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思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nián
shí
jūn
bié
qiè
nán
yuán
绿
cǎo
fēi
dié
jīn
suì
shí
qiè
jūn
西
shān
bái
xuě
àn
qín
yún
guān
sān
qiān
yīn
shū
wén

译文

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去年何时君别妾,那园绿草飞蝴蝶。开的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那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张协蝴蝶飞那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那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花园,未必实有所指。其时正当春天,那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王夫之在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置置;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姜斋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今岁何时妾忆君,天山白雪暗秦云。中间两句,用的也是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对他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正面倾诉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了天山白雪与暗秦云两幅惨淡的画面,借景言情。天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语,其实是借此点明丈夫离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仅点明了他们夫妻原来家居之地,同时也借思妇在家遥望云天之所见,来刻画她翘首期待之状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两句留下的三点悬念,至第四句方才释然大白。这种写法,较之一开的便和盘托出,更耐人寻味,此诗构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见。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末尾二句,写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难通音信。秦地距玉关达三千里之遥,欲传尺素,又无鱼雁。夫妻二人,一别经年,满腹相思,无由倾吐,这就使思妇更感痛苦万分。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为天山,并非玉关,思妇欲往玉关投寄音书,貌似那辕北辙,前后牴牾。其实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盖玉关自汉代以来,即为汉族统治者与天北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战争之地,也是闺怨诗中思妇经常梦魂萦系之地。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类诗句,唐诗中不胜枚举。在这里,玉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征战戍守之地,玉关自然也包括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取代天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现天山二字,故第五句换用玉关,以免重复。征夫怀归、思妇闺怨,是中国古典词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诗经》以来,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类作品亦自不少。《思边》这首小诗,在李白闺情诗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之作,但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颇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叙别离之悲,中二句诉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须待读者细加咀嚼而后出,可谓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第二,全篇虽用思妇口吻,但去年何时君别妾二句是从丈夫一方着笔,今岁何时妾忆君二句是从自己一方着笔,这种对仗的句式从两方落笔的写法,既具整饬匀称之美,又见回环往复之致,与缠绵缱绻的诗情妙合无垠。末尾二句,出语虽稍嫌直露,但可使题旨表达得更为强烈醒豁,收结更为斩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二十三)》

下一篇:唐·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