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
·
qín
wáng
sǎo
li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ín
wáng
sǎo
liù
shì
xióng
zāi
huī
jiàn
jué
yún
zhū
hóu
jìn
西
lái
míng
duàn
tiān
lüè
jià
qún
cái
shōu
bīng
zhù
jīn
rén
hán
zhèng
dōng
kāi
míng
gōng
kuài
lǐng
chěng
wàng
láng
tái
xíng
shí
wàn
shān
wēi
shàng
cǎi
yào
máng
rán
shǐ
使
xīn
āi
lián
shè
hǎi
cháng
jīng
zhèng
cuī
wéi
é
xiàng
yuè
yáng
pēn
yún
léi
liè
qīng
tiān
yóu
péng
lái
zài
qín
lóu
chuán
shí
huí
dàn
jiàn
sān
quán
xià
jīn
guān
zàng
hán
huī

译文

秦王嬴政横扫天下六国,如猛虎俯瞰般何等雄姿英发!挥剑斩断那乱世浮云,东方诸侯全都向西归服朝拜。决策明断如受上天启示,雄才大略驾驭着天下英才。尽收兵器熔铸十二金人,函谷关向东敞开威慑四海。在会稽山岭刻石铭记功绩,登上琅琊台极目骋怀远望。征发七十万刑徒民夫,在骊山脚下修筑起浩大陵墓。还一味寻求长生不死之药,最终只落得茫然空自伤怀。用连弩射杀海中大鱼,只见那巨鲸如山般昂首长吟。额头鼻梁似五岳高耸,鼓浪喷水如雷霆云雾轰鸣。鱼鳍鬃毛遮蔽青天,怎能寻到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徐福率领船队载着童男童女,出海的楼船何时才能返回?只看见骊山陵墓三泉之下,金棺中已掩埋着冰冷的骨灰。

逐句剖析

"秦王扫六合":秦王嬴政横扫天下六国,

# 扫六合:扫荡中原六国。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这里代指天下。

"虎视何雄哉":如猛虎俯瞰般何等雄姿英发!

# 虎视:像老虎一样雄视,形容秦王的威严和霸气。

"挥剑决浮云":挥剑斩断那乱世浮云,

# 决浮云:斩断浮云,形容秦王的英武和力量,象征其消灭六国,结束战乱。,挥:一作飞。

"诸侯尽西来":东方诸侯全都向西归服朝拜。

# 西来:迁徙到咸阳。

"明断自天启":决策明断如受上天启示,

# 天启:上天的启示,这里指秦王的决策英明,仿佛是受到上天的指引。

"大略驾群才":雄才大略驾驭着天下英才。

# 驾群才:驾驭众多有才能的人,指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让他们为自己的统一大业效力。

"收兵铸金人":尽收兵器熔铸十二金人,

# 收兵铸金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集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个铜人,以防止人民反抗。

"函谷正东开":函谷关向东敞开威慑四海。

# 函谷: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是秦国的东大门,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铭功会稽岭":在会稽山岭刻石铭记功绩,

# 会稽岭: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秦始皇曾巡游至此,刻石立碑,歌颂自己的功绩。

"骋望琅琊台":登上琅琊台极目骋怀远望。

# 琅琊台:在今山东青岛琅琊台镇,秦始皇曾多次巡游至此,刻石记功,并在这里眺望东海。

"刑徒七十万":征发七十万刑徒民夫,

# 刑徒:被判处刑罚的犯人。这里指秦始皇征发大量刑徒修建骊山陵墓。

"起土骊山隈":在骊山脚下修筑起浩大陵墓。

# 骊山隈:骊山的山脚下。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尚采不死药":还一味寻求长生不死之药,

# 不死药:传说中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秦始皇迷信方术,派人四处寻找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最终只落得茫然空自伤怀。

"连弩射海鱼":用连弩射杀海中大鱼,

# 连弩: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弩箭,威力较大。

"长鲸正崔嵬":只见那巨鲸如山般昂首长吟。

# 崔嵬:高大貌。

"额鼻象五岳":额头鼻梁似五岳高耸,

"扬波喷云雷":鼓浪喷水如雷霆云雾轰鸣。

"鬐鬣蔽青天":鱼鳍鬃毛遮蔽青天,

# 鬐鬣:指鱼的鳍和鬃毛,这里形容鲸鱼的巨大。

"何由睹蓬莱":怎能寻到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徐市载秦女":徐福率领船队载着童男童女,

# 徐市:即徐福,秦朝方士,他上书秦始皇,称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可求得不死之药,于是秦始皇派他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求仙。

"楼船几时回":出海的楼船何时才能返回?

"但见三泉下":只看见骊山陵墓三泉之下,

# 三泉:指地下深处的泉水,这里代指秦始皇陵墓的深处。

"金棺葬寒灰":金棺中已掩埋着冰冷的骨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秦王扫六合》是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勾勒秦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磅礴气势,尽显其开创伟业的雄主风范;又通过铺陈其修筑骊山陵墓、派遣方士求仙等行为,揭露其统治后期的穷奢极欲与荒诞迷信。诗人在诗中塑造了秦王兼具雄才大略与暴虐贪婪的复杂形象,既展现其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又批判其滥用权力的暴政行径,借古喻今,暗含对现实政治的讽谏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古风·秦王扫六合》为李白所作。他胸怀“济苍生”之志却仕途坎坷,目睹唐朝政治腐败、权贵奢靡。游历中他深入了解秦朝兴亡史,见秦始皇以雄才统一天下,却因骄奢致帝国衰败,遂借古讽今,既叹其伟业,也借此警醒当朝,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历史题材的五言古诗,借秦王扫六合的雄姿、刻石记功的煊赫、营造陵墓的劳民伤财、求仙寻药的荒诞等景象,写出了对秦始皇雄才大略与暴政野心的辩证批判,既颂其统一功业,又讽其穷奢极欲、妄图长生的虚妄,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徐巿载秦女”化用徐福东渡求仙典故,秦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寻蓬莱仙药,此处借典故暗讽其妄图长生的荒诞。

3. 分段赏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人开篇以宏大视角切入,“扫六合”三字写出了将秦统一六国的壮阔历程,以横扫千军之势凸显其武力之盛;“虎视”一词赋予秦王猛虎般的威慑力,显示出睥睨天下的霸气。“决浮云”将乱世比作蔽日阴云,而秦王挥剑破除,动作果决如闪电,瞬间让东方诸侯纷纷归降,仅用四句便勾勒出秦王气吞山河、主宰乾坤的霸主形象,帝王威严跃然纸上。“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此六句着重展现秦王的政治谋略与统治手腕。“明断”“大略”高度赞誉其决策英明、雄才伟略,能驾驭天下贤才为己所用;“收兵铸金人”意在削弱民间反抗力量,保障统治稳固,“函谷正东开”则意味着秦地门户敞开,尽显掌控四海的自信。而后“铭功”“骋望”二句,通过在会稽山刻石记功、于琅琊台极目远眺的场景,刻画秦王巡游天下、宣扬功绩的骄矜姿态,将其志得意满、不可一世的心态展露无遗。“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从辉煌霸业转向对秦王奢靡与愚昧的批判。征发七十万刑徒修筑骊山陵墓,尽显其穷奢极欲,罔顾民生疾苦;追求长生不死药的行为,更暴露其内心对权力与生命的贪婪,“茫然”二字道尽他对无法掌控命运的惶恐。“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诗人描绘秦王射鲸场景,将巨鲸塑造成山岳般的庞然大物,其扬波喷水、鬐鬣蔽天的威势,既渲染出神秘奇幻氛围,又暗示秦王妄图征服自然、突破生命局限。“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结尾两句以尖锐讽刺作结。徐福携童男童女东渡求仙,一去不返,与秦王的痴心期盼形成强烈反差;“金棺葬寒灰”则以冷峻笔触点明,无论生前如何煊赫,终究难逃一死,辉煌霸业与荒诞追求皆化作尘土。这种前后命运的巨大落差,深刻揭露了帝王贪欲的虚妄,以及历史对骄奢统治者的无情审判。

4. 作品点评

诗中史实与想象交融,叙事、议论、抒情浑然一体,以欲抑先扬之法,先颂秦王雄图霸业,再揭其骄奢暴政。既有对历史的批判,又不失浪漫豪情,节奏跌宕,笔力雄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意若曰:仙者清净自然,无为而化,秦皇之所为若此,求仙者岂如是乎?宜其卒为方士之所欺而不免于死也。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既期不死,而又筑高陵,自相矛盾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极写其盛,正为中间转笔作地。“茫然使心哀”五宇,多少包含。借秦以讽,意深旨远。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收两义合并。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此亦刺明皇之词,而有二意:一则太白乐府中所谓“穷兵黩武有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二则人心苦不足,周穆、秦、汉同一辙也。

清陈沆《诗比兴笺》

# 严云:雄快。又云:“尚采”二语紧接,方警动;若蓄而不露,只就下文委蛇去,便气漫不振矣。

不详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去妇词》

下一篇:唐·李白《悲清秋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