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shū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běi
fēng
chuī
hǎi
yàn
nán
luò
hán
shēng
gǎn
xiāo
xiāng
liú
làng
qíng
hǎi
huái
怀
jié
cāng
zhōu
xiá
xiǎng
yóu
chì
chéng
shǐ
tàn
péng
shì
xuán
jué
tiān
qīng
dàn
rán
yín
gāo
qiū
xián
zhān
tài
qīng
luó
yuè
yǎn
kōng
sōng
shuāng
jié
qián
yíng
miè
jiàn
qún
dòng
liè
wēi
qióng
zhì
jīng
táo
huā
yǒu
yuán
shuǐ
bǎo
shēng

译文

北风吹吹打着飞翔的海雁,一路南飞鸣声寒彻。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流浪的凄楚心情与雁共鸣。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想着能如飞霞那般游赤城。开始探讨蓬莱仙事,旋既感觉天地为轻。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闲卧着遥望太清仙宫。天幕中明月在藤萝间躲闪,高松结霜月光照在堂前柱子上。心念寂灭,万物归元,微妙至精自显。桃花源流水潺潺,我将在这里养生。

逐句剖析

"北风吹海雁":北风吹吹打着飞翔的海雁,

"南渡落寒声":一路南飞鸣声寒彻。

"感此潇湘客":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

"凄其流浪情":流浪的凄楚心情与雁共鸣。

"海怀结沧洲":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

"霞想游赤城":想着能如飞霞那般游赤城。

# 赤城: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围三百里,上有上王清平天。

"始探蓬壶事":开始探讨蓬莱仙事,

# 蓬壶:蓬莱。

"旋觉天地轻":旋既感觉天地为轻。

"澹然吟高秋":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

# 澹然:恬静的样子。

"闲卧瞻太清":闲卧着遥望太清仙宫。

# 太清:道家天师道最高神太上所居。

"萝月掩空幕":天幕中明月在藤萝间躲闪,

# 萝月:藤萝间的明月。

"松霜结前楹":高松结霜月光照在堂前柱子上。

# 前楹:殿堂前部的柱子。

"灭见息群动":心念寂灭,万物归元,

"猎微穷至精":微妙至精自显。

"桃花有源水":桃花源流水潺潺,

"可以保吾生":我将在这里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夕书怀》出自唐代诗仙李白之手,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五言古诗。诗作围绕秋日夜晚展开,彼时李白历经人生起伏,诸多理想抱负难以施展。开篇,诗人借自然景象徐徐引入,那萧索的秋景触动心弦,由此引发对漂泊于潇湘之地流浪客的深切同情,这其中亦隐隐投射出自身的境遇。 在理想受挫的心境下,李白将目光投向仙逸之境,诗中满是对蓬莱仙境的向往之情,甚至详述了探寻仙境的奇妙经历。然而,在那奇幻之旅后,却生出一种万物皆轻的感慨,尽显其心境的复杂。随后,笔触一转吟咏高秋,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面,其中蕴含着对平和生活的期许。最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超脱态度,一心追求内在精神的极致升华。整首诗以秋为契机,生动展现出李白在理想破灭后,毅然踏上追寻仙境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秋夜万物萧瑟、衰败清冷的景象,借景起兴,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诗中体现了诗人由秋景联想到潇湘流浪客漂泊之苦所产生的同情,其中映射出自身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四处碰壁、理想与现实落差巨大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仙逸之地的向往,以及对蓬莱仙境探寻的经历,虽仙境虚幻,却是其在精神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寄托。整首诗借景抒情,生动地呈现出李白从对现实无奈到向往仙境的思想转变过程,凸显了他理想难遂的愤懑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寻。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借北风吹拂、海雁南渡且伴有寒声的秋景,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氛围,为后文抒发内心的感伤奠定基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动静结合:“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中,“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描绘了静态的景色,月光被藤萝遮掩,松霜凝结在门前柱子上;“灭见息群动”则写出动态,万物活动归于平静,动静相衬,凸显出环境的静谧,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宁静与精神探索的追求。用典:“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有源头之水的典故,暗示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像桃花源般的净土,得以保全自己的生活与精神追求,使诗歌表达更具文化底蕴与深意。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描绘出一幅秋风凛冽、海雁南飞的画面,那寒声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诗人由此触景生情,引出对“潇湘客”流浪之情的感慨,实则也是对自身漂泊境遇的感怀。“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诗人表达了自己心怀隐居沧洲的愿望,脑海中浮现出游历赤城、探寻蓬莱仙境的画面。在对仙境的憧憬中,诗人仿佛觉得天地万物都变得不再沉重,展现出其对现实的超脱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诗人以淡然的心境吟咏高秋,悠闲地躺着仰望天空,此时的他似已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月光透过藤萝洒在空荡荡的帷幕上,松霜凝结在前厅的柱子上,营造出清幽、静谧的环境。“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诗人在这寂静中,感受到万物活动归于平静,开始探索微妙的至精之道,体现出对精神境界的深入追求。最后“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诗人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希望找到一处世外桃源,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栖息,保全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在对仙境与理想之地的向往中结束全诗,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秋夕书怀》一诗以景触情,引出诗人对潇湘流浪客的同情,同时融入自身漂泊无依、壮志难酬的心境。诗人对仙逸之地的向往愈发强烈,探寻蓬莱仙境时却忽感万物皆轻,尽显内心迷茫。诗中又描绘高秋宁静淡泊画面,落叶纷飞、秋光静谧,凸显对尘世的疏离。全诗借秋景抒内心复杂情思,展现出诗人在理想破灭后,从寄望仙境解脱,到执着追求内心宁静的艰难探寻,尽显其丰富精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

下一篇:唐·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