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月时":三月时的天津桥上,
# 天津:浮桥名,故址在今洛阳西南洛水上。
"千门桃与李":家家户户出游人手中都拿着桃李之花。
"朝为断肠花":早上还是美丽的花朵,
# 朝:早晨。
"暮逐东流水":到晚上便都凋谢了,扔入了流水之中。
# 暮:傍晚。
"前水复后水":洛水之中,前水与后水,
"古今相续流":古今相续而流。
"新人非旧人":如今的新人已不再是当年的旧人,
"年年桥上游":每年依旧有人在桥上往来漫步。
"鸡鸣海色动":鸡鸣之时,天色已明,
# 海色:晓色。
"谒帝罗公侯":在洛阳宫中已站满了上朝的公侯权贵。
# 谒帝罗公侯:言公侯罗列成行,去朝谒皇帝。谒:进见。
"月落西上阳":月亮西落上阳宫时,
# 西上阳:一作上阳西。上阳:唐东都洛阳宫名。
"余辉半城楼":余辉映着半个城楼。
"衣冠照云日":衣冠鲜光,上耀云日,
"朝下散皇州":此时朝中众官纷纷下朝。
# 皇州:帝都。此处指唐东都洛阳。
"鞍马如飞龙":他们骑着高头大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的络髻金光闪闪。
"行人皆辟易":路上的行人纷纷退避,
# 辟易:惊退。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志气横嵩丘":这些达官贵人趾高气扬的气势,直凌山岳。
# 志气横嵩丘:志向和气量充塞天地,高如嵩山。丘:这里指高山。
"入门上高堂":回家之后,在高堂之上,
"列鼎错珍羞":珍馐满席。
# 列鼎错珍羞:即钟鸣鼎食。“列”、“错”同义,都是摆设的意思。珍馐,珍贵的食品。
"香风引赵舞":席上,美人的舞蹈引来阵阵香风,
"清管随齐讴":有歌女在伴着管弦唱歌。
"七十紫鸳鸯":酒筵过后,
"双双戏庭幽":便到庭中戏弄池中的鸳鸯。
"行乐争昼夜":他们日夜行乐而不知疲,
"自言度千秋":自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千载不变。
"功成身不退":但是,功成不退,
# 功成身不退:谓功成身不退,可遭杀身之祸。《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愆尤,过失。
"自古多愆尤":自古以来就多有悲惨的下场。
# 愆尤:罪过,灾祸。
"黄犬空叹息":如秦朝李斯,官居丞相,尚落得车裂咸阳的下场,空自叹息不能重过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的生活。
# 黄犬空叹息:《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定罪)斯五刑(五种刑罚),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绿珠成衅雠":晋朝的石崇,因宠妾绿珠之故,与权贵结成怨仇,而破家灭身。
# 绿珠成衅雠:谓美人变仇人。《晋书·石崇传》: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使者出而又返,崇竟不许。秀怒,乃劝赵王伦诛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衅仇,积嫌引起的仇恨。
"何如鸱夷子":哪如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功成身退,自称鸱夷子皮,
# 何如鸱夷子:“何如”二句:指范蠡。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乃乘扁舟,改变姓名游齐国,自谓鸱夷子皮,义若盛酒之鸱夷,多所容受,与时弛张。
"散发棹扁舟":翩然乘一叶之扁丹,逍遥于江湖。
# 棹:一作弄。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写天津三月桃李凋零,权贵们朝谒帝王、鞍马华贵、宴饮享乐、昼夜行乐的场景,借历史教训,讽劝权贵功成身退,表达对其贪图享乐的批判及对淡泊归隐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精当,借历史人物与事件深化主旨:“黄犬空叹息”化用李斯临刑叹“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典故,暗喻权贵因贪权招祸的悲剧;“绿珠成衅雠”以石崇宠妾绿珠遭觊觎引发杀身之祸,直指财色奢靡致祸;“鸱夷子”(范蠡)典则形成鲜明对比,其功成泛舟的超脱,反衬权贵不知退隐的愚妄。这些典故串联,以史为镜批判荣华虚妄,借古讽今的同时,凸显诗人对功成身退的价值取向。对比:本诗对比手法鲜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以桃李朝夕盛衰,对比权贵转瞬即逝的荣华;“新人非旧人”的人事更替,与“前水复后水”的永恒流水形成时空对照,凸显生命短暂。“列鼎错珍羞”“行乐争昼夜”极写权贵骄奢,与“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的悲惨结局对比,揭露其沉迷享乐而不知祸将至。“自言度千秋”的狂傲与“鸱夷子散发棹舟”的淡泊形成价值对立,批判贪恋权势之愚,推崇功成身退之智,情感倾向强烈。象征:诗中以“桃与李”象征转瞬即逝的荣华,朝开暮谢、逐水凋零,暗喻权贵得势如繁花易逝;“前水后水”的不息流淌,象征历史长河的永恒,对比人事更迭,凸显权贵享乐的虚妄。“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以器物的华贵象征权贵的显赫权势,却与“黄犬”(李斯典故)、“绿珠”(石崇悲剧)形成死亡隐喻,暗示其终将因贪权招祸。末句“鸱夷子”(范蠡)的扁舟形象,象征超脱功名的归隐理想,与权贵的沉溺形成对比。
3. 分段赏析
“天津三月时”至“年年桥上游”,诗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春日盛景。三月的天津桥畔,千门万户旁桃李竞放,然而清晨娇艳的花朵,到了傍晚就只能随流水飘零。“朝”与“暮”的时间流转,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写实,更以桃李的短暂芳华,暗喻荣华富贵的易逝,饱含着对世事无常的喟叹。“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诗人借流水的生生不息,与桥上往来新人旧人的更迭作比,将个体生命的短暂与自然时间的永恒相对照,奠定了全诗兴衰交替、物是人非的情感基调。“鸡鸣海色动”至“自言度千秋”,诗人用细腻笔触描绘权贵的一日生活。天未破晓,权贵们便已聚集,准备朝谒帝王,“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通过对服饰、车马的夸张描写,尽显其权势煊赫与奢靡气派,“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更将他们的骄纵跋扈展露无遗。而归家后的场景,“列鼎错珍羞。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珍馐美馔、歌舞升平,庭院中连鸳鸯都成双成对,权贵们昼夜行乐,还妄想千秋万代如此。诗人以铺陈之笔,深刻揭露了权贵阶层的腐朽与虚妄。“功成身不退”至末句,作者用典抒怀,点明讽喻主旨。“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诗人笔锋一转,引入历史典故。“黄犬空叹息”化用李斯临刑前想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而不可得的典故,“绿珠成衅雠”讲述石崇因宠妾绿珠招致杀身之祸,借此揭示贪恋权势、不知功成身退者的悲惨下场。最后“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以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的明智之举作对比,用强烈反问表达对淡泊超脱人生境界的向往,点明全诗讽喻权贵、倡导归隐的主旨,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诗运用对比与象征手法,既勾勒出人世的繁华图景,又深掘其虚幻本质与潜在危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超脱世俗、归隐自然、自在生活的深切向往。
# 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得风雅骚人气骨,最为近古。惟李杜有之。
宋范温《潜溪诗眼》
# 萧云:此篇叹时。贵宠者不知退,安得无李斯、石崇之祸乎!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语直而意婉,不厌其多。
明郝敬《批选唐诗》
# 太白五言古长篇,如“门有车马宾”“天津三月时”“忆昔作少年”等篇,兴趣所到,瞬息千里,沛然有馀。然与子美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或以此倾倒为嫌,而取其含蓄蕴藉者,非所以论太白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 自开一境,不必古人。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历言权贵豪侈,沉溺不返,而有李斯、石崇之祸,不如范蠡扁舟归去之为得也。前用兴起。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刺当时贵幸之徒,怙侈骄纵,而不恤其后也。杜甫《丽人行》其刺国忠也微而婉,此则直而显,自是异曲同工。……《诗眼》以为建安气骨,惟李杜有之,良然。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此讽开、宝朝贵作,前用兴起,同警情逸。
清陈沆《诗比兴笺》
# 李太白《古风》一卷,上薄《风》《骚》,顾其间多隐约其事。……“天津二月时”为(李)林甫斫棺而作。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严云:承流变声,见古意(“朝为”六句下)。严云:“双双”句以上,政须多言之;荣华处皆是断肠处。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