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shān
wàng
jīn
líng
yīn
sh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ān
shān
huái
怀
xiè
tiǎo
shuǐ
dàn
wàng
cháng
ān
yáng
xiàn
qiū
jiāng
zhèng
běi
kàn
lóng
shuāng
lěng
zhī
què
yuè
guāng
hán
gěng
gěng
qióng
shù
tiān
huān

译文

登上三山远怀谢脁,波水澹静眺望金陵。我如同在荒芜的河阳的潘岳远望京城,秋日站在江边向北看去。卢龙关塞霜气冷寂,鹩鹊观上月光寒冷。诚心诚意怀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欢。

逐句剖析

"三山怀谢脁":登上三山远怀谢脁,

# 谢脁:南朝齐诗人,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长江边上。

"水澹望长安":波水澹静眺望金陵。

# 长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此用其意。,水澹:一作渌水。澹,水势平静。

"芜没河阳县":我如同在荒芜的河阳的潘岳远望京城,

# 河阳:今河南孟县。晋人潘岳有《河阳县作》,其中有引领望京室句。

"秋江正北看":秋日站在江边向北看去。

"卢龙霜气冷":卢龙关塞霜气冷寂,

# 卢龙:在金陵西。

"鳷鹊月光寒":鹩鹊观上月光寒冷。

# 鳷鹊:汉代长安观名。

"耿耿忆琼树":诚心诚意怀念友人,

# 琼树:指友人。

"天涯寄一欢":相隔天涯同期一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律诗,此时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漂泊于江南。诗中“三山”位于今南京西南长江边,是李白晚年常游之地。此诗以“怀谢朓”为线索,借南齐诗人谢朓的典故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中“卢龙霜气冷”暗指安史之乱后的边疆危机,“鳷鹊月光寒”隐喻唐王朝的衰微。尾联“耿耿忆琼树”既怀友人,亦自伤身世,展现了李白晚年在政治理想破灭后对友情与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三山怀谢朓”直引南齐诗人谢朓典故,谢朓曾在金陵任职,李白借此表达对谢朓才华的敬仰,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借景抒情:“水澹望长安”以渌水的悠远暗喻仕途的渺茫;“卢龙霜气冷”借边塞秋霜渲染孤寂氛围,呼应诗人流放后的落魄心境。双关:“耿耿忆琼树”中“琼树”既指谢朓诗中“琼树落纷纷”的意象,又暗喻友人殷淑的高洁品格。

2. 分段赏析

首联“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以“怀谢朓”点明怀古主题,谢朓曾在金陵写下“余霞散成绮”,李白借此表达对谢朓的追慕,暗含对自身诗歌成就的自信。“水澹望长安”则将目光投向北方,渌水的流淌与长安的遥不可及形成张力,暗示诗人对政治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颔联“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陡然转向现实:“河阳县”(今河南孟州)本是潘岳栽花之地,此处代指曾经繁华的中原,如今却被荒草埋没;“秋江正北看”既写地理方位,又暗含对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的沉痛。颈联“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以边塞与宫阙的意象构建时空纵深:“卢龙”指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象征边疆的动荡;“鳷鹊”指汉代长安的鳷鹊观,以汉宫的清冷隐喻唐王朝的衰落。“霜气冷”与“月光寒”的双重冷色调,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局的忧虑。尾联“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收束全篇,“琼树”既呼应谢朓诗句,又指友人殷淑。“耿耿”凸显思念之切,“天涯寄欢”则以乐观语作结,暗含对友人的劝慰与对未来的期许。全诗通过“怀古—伤今—怀人”的脉络,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

下一篇:唐·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