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èr
shí
s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iū
bái
tuán
tuán
xià
tíng
绿
xíng
jiàn
zhī
hán
zǎo
bēi
suì
rén
shēng
niǎo
guò
nǎi
jié
shù
jǐng
gōng
niú
shān
lèi
xiāng
zhī
lǒng
yòu
wàng
shǔ
rén
xīn
ruò
lán
shì
yǒu
sān
wàn
liù
qiān
dāng
bǐng
zhú

译文

秋露如透明的白玉,团团落在庭院的绿树上。我外出时忽然看见了它,悲叹秋寒来早,岁月匆匆。人生就像是飞鸟过目一样的短暂,何苦要自己拘束自己呢。齐景公是何等之愚,竟在牛山上大放悲声。人苦于太不知足,得陇地之后又想得到蜀国。人心就像波澜一样反复不定,就像是世间的小路一样弯弯曲曲。三万六千个日日夜夜,每个夜晚都应秉烛夜读。

逐句剖析

"秋露白如玉":秋露如透明的白玉,

"团团下庭绿":团团落在庭院的绿树上。

# 庭绿:指庭中草木。,团团:圆貌。

"我行忽见之":我外出时忽然看见了它,

"寒早悲岁促":悲叹秋寒来早,岁月匆匆。

"人生鸟过目":人生就像是飞鸟过目一样的短暂,

"胡乃自结束":何苦要自己拘束自己呢。

# 结束:约束。

"景公一何愚":齐景公是何等之愚,

# 景公一何愚:《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举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举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处之,跌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牛山泪相续":竟在牛山上大放悲声。

"物苦不知足":人苦于太不知足,

"得陇又望蜀":得陇地之后又想得到蜀国。

# 得陇又望蜀:语出《后汉书·岑彭列传》:(光武帝)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击蜀虏,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

"人心若波澜":人心就像波澜一样反复不定,

# 人心若波澜:谓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间的经历。

"世路有屈曲":就像是世间的小路一样弯弯曲曲。

"三万六千日":三万六千个日日夜夜,

"夜夜当秉烛":每个夜晚都应秉烛夜读。

# 秉烛:举烛夜游,及时行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其二十三)》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开篇描绘秋露之景,引发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接着借齐景公牛山落泪的典故,讽刺世人的不知满足,以“得陇望蜀”进一步揭示人心贪婪。“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写出人心复杂和世路艰难。末句以“秉烛夜游”的洒脱主张收尾,既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回应,亦是对世俗束缚的超然反抗。诗中哲思与抒情交融,展现了李白对人生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古风(其二十三)》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组诗之一,是其中第二十三首,创作于唐玄宗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古风(其二十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秋日清晨的露水起兴,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借齐景公登牛山悲泣的典故,批判了世人贪得无厌的心态,并以“得陇望蜀”“人心若波澜”等比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世路的曲折。最终以“夜夜当秉烛”的及时行乐之语收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有限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诗人描绘了秋天洁白如玉的露水,洒落在庭院的绿叶上的景象,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引出了自己“寒早悲岁促”的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秋景之中。用典:“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运用了齐景公登牛山落泪的典故。齐景公因感慨人生短暂而哭泣,李白借此典故讽刺了那些像齐景公一样不知满足、贪恋富贵的人,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比喻:“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把人心比作波澜,形象地写出了人心的起伏不定、难以捉摸;将世路比作有曲折的道路,生动地描绘出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和艰难,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议论:“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诗人直接发表议论,指出世上的人常常不知满足,得到了陇地还想得到蜀地,批判了人心的贪婪和欲望的无止境,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性。

3. 分段赏析

《古风(其二十三)》首四句以秋露凝白、庭树渐绿的景象起笔,勾勒出清冷寂寥的秋晨图。“寒早悲岁促”由景入情,点明诗人因秋寒早至而生岁月匆促之悲,为全诗定下感怀基调。中四句以“人生鸟过目”的比喻,强调生命短暂如飞鸟过隙,反问“胡乃自结束”,批判世人自我束缚的愚行。借齐景公典故,讽刺贪恋权势者徒增悲泣,深化对生命虚无的思考。后六句以“得陇望蜀”揭示人性贪婪,以“人心波澜”“世路屈曲”比喻世道艰险。“夜夜当秉烛”以豁达之语收束,主张及时行乐,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亦是对生命真谛的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萧云:此篇言人功成当去,奈何恋世不足而谬用心,几百年之内,唯及时行乐耳!识者观之,岂不可笑欤?盖白之言不尽意,意在其中。非圣于诗者,孰能与于此乎?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唐风·蟋蟀》之篇,感兴如此。诗之神韵,与古为化,拟之《十九首》,可谓波澜莫二。结处与通篇一意相贯,即《桃李园序》之意。萧曰:“三万六千日”,虽太白造辞如此,然其意却祖《左传》,所谓夺胎换骨,使事而不为事使者。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凌云摇岳之气,稍为沉敛。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言岁时易尽,而自苦思,亦放意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醉后赠王历阳》

下一篇:唐·李白《思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