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
dōng
lóu
qiū
sòng
shěn
zhī
qín​
shí
níng
zài
xí​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ěr
cóng
xián
yáng
lái
wèn
láo
hóu
ér
guàn
yán
shēn
niú
zhì
dōng
shěn
xíng
níng
liú
fēi
yàn
qín
yún
qiū
zuò
lái
huáng
luò
běi
dǒu
guà
西
chéng
lóu
tóng
gǎn
rén
xián
jué
mǎn
táng
sòng
jūn
jiē
bié
juǎn
lián
jiàn
yuè
qīng
xìng
lái
shì
shān
yīn
zhōng
xuě
míng
dǒu
jiǔ
bié
chóu
chàng
qīng
chén
yáo
wàng
cháng
ān
jiàn
cháng
ān
rén
cháng
ān
gōng
què
jiǔ
tiān
shàng
céng
jīng
wéi
jìn
chén
zhāo
zhāo
bái
xīn
gǎi
yuán
qiáo
cuì
zhì
jiāng
tán
tíng
liú
fàng
liáo
hǎi
zhé
fān
fēi
suí
zhuǎn
péng
wén
xián
zhuì
xià
shuāng
kōng
shèng
cháo
jiǔ
qīng
yún
shì
shuí
lián
zhāng
cháng
gōng

译文

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黄叶落纷纷,此刻又值北斗高挂。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卷起帘子看到明月,清幽的兴致油然而生,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头发已经变白,但心中志向却未曾改变。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逐句剖析

"尔从咸阳来":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

"问我何劳苦":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沐猴而冠不足言":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

# 沐猴而冠:用项羽事,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情暴躁。项羽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见《史记·项羽本纪》。沐猴,即猕猴。

"身骑土牛滞东鲁":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 身骑土牛:亦猕猴事。三国魏司马懿召辟州泰,仅三十六日,擢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繇戏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如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如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见《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

"沈弟欲行凝弟留":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

"孤飞一雁秦云秋":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坐来黄叶落四五":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黄叶落纷纷,

# 坐来:犹言适才,正当其时。

"北斗已挂西城楼":此刻又值北斗高挂。

# 北斗已挂西城楼:指时令入秋。古人云“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丝桐感人弦亦绝":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

# 丝桐:指琴。

"满堂送君皆惜别":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卷帘见月清兴来":卷起帘子看到明月,清幽的兴致油然而生,

"疑是山阴夜中雪":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 山阴:地名,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明日斗酒别":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

"惆怅清路尘":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

# 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遥望长安日":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

# 长安:今陕西西安。

"不见长安人":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

"此地曾经为近臣":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为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官。

"一朝复一朝":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

"发白心不改":头发已经变白,但心中志向却未曾改变。

"屈原憔悴滞江潭":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

# 屈原:一作屈平。《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亭伯流离放辽海":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 亭伯:东汉人崔骃字。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见《后汉书·崔骃传》。长岑汉时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以上二句以屈原、崔骃自喻,言其出朝事。

"折翮翻飞随转蓬":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

# 翮:鸟羽上的茎。

"闻弦坠虚下霜空":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 闻弦坠虚下霜空:古有善射者名更嬴,尝于京台之下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雁。魏王问之,更嬴曰:“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疮未息,惊心未忘,闻弓弦音而高飞,故疮裂而陨。见《战国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心灵创痛之深巨。

"圣朝久弃青云士":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

"他日谁怜张长公":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 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时凝弟在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杂言古诗。此诗借送别族弟李沈返回长安之机,抒发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的愤懑与不甘。全诗以秋夜宴饮为背景,前半部分通过“沐猴而冠”“身骑土牛”等意象,辛辣讽刺朝廷权贵的庸碌无能;后半部分以“孤飞一雁”“折翮翻飞”等比喻,暗喻自身政治理想受挫的困境,同时以屈原、崔骃等历史人物自况,表达“发白心不改”的执着信念。诗中交织着离别之痛与仕途之恨,结尾直指“圣朝久弃青云士”的黑暗现实,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坚守理想的文人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时凝弟在席》是李白在被迫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时期所作。天宝四载(745年)秋,李白游历至单父(今山东单县),恰逢本家兄弟李沈从咸阳(今属陕西)来访。三人欢聚游猎后,李沈欲返回秦地,李白与另一族弟李凝于东楼设宴饯行,遂作此诗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借送别族弟李沈返回长安的契机,描绘了秋夜宴饮的离别场景,揭露了权贵当道的腐败现实,表达了诗人遭排挤后的愤懑不平与坚守政治理想的执着信念。

2. 写作手法

铺垫:“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以简单的问答形式,点明族弟李沈自长安来访的背景,“劳苦”二字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暗含诗人对仕途困顿的感慨。比喻:“沐猴而冠不足言”以猕猴戴冠比喻长安权贵徒有其表、虚妄无能,讽刺其政治无能。

3. 分段赏析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开篇以简单的问答形式,点明族弟李沈自长安来访的背景,“劳苦”二字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暗含诗人对仕途困顿的感慨。“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以“沐猴而冠”自喻,讽刺长安权贵徒有其表,如猕猴戴冠般虚妄可笑,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身骑土牛”则自喻仕途迟滞,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既批判权贵无能,又宣泄自身被排挤的愤懑,语言辛辣直白,奠定全诗批判基调。“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此段以秋夜宴饮为背景,渲染离别氛围。“孤飞一雁”喻李沈远行,“黄叶落四五”暗指相聚短暂;“北斗挂楼”点明时令,烘托萧瑟心境。琴声“弦绝”象征情谊难续,“山阴雪”化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以月色清冷反衬离愁。送别场景中,“惜”字统摄全篇,既写众人之情,更显诗人对长安的眷恋。“浊水泥”“清路尘”隐喻仕途浑浊与理想高洁的冲突,情感层次丰富。“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写诗人遥望长安,以“九天上”极言宫阙巍峨,对比自身“近臣”经历,凸显今昔落差。“发白心不改”直抒胸臆,表明虽遭贬谪仍不改忠贞。时空交错手法强化了坚守信念的悲壮感,语言看似平缓,实则暗含对朝廷弃贤的隐痛。此段将政治理想与人生际遇交织,为后文批判现实埋下伏笔。“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连用屈原、崔骃(亭伯)、张长公三典:屈原“憔悴滞江潭”​​:喻己遭谗被疏,流放困顿;崔骃“流离放辽海”​​:状流放之痛,暗指政治迫害;“折翮转蓬”​​:自比伤痕累累,无力抗争;​“闻弦坠雁”​​:化用《战国策》惊弓之鸟典故,暗喻惊惧心理。末句直斥“圣朝久弃青云士”,以张长公(张挚)终身不仕的结局,揭露玄宗朝弃贤用佞的黑暗。典故密集,情感沉郁,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篇眷顾宗国之意深。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写意亦黯谈。“沐猴”句,讥时太露。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别离与放废并写……不见悲哀,只觉渊茂。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孤飞一雁秦云秋”句,峭而逸。“丝桐感人弦亦绝”云云,突接硬转。学古人全要在此等处留心,方能筋络灵动。下用短句夹长句,一路接去,其音凄怆,其笔俊逸,此太白独异于诸家处也。

现代资中筠《老生常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下一篇:唐·李白《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