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绳难系日":长长的绳子难以系住太阳,
# 长绳难系日:傅玄《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自古共悲辛":从古到今人们都为此感到悲伤。
"黄金高北斗":黄金堆积得高如北斗星,
# 黄金高北斗:王琦注:“《旧唐书·尉迟敬德传》: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又唐人诗:‘身后堆金柱北斗。’疑当时俚语有此。
"不惜买阳春":也不惜用它买下春天。
"石火无留光":击石所迸发的火花没有留下光亮,
# 石火:敲石发火,喻人生短暂。《文选》潘岳《河阳县作》:“人生天地间,百岁孰能要?颎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飙。”李善注:“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
"还如世中人":就如同世间的人(生命短暂)。
"即事已如梦":过去发生的事已经如同梦一样,
"后来我谁身":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呢。
"提壶莫辞贫":提着酒壶不要推辞贫穷,
"取酒会四邻":拿出酒来与四邻相聚。
"仙人殊恍惚":仙人之事特别虚幻恍惚,
"未若醉中真":不如醉中的感觉真实。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诗人开篇就感慨时光的流逝,自古以来人们都为长绳难以系住太阳而悲伤。“长绳难系日”直接点明时光不可挽留,“自古共悲辛”强调这种悲伤的普遍性。“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运用夸张的手法,即便黄金堆积得像北斗星那样高,也不惜用它来买下春天,进一步突出对时光的极度渴望与珍惜,体现出时光的宝贵与不可复得。中间四句:“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诗人以“石火无留光”比喻人生短暂,就像击石所迸发的火花一样瞬间消逝,如同世间之人生命短暂。“即事已如梦”,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像梦一样虚幻不实,“后来我谁身”则对未来发出迷茫的追问,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表达出对人生的虚无感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四句:“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面对时光短暂和人生的虚无,诗人提出“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不要因为贫穷而推辞,要拿出酒来与四邻相聚共饮,及时行乐。“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将仙人的虚幻恍惚与醉中的真实相对比,认为仙人之事缥缈不可信,不如在醉中能感受到真实的自我和生活,表达出一种在现实无奈中寻求解脱的态度。
# 梅禹金曰:是达生语,钱奴可怜。
明张含、杨慎《李杜诗选》
# “即事如好梦,后来我谁身”,与子美“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俱是见道之言,非流俗而知。
明李沂《唐诗援》
# 后来我谁身,铸为奇句,巧不累理。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严云:常情必谓世人如石火,令反以石火为如世人,更可思。严沧浪曰:“即事”二句,道人之识,达人之言。末句云:“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白至此始悟,翻下一级,转入醉乡。
现代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前辈谓太白《拟古》文词清丽,从鲍、谢来,非《十九首》风格,良然。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汉代五言,里辞多质直,然如《十九首》之类,各具机杼,变化不测。非尽尤作用者也。陆机、江淹《拟古》,善矣,论者谓如搏猛虎、捉生龙,急与之较而力不暇,诚为气格悉敌。白之诸作,体虽仿古,意仍自运,其才无所不有,故辞意出入魏晋,而大致直媲西京,正不必拘拘句比字拟以求之。又,其辞多有寄托,当以意会,更不必处处牵合,如旧注所云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