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大蓝山":西行经过泾县的大蓝山,
# 大蓝山:又名兰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西南六十里,危崖高耸,下临落星潭。
"南来漆林渡":来到位于南边的漆林渡。
"水色倒空青":这里的水色清明,青天倒映水中,
"林烟横积素":树林中烟云缭绕,就像是一匹白丝绸横亘浮荡在那里。
"漏流昔吞翕":昔日的水流奔腾汹涌,如吞噬万物般,
# 吞翕:聚合;归并。
"沓浪竞奔注":层层叠叠的波浪竞相奔涌倾注。
# 沓浪:层叠而涌的波涛。
"潭落天上星":潭水清清,落满天上星光,因而得名落星潭,
"龙开水中雾":水雾如烟,像极了龙王喷吐而出的仙气。
"峣岩注公栅":那边高耸的岩石上有注公栅,
# 峣岩:高耸的山岩。峣,一作巉。
"突兀陈焦墓":另一侧还有一座突兀而起的陈焦墓。
"岭峭纷上干":山岭耸立,越来越陡峭,向上攀援有些吃力,
"川明屡回顾":最是这明媚的清川让我频频回顾。
"因思万夫子":因为这些美景而特别思念万夫子你啊,
"解渴同琼树":盼望能和你一起在这琼花玉树前饮泉对酒。
"何日睹清光":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同睹这清丽的风光,
# 清光:清美的风采。
"相欢咏佳句":一起快乐地吟咏佳句。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等对漆林渡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景色的优美壮观,还为后文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做了铺垫,借美景烘托出自己渴望友人相伴的心情。比喻:“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将友人万巨比作能解渴的琼树,形象地表达了友人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如同琼树般珍贵,能够慰藉自己的心灵,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动静结合:“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描写水流的动态,展现出水流奔腾的气势;“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则描绘了水色、林烟的静态之美,动静结合,使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富有层次感。远近结合:“峣岩注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先写近处的注公栅、陈焦墓等人文景观,再写远处的山岭和川流,远近结合,使诗歌的空间感更强,展现出漆林渡一带的整体风貌。
2. 分段赏析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交代自己的行程路线,为后文描写漆林渡的景色做了铺垫。“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漆林渡的水色和林烟,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着重描写水流的动态,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使画面更加奇幻。颔联和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漆林渡的独特魅力。“峣岩注公栅,突兀陈焦墓”,诗人将笔触转向人文景观,写了注公栅和陈焦墓的险峻和突兀,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继续描写周围的山岭和川流,突出了地势的险峻和景色的优美。最后“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睹清光,相欢咏佳句”,由景及人,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友人万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相聚的心情,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唐·李白《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下一篇:唐·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