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爱名山游":内心喜爱游览名山,
"身随名山远":身体便随着名山远去。
"罗浮麻姑台":罗浮山的麻姑台,
"此去或未返":此次前往或许就不再返回。
"遇君蓬池隐":遇见您这位蓬池的隐者,
"就我石上饭":到我的落星石上一同用餐。
"空言不成欢":空洞的言辞难以带来欢乐,
"强笑惜日晚":勉强笑着惋惜白日将晚。
"绿水向雁门":绿水滔滔流向雁门方向,
"黄云蔽龙山":黄云沉沉遮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叹息我们这两只漂泊的客鸟,
"裴回吴越间":在吴越之间徘徊辗转。
"共语一执手":一同交谈又紧握双手,
# 共:一作一。
"留连夜将久":整夜停留相处许久。
"解我紫绮裘":解开我的紫色绮裘,
"且换金陵酒":暂且换些金陵的美酒。
"酒来笑复歌":酒来便欢笑又放歌,
"兴酣乐事多":兴致酣畅欢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江水光影荡漾着月色,
"清光奈愁何":清朗的光辉又怎能排解忧愁。
"明晨挂帆席":明日清晨挂起船帆,
"离恨满沧波":离恨将布满苍茫水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开篇“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抒诗人热爱名山、追随名山远游的志趣,将内心对自然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化作身体的行动轨迹。“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提及罗浮山麻姑台,言此次前往或许不再返回,既强化对名山的执着,又为遇隐者的情节做铺垫,展现出李白追求自由、不羁于常规的性格,为全诗奠定追慕隐逸、随性而行的基调。“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写江上遇见蓬池隐者,二人在落星石上一同用餐,质朴的叙述中,尽显相遇的自然与随性,传递出文人雅士间不拘形迹的交往氛围。“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说空洞的言语难以带来真正欢乐,勉强笑着惋惜白日将晚,细腻刻画交流时的心理,既有相遇的欣喜,又隐含时光易逝、欢会难久的淡淡怅惘,让情感层次更丰富。“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中,“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描绘江水滔滔流向雁门,黄云沉沉遮蔽龙山的景象,以阔大而略显苍茫的画面,渲染出漂泊、辽远的氛围。“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以“客鸟”自比与隐者,叹息二人如漂泊的鸟儿,在吴越之地徘徊辗转,既呼应前文追慕名山的远游,又暗含对身世、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将个人遇合置于更广阔的空间背景与人生情境中。“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中,“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写二人交谈时紧握双手,整夜停留相处,通过动作与时间的描述,凸显情谊的深厚与投缘。“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更是李白豪放洒脱性格的经典呈现,解开珍贵的紫色绮裘换酒,将物质的贵重抛却,只为尽情欢饮,把与隐者的欢会推向高潮,展现出盛唐文人的浪漫与不羁。“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中,“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描绘饮酒时欢笑、放歌的场景,尽显兴致酣畅、欢乐满溢的状态,延续换酒时的豪放与欢悦。“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笔锋一转,写江水光影荡漾着月色,清朗的光辉却难以排解忧愁,在欢乐中植入淡淡愁绪,形成情感的跌宕,为下文离别做铺垫,也让诗歌情感更显复杂深沉,体现李白诗歌“豪放中见深情”的特色。“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中,“明晨挂帆席”,点明明日清晨将挂帆离去,“离恨满沧波”,以夸张的手法,言离恨布满苍茫水波,将无形的离恨具象化,收束全诗。既总结与隐者相遇、欢会、将别的全过程,又把个人的离别之愁,融入广阔的江上沧波,让愁绪更显深沉、辽远,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
上一篇:唐·李白《姑孰十咏·望夫山》
下一篇:唐·李白《秋夕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