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秦王嬴政横扫天下六国,
# 扫六合:扫荡中原六国。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这里代指天下。
"虎视何雄哉":如猛虎俯瞰般何等雄姿英发!
# 虎视:像老虎一样雄视,形容秦王的威严和霸气。
"挥剑决浮云":挥剑斩断那乱世浮云,
# 决浮云:斩断浮云,形容秦王的英武和力量,象征其消灭六国,结束战乱。,挥:一作飞。
"诸侯尽西来":东方诸侯全都向西归服朝拜。
# 西来:迁徙到咸阳。
"明断自天启":决策明断如受上天启示,
# 天启:上天的启示,这里指秦王的决策英明,仿佛是受到上天的指引。
"大略驾群才":雄才大略驾驭着天下英才。
# 驾群才:驾驭众多有才能的人,指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让他们为自己的统一大业效力。
"收兵铸金人":尽收兵器熔铸十二金人,
# 收兵铸金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集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个铜人,以防止人民反抗。
"函谷正东开":函谷关向东敞开威慑四海。
# 函谷: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是秦国的东大门,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铭功会稽岭":在会稽山岭刻石铭记功绩,
# 会稽岭: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秦始皇曾巡游至此,刻石立碑,歌颂自己的功绩。
"骋望琅琊台":登上琅琊台极目骋怀远望。
# 琅琊台:在今山东青岛琅琊台镇,秦始皇曾多次巡游至此,刻石记功,并在这里眺望东海。
"刑徒七十万":征发七十万刑徒民夫,
# 刑徒:被判处刑罚的犯人。这里指秦始皇征发大量刑徒修建骊山陵墓。
"起土骊山隈":在骊山脚下修筑起浩大陵墓。
# 骊山隈:骊山的山脚下。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尚采不死药":还一味寻求长生不死之药,
# 不死药:传说中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秦始皇迷信方术,派人四处寻找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最终只落得茫然空自伤怀。
"连弩射海鱼":用连弩射杀海中大鱼,
# 连弩: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弩箭,威力较大。
"长鲸正崔嵬":只见那巨鲸如山般昂首长吟。
# 崔嵬:高大貌。
"额鼻象五岳":额头鼻梁似五岳高耸,
"扬波喷云雷":鼓浪喷水如雷霆云雾轰鸣。
"鬐鬣蔽青天":鱼鳍鬃毛遮蔽青天,
# 鬐鬣:指鱼的鳍和鬃毛,这里形容鲸鱼的巨大。
"何由睹蓬莱":怎能寻到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徐市载秦女":徐福率领船队载着童男童女,
# 徐市:即徐福,秦朝方士,他上书秦始皇,称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可求得不死之药,于是秦始皇派他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求仙。
"楼船几时回":出海的楼船何时才能返回?
"但见三泉下":只看见骊山陵墓三泉之下,
# 三泉:指地下深处的泉水,这里代指秦始皇陵墓的深处。
"金棺葬寒灰":金棺中已掩埋着冰冷的骨灰。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历史题材的五言古诗,借秦王扫六合的雄姿、刻石记功的煊赫、营造陵墓的劳民伤财、求仙寻药的荒诞等景象,写出了对秦始皇雄才大略与暴政野心的辩证批判,既颂其统一功业,又讽其穷奢极欲、妄图长生的虚妄,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徐巿载秦女”化用徐福东渡求仙典故,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寻蓬莱仙药,此处借典故暗讽其妄图长生的荒诞。
3. 分段赏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人开篇以宏大视角切入,“扫六合”三字写出了将秦统一六国的壮阔历程,以横扫千军之势凸显其武力之盛;“虎视”一词赋予秦王猛虎般的威慑力,显示出睥睨天下的霸气。“决浮云”将乱世比作蔽日阴云,而秦王挥剑破除,动作果决如闪电,瞬间让东方诸侯纷纷归降,仅用四句便勾勒出秦王气吞山河、主宰乾坤的霸主形象,帝王威严跃然纸上。“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此六句着重展现秦王的政治谋略与统治手腕。“明断”“大略”高度赞誉其决策英明、雄才伟略,能驾驭天下贤才为己所用;“收兵铸金人”意在削弱民间反抗力量,保障统治稳固,“函谷正东开”则意味着秦地门户敞开,尽显掌控四海的自信。而后“铭功”“骋望”二句,通过在会稽山刻石记功、于琅琊台极目远眺的场景,刻画秦王巡游天下、宣扬功绩的骄矜姿态,将其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的心态展露无遗。“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从辉煌霸业转向对秦王奢靡与愚昧的批判。征发七十万刑徒修筑骊山陵墓,尽显其穷奢极欲,罔顾民生疾苦;追求长生不死药的行为,更暴露其内心对权力与生命的贪婪,“茫然”二字道尽他对无法掌控命运的惶恐。“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诗人描绘秦王射鲸场景,将巨鲸塑造成山岳般的庞然大物,其扬波喷水、鬐鬣蔽天的威势,既渲染出神秘奇幻氛围,又暗示秦王妄图征服自然、突破生命局限。“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结尾两句以尖锐讽刺作结。徐福携童男童女东渡求仙,一去不返,与秦王的痴心期盼形成强烈反差;“金棺葬寒灰”则以冷峻笔触点明,无论生前如何煊赫,终究难逃一死,辉煌霸业与荒诞追求皆化作尘土。这种前后命运的巨大落差,深刻揭露了帝王贪欲的虚妄,以及历史对骄奢统治者的无情审判。
4. 作品点评
诗中史实与想象交融,叙事、议论、抒情浑然一体,以欲抑先扬之法,先颂秦王雄图霸业,再揭其骄奢暴政。既有对历史的批判,又不失浪漫豪情,节奏跌宕,笔力雄健。
# 白意若曰:仙者清净自然,无为而化,秦皇之所为若此,求仙者岂如是乎?宜其卒为方士之所欺而不免于死也。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既期不死,而又筑高陵,自相矛盾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极写其盛,正为中间转笔作地。“茫然使心哀”五宇,多少包含。借秦以讽,意深旨远。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收两义合并。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此亦刺明皇之词,而有二意:一则太白乐府中所谓“穷兵黩武有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二则人心苦不足,周穆、秦、汉同一辙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
# 严云:雄快。又云:“尚采”二语紧接,方警动;若蓄而不露,只就下文委蛇去,便气漫不振矣。
不详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去妇词》
下一篇:唐·李白《悲清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