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gāng
qīng
jìng
tán
yàn
bié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kāng
shàng
guān
yǒng
jiā
yóu
shí
mén
jiāng
tíng
yǒu
屿
qiān
zǎi
yóu
cún
lái
yóu
qiū
sān
táo
bēi
yuán
qiān
fēng
zhào
xuě
wàn
jìn
yuán
xìng
xiè
gōng
wén
yīn
zhōu
lùn
sǎo
luò
yuè
kāi
qīng
zūn
dāng
lóu
nán
shuǐ
zhèng
nán
bēn
huí
zuò
jìng
tán
chéng
míng
xīn
hún
zhōng
jiā
jìng
jué
xiāo
xuān
qīng
fāng
guī
lái
hān
chū
píng
yuán
bié
hòu
jīng
wèi
xiè
lán
sūn

译文

谢灵运辞去官职后,曾去过永嘉游览石门山。江边亭畔有座孤岛,千年古迹依然留存。我来到秋浦游玩,多次探访桃树陂的源头。群峰映照着积雪,山谷间满是猿猴啼鸣。我的兴致与谢公相投,文章因周子(周刚)的谈论而作。清扫山崖上的落叶,月光下铺席畅饮清酒。溪水正对大楼山的南面,溪流向南奔涌而去。回旋形成如玉镜般的深潭,清澈潭水洗涤心灵。此处寻得绝佳胜境,足以远离尘世喧嚣。夜深才乘兴而归,高歌着走出平原。离别后若再经此地,请代我向兰荪致意。

逐句剖析

"康乐上官去":谢灵运辞去官职后,

"永嘉游石门":曾去过永嘉游览石门山。

"江亭有孤屿":江边亭畔有座孤岛,

# 亭:一作中。

"千载迹犹存":千年古迹依然留存。

"我来游秋浦":我来到秋浦游玩,

# 游:一作憩。

"三入桃陂源":多次探访桃树陂的源头。

"千峰照积雪":群峰映照着积雪,

"万壑尽啼猿":山谷间满是猿猴啼鸣。

"兴与谢公合":我的兴致与谢公相投,

"文因周子论":文章因周子(周刚)的谈论而作。

"扫崖去落叶":清扫山崖上的落叶,

"席月开清樽":月光下铺席畅饮清酒。

# 席:一作带。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对大楼山的南面,

"溪水正南奔":溪流向南奔涌而去。

"回作玉镜潭":回旋形成如玉镜般的深潭,

"澄明洗心魂":清澈潭水洗涤心灵。

"此中得佳境":此处寻得绝佳胜境,

"可以绝嚣喧":足以远离尘世喧嚣。

"清夜方归来":夜深才乘兴而归,

"酣歌出平原":高歌着走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离别后若再经此地,

"为余谢兰荪":请代我向兰荪致意。

# 荪:香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中。全诗以秋浦的山水作为背景,开头运用谢灵运游览石门的典故引出玉镜潭的景色,借助“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等景象勾勒出幽深的山林环境,描绘了清扫山崖落叶、月下摆酒畅饮的雅集画面。结尾“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嘱托友人问候溪边长着的兰荪,寄托了超脱世俗喧嚣的志向。作品把纪游、咏史和赠别主题融合在一起,用清新秀丽的笔触展现出诗人与自然契合的浪漫诗风,对地理的描写和“澄明洗心魂”等句子突出了李白山水诗对空间的感知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漫游秋浦时写的五言古诗。李白三次进入桃陂源,在自己命名的玉镜潭(现在属于安徽池州)和友人周刚宴饮告别,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兼咏史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周刚在秋浦玉镜潭宴别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浪漫主义风格。

2. 写作手法

用典:“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句,巧用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游石门山的典故。原指谢灵运被贬后寄情山水,李白在此以谢灵运自比,表明自己与谢公一样因仕途失意而寄情秋浦山水,又借“兴与谢公合”强化与谢灵运情趣相投,借典故抒发放情自然的情怀。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以谢灵运的游踪起兴,引出永嘉石门山的古迹,暗示诗人与古人精神相通。“江亭孤屿”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含孤独高洁之志。“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秋浦、桃陂源的地名点明地点,“三入”强调流连之久。“千峰积雪”“万壑啼猿”以夸张手法勾勒出壮丽而清冷的山水画卷,峰峦叠嶂与猿声哀鸣形成清冷的意境,既显自然奇伟,又透出孤寂之感。“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扫崖去落叶,席月开清樽。”由景及人,“谢公”再指谢灵运,“周子”或为宴别对象周刚,二人分喻山水之兴与文思之交。“扫崖落叶”“席月开樽”的细节生动传神,既写宴前清扫的雅趣,又表现月下畅饮的旷达,语言简练而画面感极强。“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聚焦溪潭之景。溪水南奔的动势与“玉镜潭”的静谧形成对比,“澄明”二字既写潭水清澈,又隐喻涤荡尘俗的超脱心境。末六句“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收束全篇。“绝嚣喧”直抒对远离尘嚣的喜爱,“清夜酣歌”再现诗人纵情吟啸的姿态。结尾以“谢兰荪”嘱托友人,既表惜别之情,又以香草(兰荪)喻高洁品格,含蓄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下一篇:唐·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