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shí
jiǔ
shǒu
shí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tiān
jīn
sān
yuè
shí
qiān
mén
táo
zhāo
wéi
duàn
cháng
huā
zhú
dōng
liú
shuǐ
qián
shuǐ
hòu
shuǐ
jīn
xiāng
liú
xīn
rén
fēi
jiù
rén
nián
nián
qiáo
shàng
yóu
míng
hǎi
dòng
luó
gōng
hóu
yuè
luò
西
shàng
yáng
huī
bàn
chéng
lóu
guān
zhào
yún
cháo
xià
sàn
huáng
zhōu
ān
fēi
lóng
huáng
jīn
luò
tóu
xíng
rén
jiē
zhì
héng
sōng
qiū
mén
shàng
gāo
táng
liè
dǐng
cuò
zhēn
xiū
xiāng
fēng
yǐn
zhào
qīng
guǎn
suí
ōu
shí
yuān
yāng
shuāng
shuāng
tíng
yōu
xíng
zhēng
zhòu
yán
qiān
qiū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退
duō
qiān
yóu
huáng
quǎn
kōng
tàn
绿
zhū
chéng
xìn
chóu
chī
sàn
zhào
piān
zhōu

译文

三月时的天津桥上,家家户户出游人手中都拿着桃李之花。早上还是美丽的花朵,到晚上便都凋谢了,扔入了流水之中。洛水之中,前水与后水,古今相续而流。如今的新人已不再是当年的旧人,每年依旧有人在桥上往来漫步。鸡鸣之时,天色已明,在洛阳宫中已站满了上朝的公侯权贵。月亮西落上阳宫时,余辉映着半个城楼。衣冠鲜光,上耀云日,此时朝中众官纷纷下朝。他们骑着高头大马,马头上的络髻金光闪闪。路上的行人纷纷退避,这些达官贵人趾高气扬的气势,直凌山岳。回家之后,在高堂之上,珍馐满席。席上,美人的舞蹈引来阵阵香风,有歌女在伴着管弦唱歌。酒筵过后,便到庭中戏弄池中的鸳鸯。他们日夜行乐而不知疲,自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千载不变。但是,功成不退,自古以来就多有悲惨的下场。如秦朝李斯,官居丞相,尚落得车裂咸阳的下场,空自叹息不能重过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的生活。晋朝的石崇,因宠妾绿珠之故,与权贵结成怨仇,而破家灭身。哪如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功成身退,自称鸱夷子皮,翩然乘一叶之扁丹,逍遥于江湖。

逐句剖析

"天津三月时":三月时的天津桥上,

# 天津:浮桥名,故址在今洛阳西南洛水上。

"千门桃与李":家家户户出游人手中都拿着桃李之花。

"朝为断肠花":早上还是美丽的花朵,

# 朝:早晨。

"暮逐东流水":到晚上便都凋谢了,扔入了流水之中。

# 暮:傍晚。

"前水复后水":洛水之中,前水与后水,

"古今相续流":古今相续而流。

"新人非旧人":如今的新人已不再是当年的旧人,

"年年桥上游":每年依旧有人在桥上往来漫步。

"鸡鸣海色动":鸡鸣之时,天色已明,

# 海色:晓色。

"谒帝罗公侯":在洛阳宫中已站满了上朝的公侯权贵。

# 谒帝罗公侯:言公侯罗列成行,去朝谒皇帝。谒:进见。

"月落西上阳":月亮西落上阳宫时,

# 西上阳:一作上阳西。上阳:唐东都洛阳宫名。

"余辉半城楼":余辉映着半个城楼。

"衣冠照云日":衣冠鲜光,上耀云日,

"朝下散皇州":此时朝中众官纷纷下朝。

# 皇州:帝都。此处指唐东都洛阳。

"鞍马如飞龙":他们骑着高头大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的络髻金光闪闪。

"行人皆辟易":路上的行人纷纷退避,

# 辟易:惊退。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志气横嵩丘":这些达官贵人趾高气扬的气势,直凌山岳。

# 志气横嵩丘:志向和气量充塞天地,高如嵩山。丘:这里指高山。

"入门上高堂":回家之后,在高堂之上,

"列鼎错珍羞":珍馐满席。

# 列鼎错珍羞:即钟鸣鼎食。“列”、“错”同义,都是摆设的意思。珍馐,珍贵的食品。

"香风引赵舞":席上,美人的舞蹈引来阵阵香风,

"清管随齐讴":有歌女在伴着管弦唱歌。

"七十紫鸳鸯":酒筵过后,

"双双戏庭幽":便到庭中戏弄池中的鸳鸯。

"行乐争昼夜":他们日夜行乐而不知疲,

"自言度千秋":自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千载不变。

"功成身不退":但是,功成不退,

# 功成身不退:谓功成身不退,可遭杀身之祸。《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愆尤,过失。

"自古多愆尤":自古以来就多有悲惨的下场。

# 愆尤:罪过,灾祸。

"黄犬空叹息":如秦朝李斯,官居丞相,尚落得车裂咸阳的下场,空自叹息不能重过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的生活。

# 黄犬空叹息:《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定罪)斯五刑(五种刑罚),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绿珠成衅雠":晋朝的石崇,因宠妾绿珠之故,与权贵结成怨仇,而破家灭身。

# 绿珠成衅雠:谓美人变仇人。《晋书·石崇传》: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使者出而又返,崇竟不许。秀怒,乃劝赵王伦诛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衅仇,积嫌引起的仇恨。

"何如鸱夷子":哪如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功成身退,自称鸱夷子皮,

# 何如鸱夷子:“何如”二句:指范蠡。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乃乘扁舟,改变姓名游齐国,自谓鸱夷子皮,义若盛酒之鸱夷,多所容受,与时弛张。

"散发棹扁舟":翩然乘一叶之扁丹,逍遥于江湖。

# 棹:一作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半部分勾勒宫廷与皇城的庄严繁华,展现豪门贵族奢华享乐的生活场景,以及“鞍马如飞龙,志气横嵩丘”的显赫气势;但在“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的表象之下,以“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发出警示,点明贪恋权势财富之危;末句写范蠡“散发棹扁舟”,指向超脱功名、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诗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作品,在编排上并无固定次第,且非一时一地所作,此诗为其中第十八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写天津三月桃李凋零,权贵们朝谒帝王、鞍马华贵、宴饮享乐、昼夜行乐的场景,借历史教训,讽劝权贵功成身退,表达对其贪图享乐的批判及对淡泊归隐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精当,借历史人物与事件深化主旨:“黄犬空叹息”化用李斯临刑叹“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典故,暗喻权贵因贪权招祸的悲剧;“绿珠成衅雠”以石崇宠妾绿珠遭觊觎引发杀身之祸,直指财色奢靡致祸;“鸱夷子”(范蠡)典则形成鲜明对比,其功成泛舟的超脱,反衬权贵不知退隐的愚妄。这些典故串联,以史为镜批判荣华虚妄,借古讽今的同时,凸显诗人对功成身退的价值取向。对比:本诗对比手法鲜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以桃李朝夕盛衰,对比权贵转瞬即逝的荣华;“新人非旧人”的人事更替,与“前水复后水”的永恒流水形成时空对照,凸显生命短暂。“列鼎错珍羞”“行乐争昼夜”极写权贵骄奢,与“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的悲惨结局对比,揭露其沉迷享乐而不知祸将至。“自言度千秋”的狂傲与“鸱夷子散发棹舟”的淡泊形成价值对立,批判贪恋权势之愚,推崇功成身退之智,情感倾向强烈。象征:诗中以“桃与李”象征转瞬即逝的荣华,朝开暮谢、逐水凋零,暗喻权贵得势如繁花易逝;“前水后水”的不息流淌,象征历史长河的永恒,对比人事更迭,凸显权贵享乐的虚妄。“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以器物的华贵象征权贵的显赫权势,却与“黄犬”(李斯典故)、“绿珠”(石崇悲剧)形成死亡隐喻,暗示其终将因贪权招祸。末句“鸱夷子”(范蠡)的扁舟形象,象征超脱功名的归隐理想,与权贵的沉溺形成对比。

3. 分段赏析

“天津三月时”至“年年桥上游”,诗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春日盛景。三月的天津桥畔,千门万户旁桃李竞放,然而清晨娇艳的花朵,到了傍晚就只能随流水飘零。“朝”与“暮”的时间流转,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写实,更以桃李的短暂芳华,暗喻荣华富贵的易逝,饱含着对世事无常的喟叹。“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诗人借流水的生生不息,与桥上往来新人旧人的更迭作比,将个体生命的短暂与自然时间的永恒相对照,奠定了全诗兴衰交替、物是人非的情感基调。​“鸡鸣海色动”至“自言度千秋”,诗人用细腻笔触描绘权贵的一日生活。天未破晓,权贵们便已聚集,准备朝谒帝王,“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通过对服饰、车马的夸张描写,尽显其权势煊赫与奢靡气派,“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更将他们的骄纵跋扈展露无遗。而归家后的场景,“列鼎错珍羞。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珍馐美馔、歌舞升平,庭院中连鸳鸯都成双成对,权贵们昼夜行乐,还妄想千秋万代如此。诗人以铺陈之笔,深刻揭露了权贵阶层的腐朽与虚妄。​“功成身不退”至末句,作者用典抒怀,点明讽喻主旨。“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诗人笔锋一转,引入历史典故。“黄犬空叹息”化用李斯临刑前想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而不可得的典故,“绿珠成衅雠”讲述石崇因宠妾绿珠招致杀身之祸,借此揭示贪恋权势、不知功成身退者的悲惨下场。最后“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以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的明智之举作对比,用强烈反问表达对淡泊超脱人生境界的向往,点明全诗讽喻权贵、倡导归隐的主旨,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诗运用对比与象征手法,既勾勒出人世的繁华图景,又深掘其虚幻本质与潜在危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超脱世俗、归隐自然、自在生活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得风雅骚人气骨,最为近古。惟李杜有之。

宋范温《潜溪诗眼》

# 萧云:此篇叹时。贵宠者不知退,安得无李斯、石崇之祸乎!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语直而意婉,不厌其多。

明郝敬《批选唐诗》

# 太白五言古长篇,如“门有车马宾”“天津三月时”“忆昔作少年”等篇,兴趣所到,瞬息千里,沛然有馀。然与子美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或以此倾倒为嫌,而取其含蓄蕴藉者,非所以论太白也。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 自开一境,不必古人。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历言权贵豪侈,沉溺不返,而有李斯、石崇之祸,不如范蠡扁舟归去之为得也。前用兴起。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刺当时贵幸之徒,怙侈骄纵,而不恤其后也。杜甫《丽人行》其刺国忠也微而婉,此则直而显,自是异曲同工。……《诗眼》以为建安气骨,惟李杜有之,良然。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此讽开、宝朝贵作,前用兴起,同警情逸。

清陈沆《诗比兴笺》

# 李太白《古风》一卷,上薄《风》《骚》,顾其间多隐约其事。……“天津二月时”为(李)林甫斫棺而作。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严云:承流变声,见古意(“朝为”六句下)。严云:“双双”句以上,政须多言之;荣华处皆是断肠处。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下一篇:唐·李白《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