了借酒浇愁、排遣心中郁闷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想象:全诗充满奇特的想象,如“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对自然景观的大胆改造设想,以及“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对无尽美酒的幻想,使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借景抒情:诗人借洞庭湖的景色,融入自己的想象,将内心的愤懑、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等情感寄寓其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象征:君山象征着诗人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世间的不平,而“刬却君山”则象征着诗人对消除这些阻碍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诗人以大胆新奇的想象,提出铲去君山、铺平湘水的想法。君山横亘在湘水中,诗人欲刬却它,看似无理的念头,实则是借对自然景观的改造,隐喻对现实世界中阻碍与不平的不满,抒发内心的愤懑之情。后两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进一步展开浪漫的想象,设想巴陵有着无穷无尽的美酒,能让自己与洞庭的秋天一同沉醉。这里的“醉”,既是对美酒的沉醉,更是对现实的逃避,希望在醉意中忘却心中的忧愁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超凡的想象力,展现出浪漫主义诗歌的魅力。诗句简洁却意蕴深刻,看似荒诞的想象背后,蕴含着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风格豪放飘逸,情感真挚浓烈,既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的浪漫气质,又反映出他在特定人生境遇下的苦闷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让人感受到诗人不羁的个性与广阔的胸襟。
# 率尔道出,自觉高妙。
明郝敬《批选唐诗》
# 诗豪语辟,正与少陵“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匹敌。“巴陵”一句,极言其快心。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言铲去君山而令湘水平铺,太白胸中放旷豪迈可见。中流畅饮,洞庭秋意,尽收于醉中矣。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上一篇:唐·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