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之南":从咸阳径直向南,
# 咸阳: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直望五千里":眺望大约有五千里地,
"见云峰之崔嵬":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耸入云霄的山峰。
# 崔嵬:高峻。,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前有剑阁横断":前面有剑门关横着截断去路,
"倚青天而中开":背靠青天而把大山从中间断开。
# 倚:靠。
"上则松风萧飒瑟䫻":上面松林的寒风发出一阵阵响声,
# 瑟䫻:指风声。,萧飒:凌厉的风声。
"有巴猿兮相哀":还有巴东三峡那样的猿猴相互哀鸣。
# 相哀:彼此呼应哀鸣。,巴猿:巴山中的猿猴。
"旁则飞湍走壑":它的旁边还有飞速湍急的流水在沟壑中奔跑,
# 走壑:指瀑布在山谷间飞流。,湍:急流的水。
"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浪花洒向石壁,急湍喷向剑阁,汹涌澎湃,发出的声音像那惊雷一般。
# 惊雷:使人震惊的雷声。,喷阁:喷洒剑阁。,洒石:冲刷山石。
"送佳人兮此去":送才智双全的你这次离开,
# 佳人:才智双全的人,与下文的“夫君”均指作者友人王炎。
"复何时兮归来":你什么时候才能再一次回来?
"望夫君兮安极":希望你远去能够极其平安啊,
"我沉吟兮叹息":我低吟着还哀叹了半天。
# 沉吟:低吟,低回悒郁的样子。
"视沧波之东注":眼看着沧浪波涛滚滚地往东流去,
# 沧波:青苍色的水,泛指江河。
"悲白日之西匿":悲痛那白亮亮的太阳藏匿到了西山。
# 西匿:指太阳西下。匿,隐藏。
"鸿别燕兮秋声":鸿雁在秋天的各种声响之中离别了它的伙伴,
# 燕:燕地,古燕国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这里代北方。
"云愁秦而暝色":云朵好像也有发愁的脸色,一直到傍晚。
# 暝色:天黑。,秦:国之地,关中一带。
"若明月出于剑阁兮":明月从剑阁关上再一次升起的时候,
"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希望能与你在两地共同举起酒杯而相互怀念。
# 忆:思念。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剑阁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篇送别赋。体裁上,它具备赋体文学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气势磅礴的特点。题材为送别友人王炎入蜀,内容主题方面,赋的前段从远近正旁等多个角度,运用夸张手法正面描绘了剑阁的高峻险恶、凄清恐怖与峥嵘崔嵬,尽显其雄伟气势;后段以景寄情,既抒发了对友人旅途安危的担忧、壮行之意,又饱含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深刻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依恋以及无尽的沉吟叹息,全赋写得淋漓奔放、意境高远且声情并茂,不同凡响。
2. 写作手法
夸张:“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将咸阳到剑阁的距离夸张化,突出路途遥远;“倚青天而中开”把剑阁的高耸夸张地形容为仿佛与青天相连,凸显其雄伟险峻。借景抒情:“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等句,描绘了松风、猿啼、飞湍等令人恐惧的景象,借此抒发作者对友人入蜀旅途的担忧;“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借秋声、暝色等秋景,渲染离别的哀愁。想象:结尾“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想象未来明月升起时,自己与友人在两地对酒相忆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烘托:用“沧波之东注”“白日之西匿”描绘时光流逝之景,烘托出与友人分别后的惆怅和内心的悲凉。
3. 分段赏析
《剑阁赋》全篇可分为两段,层次分明,意蕴丰富。前一段以“咸阳”开篇,点明送别之地,随后笔锋陡然转换,用极为凝练的笔触,从视觉与听觉两个维度,远近正旁全方位地勾勒出剑阁那险峻雄伟的气势。这看似随意的着墨,实则暗藏深意,不仅为后文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与渲染效果,更让人深切体会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之感。这段文字既是一幅生动逼真的剑阁风光图,也是一曲委婉悠长的送别前奏。作者先是运用夸张手法,正面描绘剑阁直入云霄、遮天蔽日、倚傍青天的磅礴气势,极具震撼力。以“五千”之数形容距离遥远,用“入云倚天”衬托剑阁的高峻,“横断”一词尽显其雄浑气势,“中开”则突出其险要地势。在这壮丽的描绘中,既隐含着作者对世道艰难的喟叹,也饱含着对友人的深切关怀。紧接着,作者从侧面入手,借松间呼啸的烈风,渲染出一种凄清恐怖的氛围;又以汹涌奔腾、声如惊雷的飞湍,烘托出惊心动魄的环境,进一步展现出剑阁的峥嵘崔嵬。后一段以“送佳人”直接点明送别之意,随后笔锋一转,以反诘句“复何时兮归来”迅速将重心转向情感的抒发。在此,作者巧妙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情感与景致相互映衬,既流露出对友人旅途安危的担忧,又蕴含着为友人前行鼓劲的壮志豪情。几句直白的内心倾诉,将作者真挚而沉重的离别之情展露无遗。先是对重逢无期的殷切期盼,接着是“沧波东注”“白日西沉”等让人感慨时光飞逝的动人景象,而后是北雁南飞的秋声、暮色四合的秦云等令人徒增离愁别绪的事物。作者将离情别绪巧妙地融入这些景致之中,使其抒发得酣畅淋漓。结尾处“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如神来之笔,想象新奇。借助明月这一意象,作者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一扫先前的悲伤氛围,尽显洒脱与开朗。明月与雄伟奇险的山水相互交融,更为全赋增添了一抹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
4. 作品点评
《剑阁赋》篇幅短小精悍,却极具艺术魅力。其语言凝练简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丰富且鲜明的意象。行文跌宕起伏,情感如洪流般淋漓奔放,在送别题材中别开生面,尽显不凡。此赋意境高远深邃,字里行间声情并茂。句式整齐又不失自然流畅,采用骚体赋的形式,兼具散文的灵动气韵,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借赋不仅给予友人深切的精神鼓励,更展现出自身广阔的胸襟怀抱。从这篇赋中,能鲜明感受到作者雄奇阔大的浪漫主义风格,使人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它与《蜀道难》虽形式有别,但在情感的酣畅抒发、意境的营造以及浪漫风格的呈现上,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 其前有“上则”“旁则”之语,是揪敛《上林》《两都》铺陈体格,而裁入小赋,所谓“天吴与紫凤,颠倒在短褐”者欤?故虽以小赋,亦自浩荡而不俭陋。盖太白天才飘逸,其为诗也,或离旧格而去之,其赋亦然。
元祝尧《古赋辨体·卷七》
# 李白《剑阁赋》云“云愁秦而暝色”、“鸿别燕兮秋声”,皆李锷所谓风云月露,争一字之巧者。后来尖颖一派,从此脱胎。
清李调元《赋话·卷一》
# 此赋将剑阁的崔嵬气势、惊险状况与别情交织融合,寄寓着作者“我”寄愁心越剑阁、随君直到西蜀地的深切挂牵和万分思念。全赋建构,效汉大赋铺叙体格而裁入小体,“故虽以小赋,亦自浩荡而不伤俭陋。盖太白才飘逸,其为诗也,或离旧格而去之,其赋亦然。”(祝尧《古赋辨体·卷七》)其磅礴气势,不亚使他获取“谪仙人”之称的《蜀道难》。(《历代赋评注》)
现代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杨晓霭
上一篇:唐·李白《清平乐·禁闱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