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ān
chéng
qī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īng
shèng
tóng
shuǐ
yǒu
jiā
shān
mào
gāo
shí
róng
tiān
qīng
cǎi
niǎo
wèi
míng
bái
yuán
chū
xiāng
shí
jiàn
tóng
huái
怀
rén
duì
zhī
kōng
tàn

译文

宣城青溪的风景胜于浙江的桐庐,水木清华,秀丽轻婉。山势是远古面貌,石头仿佛天上飞来。彩羽鸟从来没有人命名过,白猿猴也是初次与人相见。看不到与我一样喜爱大自然的人,对着美景,只能徒自叹息。

逐句剖析

"青溪胜桐庐":宣城青溪的风景胜于浙江的桐庐,

# 桐庐:浙江省有桐庐县,境内的富春江清澈见底,两岸连山,风景秀丽。《太平寰宇记》:睦州桐庐县,汉为富春县地,吴黄武四年,分富春置此县。耆老相传云:桐溪侧有大桐树,垂条偃盖荫数亩,远望似庐,遂谓为桐庐县也。,青溪:一作“清溪”。王琦按:清溪,在池州秋浦县北五里。而此云宣城清溪者,盖代宗永泰元年,始析宣州之秋浦、青阳及饶州之至德为池州,其前固隶宣城郡耳。

"水木有佳色":水木清华,秀丽轻婉。

"山貌日高古":山势是远古面貌,

"石容天倾侧":石头仿佛天上飞来。

"彩鸟昔未名":彩羽鸟从来没有人命名过,

"白猿初相识":白猿猴也是初次与人相见。

"不见同怀人":看不到与我一样喜爱大自然的人,

# 同怀人:指志同道合的人。

"对之空叹息":对着美景,只能徒自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宣城青溪》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青溪美景起笔,盛赞其风光胜似桐庐,山水间尽显迷人之色;继而写山势渐趋高峻古朴,山间生机盎然,“昔未名”与“初相识”暗透诗人初临此地的惊喜与探幽意趣;末句笔锋突转,因未遇心中所念的同怀之人,面对佳景只能空自叹惋,流露深切的遗憾与思念。全诗生动绘出青溪周遭秀丽景致,亦寄寓诗人寂寞怅惘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即公元754年,李白踏上旅途,游历广陵、金陵、宣城、南陵、秋浦等地,《宣城青溪》便创作于他游览秋浦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怀人诗。诗歌描绘了宣城青溪胜过桐庐的山水美景与山间生机,体现了诗人初临此地的惊喜,同时因未遇同怀之人而表达了遗憾与思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全诗以“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开篇,用“胜”字将青溪与桐庐作比,突出青溪山水草木的秀美之色,奠定了对自然景致的赞美基调。接着“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两句,描绘山势古朴高峻,岩石形态奇崛,仿佛要倾侧于天际,以夸张的笔法展现出青溪周围山川的苍劲与险峻。“䌽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中,“䌽鸟”“白猿”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生机,“昔未名”“初相识”则流露出诗人初遇此景时的新奇与惊喜,仿佛在探索一片未曾被世人熟知的自然秘境。最后“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笔锋一转,如此美景当前,诗人却因未见到志同道合的友人而心生怅惘,只能空自叹息,以乐景衬哀情,将孤寂的情怀与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山水之中,使全诗在对自然之美的咏叹中,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下一篇:唐·李白《咏山樽二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