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shí
jiǔ
shǒu
liù​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dài
yuè
yuè
qín
liàn
yàn
qíng
xìng
yǒu
suǒ
fēng
rán
bié
yàn
mén
guān
jīn
shù
lóng
tíng
qián
jīng
shā
luàn
hǎi
fēi
xuě
tiān
jǐ​​
shī
shēng
xīn
hún
zhú
jīng
zhān
zhàn
gōng
shǎng
zhōng
chéng
nán
xuān
shuí
lián
fēi
jiāng
bái
shǒu
mò​​
sān
biān

译文

代地之马不喜欢越地的南方,越地的禽鸟也不恋眷北方的燕京栖息。这些都是遗传习性所决定,长期的生活所习惯。你看边疆的战士们,以前只是在雁门关一带,如今却深入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埋葬祖先的远远的北方腹地。漫天黄沙,遮月闭日,狂风飞雪,条件恶劣。战土们的头盔和甲胄都生满了虮虱,心魂天天逐着战旗前进。但是,他们苦战所得来的功勋却得不到奖赏,其忠诚之心向谁来表达。有谁来可怜这些像飞将军李广一样的将士,头发已经花白还在守卫边关。

逐句剖析

"代马不思越":代地之马不喜欢越地的南方,

# 代:泛指古代北方边地。

"越禽不恋燕":越地的禽鸟也不恋眷北方的燕京栖息。

# 燕:泛指古代北方边地。,禽:鸟类。

"情性有所习":这些都是遗传习性所决定,

"土风固其然":长期的生活所习惯。

# 固其然:一作其固然。

"昔别雁门关":你看边疆的战士们,以前只是在雁门关一带,

# 雁门关:即雁门山,在山西省代县。其山双关陡绝,雁欲过,必经此地,故名。一名雁门塞,倚山立关,谓之雁门关。,别:离别,分别。,昔:同“惜”,珍惜。

"今戍龙庭前":如今却深入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埋葬祖先的远远的北方腹地。

# 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这里泛指匈奴之地。,戍:军队防守。

"惊沙乱海日":漫天黄沙,遮月闭日,

"飞雪迷胡天":狂风飞雪,条件恶劣。

# 胡天: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虮虱生虎鹖":战土们的头盔和甲胄都生满了虮虱,

# 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古代武将衣冠。,虮虱:虱子及虱卵。

"心魂逐旌旃":心魂天天逐着战旗前进。

# 旌旃:旗帜的泛称。

"苦战功不赏":但是,他们苦战所得来的功勋却得不到奖赏,

"忠诚难可宣":其忠诚之心向谁来表达。

"谁怜李飞将":有谁来可怜这些像飞将军李广一样的将士,

# 李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李飞将。按,李广屡建战功而终未封侯,后有微过,自刭,为后人所不平。

"白首没三边":头发已经花白还在守卫边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风五十九首·其六》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第六首。此诗开篇以马和禽为例,说明它们对故土的依恋,进一步强调地域文化对人性情的影响;而后以大的时间跨度与空间转换,展现将士戍边生涯的漫长与艰险;后文笔锋陡转,写战士辛苦作战却得不到应有的奖赏;最后表达了对这些忠诚战士晚年仍在边疆坚守,却鲜有人理解与同情的深深哀怜,为戍边将士鸣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诗集中总题作《古风》的五十九首作品,其编排没有固定顺序,创作时间与地点亦非统一。此诗为其中第六首,约作于天宝季年。彼时玄宗好大喜功,频启戎端,致使生灵涂炭、府库虚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通过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的自然习性,隐喻戍边将士被迫远离故土的无奈与痛苦,揭示了盛唐边塞战争中“苦战功不赏”的历史悲剧。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为比兴开篇。诗人以北方代地之马不慕南方、南方越地之禽不恋北疆的自然习性为喻,暗喻戍边将士被迫远离故土的无奈与痛苦。通过“情性有所习”的客观规律,揭示征人思乡之情的必然性,为后文苦战不赏的悲剧埋下伏笔。中间六句为苦战叙事层。前二句“昔别”“今戍”的时空跨度,凸显征人辗转戍边的漫长与漂泊;中二句“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以夸张笔法渲染边塞恶劣环境,风沙遮蔽日光、飞雪混沌天地的画面强化了生存的残酷性;后二句“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则聚焦细节:将士铠甲生虱、战旗飘荡中魂牵故土,既写实军中困苦,又暗含“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悲怆。最后四句为批判升华层。前二句以“苦战”与“功不赏”的强烈反差,直指朝廷赏罚失据的弊政;后二句借李广典故,将个体悲剧升华为历史循环的缩影——忠勇如李广者尚且“白首没三边”,更遑论普通将士?末句“谁怜”的诘问,既是对统治者漠视功勋的控诉,亦是对将士忠魂无处安放的终极叩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四)》

下一篇:唐·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猜你喜欢