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石巍巍活象牛":这个石头巍巍高大很像牛,
# 巍巍:形容高大。
"埋藏是地数千秋":在高高的山中卧了几千年。
"风吹遍体无毛动":大风吹它时遍身毛没有动,
"雨打浑身有汗流":暴雨打它时浑身像是汗流。
"芳草齐眉难入口":青草与眼眉齐平它吃不下,
"牧童扳角不回头":牧童扳它的角时也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从一开始它的鼻子上就没有绳索,
"天地为栏夜不收":天地如同牛栏,夜里也不用将它圈养收回。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等句,将石牛赋予人的感知与行为,把风吹雨打后的石牛状态比作人出汗,把石牛面对芳草和牧童扳角的反应,描写得如同有生命的牛一般,使石牛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石牛的“神态”。夸张:“埋藏是地数千秋”运用夸张手法,极力强调石牛存在时间的漫长,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这石牛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借物抒情:借石牛的自由,没有绳索束缚,天地任其自在,来抒发诗人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
2. 分段赏析
《咏石牛》首联开篇直接点明所咏之物为石牛,“巍巍”突出石牛高大雄伟的外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活象牛”则生动地描绘出石牛形态逼真,仿若活物一般。“埋藏是地数千秋”,从时间维度出发,夸张地表述石牛在地下已埋藏了数千年,为石牛增添了神秘的历史色彩,引发读者对其漫长岁月经历的遐想,奠定了全诗雄浑壮阔的基调;颔联诗人细致入微地描写石牛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水打在石牛身上的痕迹比作牛出汗,形象地描绘出石牛在雨中的模样,使石牛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颈联继续从石牛的行为表现入手,进一步丰富了石牛的形象,让石牛仿若有了性格,生动有趣;尾联是全诗的升华之笔,“自来鼻上无绳索”,表明石牛从未被绳索束缚,象征着自由,“天地为栏夜不收”,以天地作为石牛的牛栏,且夜晚无需将其圈养收回,描绘出一幅石牛在广阔天地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使诗歌的意境得到极大拓展,余韵悠长。
下一篇:唐·李白《代美人愁镜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