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liú
guò
bái
shān
wán
yuè
tiān
mén
róng
wáng
zhǔ
簿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cāng
jiāng
liú
guī
bái
jiàn
qiū
yuè
qiū
yuè
zhào
bái
hào
shān
yīn
xuě
yōu
rén
tíng
xiāo
zhēng
wàng
zǎo
jìn
fān
tiān
mén
shān
huí
shǒu
niú
zhǔ
chuān
cháng
xìn
fēng
lái
chū
宿
xiē
rén
zài
zhǐ
chǐ
xīn
shǎng
chéng
yuè
jūn
qīng
lán
huā
huì
hǎo
shù
jué

译文

自青苍色的大江逆流而归,行至白璧山赏玩秋月。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阴之雪般皎白令人兴发。隐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贾买卖人忘记了早晨出发。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逐句剖析

"沧江溯流归":自青苍色的大江逆流而归,

# 溯流:逆着水流方向。逆流而上。溯:用晋人王徽之典故。,沧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白璧见秋月":行至白璧山赏玩秋月。

"秋月照白璧":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

"皓如山阴雪":如同山阴之雪般皎白令人兴发。

# 山阴雪:用晋人王徽之典故。《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山阴:今浙江绍兴。

"幽人停宵征":隐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

# 宵征:夜间出行。《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毛传:“宵,夜;征,行。”,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贾客忘早发":商贾买卖人忘记了早晨出发。

# 贾客:商人。《后汉书·班超传》:“六年秋,超遂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人,及吏士贾客千四百人讨 焉耆 。”

"进帆天门山":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

# 进帆:谓利用风力扬帆使船前进。

"回首牛渚没":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

# 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据《一统志》载:牛渚山,在太平府城北二十五里,下有矶,曰牛渚矶,去采石矶近一里。

"川长信风来":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

# 信风: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日出宿雾歇":太阳升起夜雾消散。

"故人在咫尺":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

# 咫尺:形容距离近。,故人:此指王主簿。

"新赏成胡越":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

# 胡越:喻相隔遥远。,新赏:欣赏新奇景色。

"寄君青兰花":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

# 青兰花:俗称草兰,又名春兰。一茎一花,花清香。一茎数花者为葱。也有开放于秋季的。古人以兰花喻友情。

"惠好庶不绝":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 惠好:恩爱,和谐,友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为游赏风景、寄赠友人之作,诗中生动描绘了李白从金陵出发,溯流而上至白璧山、天门山一路所见景色,在结尾处抒发了未能与友人句容王主簿一同游玩的惆怅,也表达了对友谊长存的美好期许。全诗以写景为主体,却巧妙融入抒情妙笔,语言清逸脱俗,段落间过渡自然,情景交融,将山水之美与内心情绪紧密相连,翻新了古诗意境,韵味悠长,使人读完仍觉情韵绵绵不绝,尽显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诗题中不难看出,李白此次行程以金陵为起点,乘船沿着水流逆行,途径白壁山,最终抵达天门山。在这一路游历之后,他写下了这首诗,寄给句容王主簿,以分享沿途见闻与心中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溯流而行,看到白璧山上秋月照耀,如同一山阴雪般皓洁的美景,此景让夜行之人停下脚步,商贾忘记早发。接着船行至天门山,回首牛渚已消失不见,途中川长风来,日出雾散。虽友人近在咫尺,却如远在胡越,于是诗人寄上青兰花,希望与友人的情谊长存。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通过描绘秋月照耀白璧的美景,以及人们为此景所吸引的情景,侧面烘托出景色之美,表达诗人对旅途美景的喜爱。比喻:“皓如山阴雪”,将秋月照耀白璧的景象比作山阴的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洁白明亮。对比:“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将友人距离之近(咫尺)与不能相见如同远在胡越形成对比,突出不能与友人共赏美景的遗憾。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紧扣诗题,一句“沧江溯流归”,点明李白沿长江逆流而上,从金陵出发。这里称“归”,却未点明终点,大致应在太平府(今安徽当涂、芜湖一带)。归途中路过白壁山,此山三峰“中起如垩”,在秋月照耀下,愈发洁白,“白壁见秋月”一句看似质朴,却尽显自然意趣。“见”字用得绝妙,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般,不经意间,意与境相融,韵味无穷。上句“白壁见秋月”,下句“秋月照白壁”,不仅运用了顶真句式,且仅变换中间一字,“白壁”与“秋月”词序颠倒,颇有民歌风味。从“见秋月”的无心,到“秋月照白壁”的凝神观照,李白将目光聚焦于月色笼罩下的白壁山。山色与月色相互映衬,“皓如山阴雪”,生动描绘出月光下白壁山的迷人景致。晋人钟情山水,李白以“山阴雪”形容月下山色,既借鉴《世说》,又饱含对山水的热爱。李白沉醉此景,还推己及人,借“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侧面烘托月色、山色之美。幽人与贾客被美景吸引,驻足不前。然而,“林无静树,川无停波”,船不能久留江上,于是继续溯流前行,“达天门”成为行程第二个高潮。“进帆天门山”,一个“进”字精妙入微,既含进发之意,又贴合地形。江东博望山(东梁山)与江西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如天门一般,船行至此,有入天门之感,“进帆”堪称传神之笔。“回首牛渚没”,因天门山高耸,挡住视线,回望已不见牛渚山,尽显此地江山形势。前句“进帆”,后句“回首”,一进一回,生动展现出景色与人的动态。随着夜色渐去,曙光初现,“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描绘出天门山一带江景:江风拂过长川,日出后宿雾消散。李白虽推崇汉魏风骨,却也吸收了六朝的清词丽句。至此,“白壁山玩月”与“达天门”的景色已描绘完毕,前者山色月色,后者山势风雾,皆神韵尽显。随后转入“寄句容王主簿”的内容。据《唐书·地理志》,江南东道升州江宁郡的句容县离此地不远,“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咫尺之距却仿若胡越之遥。胡在北,越在南,相距甚远;同时,“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暗示彼此虽近却难以同赏。诗人未言咫尺成胡越的缘由,却借“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传递对王主簿的深情,恰似《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礼轻情重,余韵悠长。“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宛如一幅静态画卷,明月下白壁山洁白如雪,映照大江。而“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则是四个动态画面的转换。“进、回、来、出、歇”五个平凡的字,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时间推移、行程变化、景物更迭,自然流畅。白壁玩月为静,天门行舟为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李白如郢匠运斤,转接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着重描绘景色,却巧妙融入抒情笔触。诗中的滔滔大江、皎洁明月以及似雪的白壁,不仅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更是其内心世界的映射,真正做到了情与景相互交融,意与境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在太白集中虽非名篇,然而大家之作,自不同凡响,全诗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如风吹水上,自然成文,平淡无奇之中颇饶韵致,细味之令人叹赏不已。

现代主编宋绪连《辽宁大学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下一篇: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