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秃千兔毫":写秃了千支毛笔,
# 书秃千兔毫:“书秃”二句:是说王历阳写字,磨秃了千枝兔毫毛笔;诗作数量很大,卷起来,足有两牛腰那样粗。“千兔毫”、“两牛腰”均言其多,直率而且逼真。兔毫:毛笔。
"诗裁两牛腰":写就的诗稿厚得像两头牛腰那么粗。
# 牛腰:牛的腰部。喻诗文数量之大。
"笔踪起龙虎":落笔挥洒之处,笔迹(如同)腾起龙翔虎跃,
"舞袖拂云霄":舞动的长袖拂动了高高的云霄。
"双歌二胡姬":两位歌喉美妙的胡姬双双歌唱,
"更奏远清朝":从夜晚唱到清晨。
"举酒挑朔雪":举起酒杯,(似要)拨开凛冽北风带来的飞雪,
"从君不相饶":我跟你(喝酒),绝不相让。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诗。全诗以宴饮为线索,通过对友人才华、宴饮乐舞及雪中对饮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之气与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2. 写作手法
夸张:“书秃千兔毫”中,描述的是因长期书写,磨秃了上千支兔毫毛笔。实际频繁书写,也很难达到“千支”的数量,诗人通过夸大毛笔被磨秃的数量,极言书写之勤、历时之久,以此凸显对书写的投入或创作的艰辛。比喻:“诗裁两牛腰”用“牛腰”来比喻诗作堆叠起来的粗大模样,形象展现出友人才思充沛、诗作丰硕。生动地赞美了王历阳在诗书方面的深厚功底。
3. 分段赏析
“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刻画了王历阳的才学。“兔毫”指毛笔,“书秃千兔毫”极言其练字勤奋,笔墨耗费之多;“牛腰”形容书卷粗大,“诗裁两牛腰”则夸张地展现其诗作丰硕,从侧面赞美了友人在诗书方面的深厚造诣。“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场景。前句写王历阳的书法,“起龙虎”用比喻的手法,将笔势比作龙虎腾跃,尽显豪迈气势;后句转向宴饮中的歌舞,“舞袖拂云霄”以夸张的笔触写歌女舞姿的轻盈奔放,仿佛衣袖能拂过云霄,既展现了宴饮的热闹,也暗含着诗人此刻畅快的心境。“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直接点明宴饮中的乐舞场景。“二胡姬”指两位胡地歌女,她们放声歌唱,又演奏起清越悠远的乐曲,“远清朝”既写乐声的清朗,也让整个宴饮场面更显生动鲜活,充满异域风情与欢乐氛围。“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是全诗的收尾,将场景推向高潮。“朔雪”点明冬日雪景,诗人与友人举杯对饮,在雪中相互劝酒,“不相饶”三字尽显两人饮酒时的豪迈不羁,没有丝毫拘谨,既写出了宴饮的酣畅,更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放达的个性。
上一篇:唐·李白《咏萤火》
下一篇:唐·李白《古风(其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