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闱秋夜":深宫秋夜,
# 闱:后宫妃子住的地方。
"月探金窗罅":月亮探看金色窗户的缝隙。
# 罅:空隙。
"玉帐鸳鸯喷兰麝":玉制的帐子上鸳鸯图案散发着兰草和麝香的香气,
# 兰麝:用兰花制成的麝香。,鸳鸯:类似鸳鸯状的香炉。
"时落银灯香灺":时时落下灯烛灰。
# 灺:烧蜡烛头时的余灰。,灯:烧灯芯时的余烬。
"女伴莫话孤眠":女性同伴不要谈论孤独睡觉的事,
"六宫罗绮三千":六宫里有众多穿华丽丝绸衣服的女子。
# 罗绮:一种丝织品,这里以物喻人,穿这种华丽丝织品的娇媚、佳人和妃嫔。,六宫: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
"一笑皆生百媚":每一次微笑都能生出百般妩媚姿态,
# 百媚:献出媚宠,阿附皇上。
"宸衷教在谁边":皇帝的心意让它在谁那里呢?
# 教:介词,“为”的意思。,宸衷:帝王的心意。宸,原指北斗星的居所,唐朝时引申到皇帝的居所,后多指帝王。衷,原指初衷,后引申至心情,心意。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宫怨词。描绘了唐代宫廷秋夜的环境与宫中女子生活,借展现妃嫔与帝王的关系,营造出孤寂、哀怨氛围,表达对宫女消耗青春、被困宫廷的同情惋惜,深刻呈现古代宫女的悲哀无奈。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描绘玉帐中鸳鸯帐幔散发悠悠兰麝香气,银灯闪烁、香灰缓缓飘落的场景,是宫廷物质奢华、环境幽美的“乐景”;后接“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写宫中女子劝同伴莫提孤眠之苦,因六宫美女如云,恩宠难争。以“玉帐兰麝”的精致美好,反衬女子“孤眠”的寂寥、争宠的心酸,乐景愈显华贵,愈衬出她们精神世界的荒凉悲怆,凸显宫廷繁华下人性压抑。
3. 分段赏析
上阕:聚焦宫廷秋夜场景,借环境与器物勾勒奢华又孤寂的氛围。“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以“探”字赋予月光灵动性,描绘秋夜月光透过金窗缝隙洒落的画面,悄然开启宫廷夜景。“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玉帐”“鸳鸯”显示了宫廷用物精致,兰麝香气与银灯残烬交织,奢华细节里,暗藏时光流逝的寂寥。作者以细腻笔触,铺陈宫廷物质的华美,却让这份“美好”成为反衬——精致器物、馥郁香气,都难掩宫中女子被困于华丽牢笼的精神荒芜,幽怨之情随景缓缓溢出,传递出对她们金丝雀般处境的深切同情。下阕:转向宫中女子群体与情感抒发,诗人写的是宫闱女子将青春给了孤独,用寂寞来祭奠自己命运的悲哀,进一步体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叹息。“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莫话孤眠”是女子间的劝慰,可“六宫罗绮三千”却将孤独放大——众多女子同处宫廷,皆难逃独守空房的命运。“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写女子一笑生媚,可帝王恩宠(宸衷)却难测归处。她们以青春博帝王一顾,最终只落得用寂寞祭奠命运的悲哀。作者借对女子情感与处境的刻画,进一步叹息宫廷女子被束缚、被冷落的人生,让“同情怜惜”从物质反衬,深入到精神悲叹,完成对宫廷女子悲剧命运的深层质问。
下一篇:唐·李白《剑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